1 完善既有城市道路交通工程技术方法的必要性
国内很多城市已经在交通工程设计领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从各地反馈的情况和经验来看,合理的交通工程措施在缓解道路交通压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缓解交通拥堵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大部分城市往往都是在发现交通问题之后,才采取相应对策,这个阶段大部分设施已经建成或者接近建成,采取的对策也是针对具体节点、交叉口、路段的详细交通工程设计措施,这些只能是迁就现状或者针对局部改善的对策,总体而言是对既有问题的一种补救措施。而这种补救措施随着交通压力的逐渐增大,再次产生交通拥堵的情况很难避免,于是就进入一个“整治-拥堵-再整治-再拥堵”的循环,而且再次产生拥堵后,所能采取的交通措施越来越有限,缓解交通压力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在规划阶段的缺失。不可否认,具体方案的完善和设计手法的改进将使得交通效率不断提高,但是如果能在设施尚未落地之前就开始进行交通工程设计工作,将会以更少的代价取得更明显的效果,可以有效避免后期出现交通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种“事前预防”的措施,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是最有效的,也是交通工程设计最应该发挥作用的方面。北京市在2004年就坦承“北京交通拥堵根本在于城市规划”,可见如果能够在城市规划阶段就通过合理的交通工程设计对策来发现问题、指导交通系统的建设,很多问题在根源上就可被消除或者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将大大减轻后期交通管理工作的压力。为加强交通工程设计在规划阶段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交通工程技术方法,在规划阶段加强“功能设计”工作,从而在源头上尽可能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2 我国城市的道路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设计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旧城区和新城区间机动车的交通压力日益增大。由于城市房地产多在新区开发,新区居住的人口会不断增多,然而新区的居住人口和就业岗位间存在不平衡的现象,造成新区就业的岗位还在旧区,从而使得瓶颈地段交通的压力过大。二是主干路中非机动的车道普遍利用率还不够高,因为道路上非机动车的流量减少,造成高峰时期城市的慢车道较空而快车道过于堵塞。三是交叉路口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主要堵塞地点,受到交叉路口机动与非机动车相互干扰,以及信号灯等因素的影响,道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远比一般路段小,影响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四是对于中小型城市的居民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会受到过境交通车辆的影响,在过境的道路中交通的事故频繁发生、货车占比较大、尾气噪音及扬尘等都是居民生产与生活的公害。
2.2 道路设计原因分析
很长一个阶段以来,我国城市的道路设计还局限于道路工程的设计,而缺乏交通设计理念与要求,致使城市的道路交通的功能、横断面及交叉口的设计存在不合理的问题,突出表现是:一是缺乏交通功能的分析;二是对于车道数量、宽度及道路的功能与行车的速度等关系没有很好地进行分析和研究,而是机械地、盲目地套用原有的规范;三是在道路交通的组织、道路通行的能力及交通定量分析等方面存在空白点;四是在城市道路当中对交叉口、公交站台、管线布置及景观绿化、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没有进行通盘的考虑。
3 城市道路交通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
3.1 详细交通设计。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详细的交通设计保证道路交通功能和交通组织方案的实现。主要解决以下核心问题:(1)按照交通组织方案应该控制哪些要素,如何控制;(2)道路和路网中的关键节点、路段如何处理;(3)道路沿线各类交通设施应按何种原则协调,以确保各自功能正常发挥;(4)道路全线交通工程设计方案如何确定。(5)对关键节点和关键问题应该突破常规,创新处理。在某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中,为保障交叉口处行人和骑车者的安全,有意减小交叉口路缘石半径,通过工程措施来降低机动车速度。很多缘石半径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取低值,有的经过研究论证甚至突破规范取更低值。在公交车站设置上,更多从乘客角度出发,改变传统作法,将公交车站尽量靠近交叉口,方便乘客换乘。
3.2 安全性高的坡度设置
在道路设计中常会出现较长的坡道里程,所以在道路设计的时候,要从整体出发确保对整个坡径进行严格掌控和把握,并且要对不科学和不规范的地方及时作出一定的调整。尽量做到行车在坡道的势能降低,减小其缓冲的速度,经常用到的措施就是设置缓冲带和隔离带,结合所处的地形条件合理的作出间断设置的距离和角度等。当然要控制掌握这些地形条件需要建立完备的资料数据库,对这里的总体格局先进行数据的掌握和分析,再进行实地的处理和改善。不仅可以减小行车的安全隐患,还能有效抵御当地地质灾害可能对公路线路存在的破坏隐忧,从而建立道路设计与当地地质构造和周遭环境的协调统一。
3.3 加强对排水系统的设计
应要做好人行道的排水工作,人行道坡度方向的设计一定要向着机动车道;在公路的两边应设计一定的挡土墙,妥善处理上方下落的碎石,并设计一些碎石沟和水沟;对机动车道的排水也要做到位,通常使用双坡的方法排水,就是在道路两边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雨水口收集路面的积水,从而将雨水引入到附近的河流中去。
3.4 绿色出行设施建设
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等设施,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环境,以鼓励市民选择步行、骑行等绿色出行方式。自行车道和人行道是城市道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满足市民出行和休闲的需求。在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建设自行车道和人行道,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出行效率和便捷性。同时,在公园、景区等地方建设步行道和骑行道,可以为市民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市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生活品质。除了建设基础设施外,还可以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例如,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提供便捷的租借和归还服务,方便市民出行;建设步行友好型城市,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提高城市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鼓励市民绿色出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通过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人行道等设施、采取其他措施来提高市民的出行体验和生活品质,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更加绿色、健康、宜居的城市。
4 结束语
城市道路的施工设计在道路的施工环节中起到整体规划约束的重要作用,并且要在施工的同时对施工目的地的周遭环境进行分析和把控,从而总结出关于施工环节的理论依据。进行道路工程整体方向的规划、分析和设计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一般情况下,在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纳整理时,先要对道路整体施工工程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目的地的地形环境进行把控,从而对道路的设计起到辅助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栩.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要点分析[J].科技资讯,2020,18(36):66-68.
[2]王志强.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问题思考[J].四川水泥,2020,(11):283-284.
[3]王小红.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现存问题及对策分析[J].交通世界,2020,(20):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