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摘要: 在流传几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古诗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爱好是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与义务,要把握住新课改,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学习古诗词,从而达到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目的。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旨在启发小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含义与内容,体会古诗词蕴含的优美人文情感意境,将古诗词教学作为净化小学生心灵以及塑造崇高人文品格的重要媒介。现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被视为关键与核心的语文大纲内容。为了达到激活小学生语文学习思路的目标,语文教师必须运用生动的生活场景来吸引学生,使小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浓厚的人文气息。

一、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语感

学龄前儿童通常都能背诵几首简单且广为流传的诗歌,如《春晓》《咏鹅》等。在此基础上,小学生在上学后接触古诗文教学才不会觉得艰涩,反而有种亲切感。同时,古诗文的格式要求严格,对仗、押韵等都是古诗文的重要特点,而这些特点决定了古诗文是很好的语言启蒙素材。朗朗上口的文字和韵律,让小学生背诵起来相对轻松愉悦,即使不理解含义,学生也愿意念诵古诗文,通过反复念诵、背诵,学生的语感得到了锻炼。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审美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文因为受字数的限制,语言要求高度的简洁、精炼和准确,学生无法像看白话文一样快速理解全部的含义。但是,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文的难易程度会根据学生的年龄做出相应的调整,不同阶段的古诗文是适应不同年龄学生学习的。正因为小学语文中古诗文难易程度适中,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字面意思了解古诗文的内容,在脑海中构造相关的古诗文图景,将语言简练的古诗文进行拓展,最后形成完整的画面,而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创设直观情境,营造诗情画意课堂

众所周知,在科技时代,创设直观情境的教学方法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有着显著作用,而这一教学方法的落实有赖于多媒体技术。因此,教师要珍惜有着丰富教育资源能够充分利用的新时期,抓住学生特点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媒介作用充分发挥出来,给学生学习古诗词营造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课堂,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取得理想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1]。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山居秋暝》这首诗为例,首先,我以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眼球吸引在了课堂上,让学生的心灵初步感受到了何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进而为学生介绍了作者王维。然后,我给予学生自主诵读诗歌的时间,旨在希望学生能够对诗歌内容有足够的熟悉,在教学时事半功倍。接着,我引导学生品味了诗歌语言,分析了诗歌中的印象,使学生有了对诗歌主旨的充分领会。最后,我引导学生对学习和阅读山水田园诗歌的方法做了积累,希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具备阅读此类诗歌的能力,进而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体会,让学生共同诵读自然清新的古诗。这样,我通过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营造了诗情画意的课堂,使学生全身地融入了课堂,促进了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有了对诗人情感的深层体会,并培养了学生发现并欣赏美的能力,从而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加强诵读教学,体现古诗词音韵之美

古诗词是具有音韵之美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但是没有平仄起伏的“灌输式”教学策略是无法使学生感受这种美的。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有声倾诉对古诗词情感的表现力,还要彻底摒弃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从而在课堂实践活动中做到加强诵读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对古诗词的内容与内涵理解更加深刻,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以引导学生学习《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为例,首先,我对学生说:“诗歌的精华是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语言,所以学习诗歌必得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感悟诗人的情感,与诗人心灵相通,情感交融,更好地领悟诗歌内涵。”接着我为学生播放了这首诗的诵读音频,介绍了诗歌作者范成大。然后,我对学生做了诵读指导,使学生了解这首诗的节拍、语调、重音,给予学生朗诵诗歌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了古诗词的诵读技巧,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融入情感合作诵读,进而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这样,通过加强诵读教学,体现了古诗词的音韵之美,让学生感悟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培养了学生对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能力,顺利实现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拓展古诗词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

近些年来,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不少古诗词,可见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是即便如此,对于浩如烟海的古诗词文化而言,这仍旧是沧海一粟。因此,教师当有不局限于教材教学的意识,要注重诗词内容的拓展,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还远远不够,以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古诗词的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受古诗词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以引导学生学习《长相思》这首词为例,首先,我对学生说:“目前大家知道描写思乡之情的古诗词有哪些?”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讨的基础上进行积累。我在古诗词学习氛围被充分烘托的基础上引入了新课内容,为学生介绍了词人纳兰性德,带领学生分析了词句,使学生体验到了词人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之后,我引导学生对“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做了积累,使学生有了对“更”在古典诗词中特殊情味的充分感受。最后,我做了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对这首词与其他描写思想情绪的古诗词做了系统积累,让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并对学生充分强调了养成积累古诗词习惯的重要意义。

三、结语

经过分析可见,古诗词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崇高的人文品格,激发小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将古诗词蕴含的审美意境全面展现给小学生,让小学生融入积极的课堂氛围中,充分感受美好的古诗词意境。在完善语文古诗词的授课思路与教学模式基础上,语文教师与小学生之间需要加强交流,启发小学生自主探索古诗词的深层思想内涵。

参考文献:

[1]药丽霞.古诗文教学如何开展审美教育[J].语文建设,2018(30).

[2]王鹏伟.古诗文教学:针对文本特点.遵循其教学规律[J].中学语文教学,2017(12).

[3]刘嵘.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