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223, PDF, 下载: 165  浏览: 882 
作者: 刘艳娟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天津市,300071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 应用心理学相对于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而言更加注重心理学的应用。但是由于应用心理学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因此,无论在教学内容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上都相对落后,更加注重理论性的教学,与其应用性质的特点不符。同时,由于教学以理论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化的发展差强人意,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而影响到了学生的就业,限制了学生的未来发展道路。基于此,本文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为我国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在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时,应该格外的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从教和学入手制定人才培养计划,进而对教学内容和培养体系进行更新和优化,对教育组织形式进行创新,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学生创造更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发展。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加强实践训练的比重,通过优化课程方式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重建专业课程体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造力,注重应用心理学人才的个性化培养。

一、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为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针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以学生的专业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培训为重点,从素质教育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心理学起步较晚。虽然现在已经有100多所高校建立了应用心理学专业,但仅规模的扩大并不代表专业素质的提升,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缺乏实践,需要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心理学人才培养体系[1]。一方面,应用心理学教育模式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很多毕业生对专业实践教育的配置不太满意。与理论课程相比,应用心理学实践课程具有更高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另一方面,在考核方法的调查中,很多学生认为应用心理学在心理实践能力和辅导能力方面存在不足,而且专业评价方法具有实用性,大部分毕业生需要重新实践学习,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

长期以来,我心理学专业缺乏实用性和应用性人才培养的目标,一直是研究性和教育性人才。但我国国情的社会需求并不大。随着中国硕士、博士培养的缓慢发展,心理学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慢慢转变为实践,创新性。目前应用心理学中最重要的是咨询和心理治疗,它是围绕着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而建立的。社会需要和专业发展,是培养心理知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和社会心理融合能力的基础。解决专业发展的难点,必须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育模式,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构建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引导市场需求,针对教育问题制定专业的矫正手段,根据社会各领域的心理需求,避免心理特质发展战略,有利于专业教育改革,通过特殊教育促进人才培养,有效提高人才素质,进而促进学生未来了发展。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

应用和实践对心理学的发展至关重要。应用心理学的特点表明其具有很强的适用性和实用性,因此,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建设和做好学生未来的合作,应该是培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基础。构建个性化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方式,从实践教育的角度创新教育组织形式,打造学生个性发展空间。根据学生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在承认和接受个性差异的前提下,开发定制教育方式,采用定制教育方式,实施分层教育。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的小组,并根据各组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实施相应的教学方法。

(一)完善考核制度

要推进实践教育,考核制度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考核制度的改革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的考核,另一个是学生的学业水平的考核。

首先,改革教师考核系统。现在,很多大学把是否完成科研任务看作评价教师业绩的根本指标,忽视了教育这一基本指标[2]。结果,老师为了完成科学研究的任务而四处奔走,但大学教育质量下降,学生实践技能难以提高没有得到有效锻炼,因此,应改变“教学科研两张皮”的评价方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对教师进行评价,教师科研评价由学校科研部和教职员部共同进行。教学评估主要以学生评估为基础,由学生与教研管理人员共同完成。

其次,改变学生的考核方式。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评估实践教育的重要指标。传统的考核方法对大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估主要基于期末考试的结果,这种单向度的考试方式不能充分考查学生,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建立多维度、多阶段的评价体系,改变终端评价,我们不仅要复习理论知识,还要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提高实践评价的比例,这不是传统的考核,也不能只看理论知识。但作为衡量学生学业能力的指标,通过几个复习阶段对学生的学业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复习制度的改革必将决定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转变,必然引起大家的重视,进而使大家自觉提高实践能力。

(二)打造专业心理咨询室

咨询室是培养专业咨询人才的重要平台,专业化、有序化、标准化的咨询室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改善操作条件。设立咨询室,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一项重要措施。咨询室实施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辅助的两人制,教师在负责心理咨询时,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随老师学习参考技术和方法,并将理论应用于实际操作。

(三)推动模拟实验室建设

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该应用包含心理学家模拟实验室、行为观察室和微课堂,常用于专业培训。 利用应用心理专业人员的特点,开设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行为训练和矫正等培训课程,微课可提供发展心理学、成功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实践教学。学生经常通过心理剧和情景模拟来制造心理问题,产生各种常见的心理活动和行为。 他们根据所学的理论行事,进而提高他们的实践和专业技能[3]

(四)加强校外见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规范有序的校外实习基地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将成为构建高校实践教育模式的根本措施,应用心理学专业已经建立,在心理咨询学校、儿童情商乐园和高中三类培训和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在这两个方面进行探索。首先,进一步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探索与实践基地的利益共享方式。在实习基地里,心理咨询机构、儿童色情乐园或中学,都有可能面临一定程度的经济利益和运营压力。努力实现双方利益的共享和风险,最终实现双赢。这是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和见习基地的基本方针。

其次,加强正规、连续、渐进的实习方式,确保实习的正确实施,从学生进入大三开始,可以根据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在学生进行实习和实习的那一年,它反映了实习的渐进性。学生在大学四年级。下一届学生担任学生的工作。完成实习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为了保证实践的连续性,上述模式不仅保障了经济实体的利益,还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此外,实习基地中哪些学生可以参与;学生做什么样的工作等问题,学校可以与实习基地达成一个约定,签订一份书面协议。

(五)创新教学组织形式

利用信息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心理教育,同时通过翻转课堂、微课等新的教育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渠道,教育资源的数字化和教育平台的网络化,打破了传统的单班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创造了个人空间,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主动性和自主性。例如,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例如,充分利用教学时间,促进师生对话和小组讨论,所有学生都可以参与教学并获得个性化的指导。

(六)教师素质建设

实践教育的推进和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结构的变化。因此,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着眼实际,注重实践,培养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学校在经费和制度上要有计划,逐步鼓励和支持教师到实习基地学习,参加相应的学术会议和培训,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每年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这对应用心理学未来发展非常有利。

总而言之,应用心理学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对因应用心理学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额意义,但是,当前的应用心理学教育缺乏实践性,不利于学生的工作和发展,为了构建个性化的应用心理学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增加专业课和实践课的比例。加强学生心理诊断能力和心理咨询能力的培养;只有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调整职业课程的实训比例,有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才能满足人才市场需求,实现人才需求与人才培养的无缝衔接,进而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率,实现个体、学校以及社会三方共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董泽松,黎琼锋,韦祖庆,等. 高素质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协同育人模式构建[J]. 教育现代化,2018,5(21):14-15.

[2]王忠军,林玲,王婷,等.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与问题探索[J]. 高等理科教育,2018(03):55-60.

[3]王成刚,庞楠,杨美荣. 医学背景下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