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增加体育德育教学方式设计与情境开发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运动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素质的提升,对于德育教育则相对较少涉及。然而,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德育教学方式和情境。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设定明确的道德目标和品德要求,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例如,在团队运动项目中,教师可以强调团队合作、互助互信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团队协作的力量,同时学会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体育精神。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运动技能,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设计富有德育内涵的教学活动。例如,在足球比赛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比赛过程中的公平竞赛、尊重裁判等道德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并践行这些道德要求。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德育教育的内涵,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体育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当学生在比赛中受伤但仍坚持完成比赛时,教师可以借此机会赞扬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这种即时的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践行。
二、建立师生平等地位有利于德育教育渗透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建立师生平等地位是德育教育渗透的关键。传统的教育理念往往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然而,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我们应打破这种固有的师生关系,努力营造师生平等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加自信、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有利于德育教育的深入开展。其次,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而不仅仅是技能的传授者。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运动技能和健康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教师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等基本的道德准则。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堂管理和决策是建立师生平等地位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和指导。然而,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堂管理和决策中。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制定课堂规则和活动方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责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民主意识。
三、强化正面的体育品德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强化正面的体育品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体育品德教育涵盖了勇敢、坚持、自律、尊重他人等多个方面,这些品德不仅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他们未来走向社会所必备的素质。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正面体育品德。例如,在长跑训练中,教师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长跑是一项需要耐力和毅力的运动,通过持续的训练和挑战,学生可以逐渐学会如何面对困难并坚持下去,从而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质。其次,体操项目可以要求学生保持自律和优雅。体操是一项需要高度自律和精确动作的运动,通过体操训练,学生可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保持优雅的仪态和举止。这种自律和优雅的品质不仅可以在体育比赛中展现出来,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体现。此外,在球类运动中教育学生尊重裁判和对手也是非常重要的。球类运动是一项团队运动,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合作。通过球类运动的教学和比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裁判的判决和对手的权利,培养他们的公平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强化正面的体育品德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勇敢、坚持、自律、尊重他人等品德,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高尚品德的优秀人才。
四、抓住偶发事件,教育事半功倍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偶发事件常常不期而至,然而这些看似偶然的插曲,实际上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育机会。这类事件具有突发性、真实性和情境性,如果教师能够敏锐捕捉并妥善利用,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如,当学生在比赛中受伤但仍坚持完成比赛时,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竞技的展现,更是一次对学生意志和毅力的考验。教师可以及时赞扬学生的勇气和毅力,让他们明白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这样的即时教育不仅让学生印象深刻,更能促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挫折时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又或者,在团队项目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和争执。这时候,教师不必急于介入调解,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学会沟通和妥协。通过分析和理解彼此的立场,学生可以找到共同点,化解矛盾。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能提升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
五、教育要留意细节,见微知著
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德育教育并非总是宏大而遥远的目标,它实际上隐藏在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能够从学生的言行举止中捕捉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因为正是这些细节,常常蕴含着德育教育的丰富契机。例如,当学生在整理运动器材时,他们是否认真负责、是否按照规范进行操作,这些看似琐碎的行为实际上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责任心和纪律性。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引导,让学生明白即便是再小的事情也值得用心对待,从而培养他们的细致认真和责任感。同样地,在面对失败时,学生的态度也值得教师关注。是沮丧放弃,还是积极面对、从中汲取经验?学生的这些反应不仅体现了他们的心理素质,也是教师进行挫折教育和培养坚韧品质的好时机。通过鼓励和引导,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失败观,让他们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从而培养他们的抗挫能力和乐观精神。因此,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应该时刻保持警觉,留意学生的言行举止,从细微之处发现德育教育的契机。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更能潜移默化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这种关注细节的教育方式往往能够取得更为显著和持久的教育效果。
结语: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立德树人”的视域下,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融入方式,通过增加体育德育教学方式设计与情境开发、建立师生平等地位、强化正面的体育品德、抓住偶发事件以及留意教育细节等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也为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立德树人视域下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实践困境与优化策略[J]. 尚力沛;程传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