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DOI: 10.12721/ccn.2024.157016, PDF, 下载: 171  浏览: 1228 
作者: 王阳
作者单位: 大石桥市北街小学 115100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摘要: 新形势下,提出了新的挑战。新一届基础教育新课改下,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全方位学习的需求日益迫切。既要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基础,又要具备积极探究新事物的实际动手能力,并具备终生学习的潜能。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的总体学习效果不佳,老师所讲的东西也不能很好地理解。教学效能既是对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其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老师要主动地借鉴先进的教育观念,仔细地阅读新的《课标》,并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对其进行改革,这样才能真正地让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更加有效。文章对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学习策略进行了讨论。

前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情况下,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要,而建立高效课堂的目的,也从过去单纯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逐渐转变为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语文素质得到更好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老师要对课堂教学的方式和内容主动地进行改革,突破原有的僵硬的教育方式,创造出一种真正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语文教学管理工作相结合的意义

从语文课程知识的特征来看,可以看出,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个性发展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小学是一个非常富有可塑性的年龄段,而这一时期又是一个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出现的时候,所以,在进行课堂管理的时候,把语文教育和课堂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的日常工作,是融入了学生的学业与生活当中,而传统的课堂管理,以老师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约束为主,忽略了学生们的发展特点和需要,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凝重,让学生们感受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而将其与语文教学相结合,则可以利用自己丰富的语文知识,进行有趣的课堂活动,让课堂的经营充满乐趣,让同学们在快乐中获得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其次,丰富的语言知识可以帮助形成学生的情绪。课堂管理的重点在于对学生品德的养成,而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一个宽松、和谐、有共鸣的氛围,然而,传统枯燥的管理流程使得学生不能真实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更别说发展多种情绪的能力了。但是,语文知识是富有魅力的,它蕴含着大量的感情因素,让同学们能够从中体验并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把语文教育与课堂的经营相结合,让学生在参加课堂的时候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出自己的感情。第三,优良的语文文化可以激起语文生的优良情感。语言是最丰富的中华文明的载体,它的字字珠玑,无不饱含着中华民族的爱国之情、故乡之情和人文情怀。这就让语文知识变得更为丰富、把语文知识和课堂管理有机地融合起来,在探究优秀的语言文化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入许多优秀的理念之中,让学生被感染,产生优良的情感,为建立良好的品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管理策略

(一)以学生主体地位优化语文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中,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个特殊的概念,它涉及对教学方式的运用和对教学的安排。在小学语文的传统课堂上,主要是为了教授知识和技巧,所以它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没有什么变化,而且在整体上,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教育方式是否适合,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语言的接受能力较差,很难有自己的思想和发挥的空间,从而限制了课堂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下,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改进教育方式,让它具有动态的、灵活的特点。一是通过一种新的教育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的热情,让他们在课堂上有独立的思维和探究的空间,让他们的思想和人格得到发展。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对其进行适当的教育,如果在课程中,学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学习动力不强等问题,那么,老师可以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引进一些新的因素,来让学生们摆脱目前的窘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教学“精卫填海”时,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的特点,老师在教学之初就让他们自主阅读,体会课文的特点。并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对话沟通,让同学们把自己在读书上遇到的问题和难点都说出来,之后老师会在课上进行有针对性地解释,让同学们能够回答自己心里的疑问。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和归纳的能力,运用独立探索的方式,指导他们通过注解来了解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语来讲述一个故事,以此来深化对课文的了解,提升课堂的教育效率。

(二)注重语言情感交流,熏陶学生的价值观念

语文是一种语言文学的媒介,在语文的教育过程中,很少会涉及概念、原理等理论性的知识,更多的是带有感情和理念的文字,换句话说,语文是一门探究语言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的学问,而文化的生成与人们的生活,情感,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语文是一种情感的源泉。在小学时期,学生们才刚从家里出来,进入到了文化的研究当中,尽管他们已经见到了比较多的生活词汇,但是对于语言这样的一种文化形态却并不是很清楚,许多的文化含义都不能深入理解,这一方面是他们对文字的认知程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缺少多种情绪的交流和观念的交流,从而导致他们对某些语言的表达比较困难。而语言既具有文化意义,又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在感情的浸润下,使学生能够了解到语文中所蕴含的思想,体味到所蕴含的价值因子,这对于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老师在进行语文教育的时候,要重视和学生之间的语文和感情的沟通,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他们的思想,同时也要用语文因素来培养他们的价值观,这样才能更好地将课堂管理和教育结合起来。

(三)开展有效课堂评价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观点和讲话进行综合评估,可以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的快乐,增强他们的参与感,以此来激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是要善于运用身体的动作。身体语言在人类交往中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尤其是在小学这个年纪比较小,比较容易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将身体的语言运用到最好的地方,在学生的答案正确的时候,要给予学生一个肯定的表情,对学生来说,如果学生的成绩比较差的话,就应该用一种鼓励的目光,对他们进行全方位地观察,并适时地发掘出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二是要注重课堂的学习。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只注重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这样的教育思想是不健全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的认识产生了矛盾,老师应该对学生的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让他们有更多的思考方式,注重学生的参与,多和他们进行沟通,而不仅仅是注重结果。注重对学生成绩的关注,增强学生的自信,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结语:总之,老师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也是最主要的引导人。将教学工作与学科教育相结合,特别是与语文课程相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既吸收了语文课程的优点,又将课堂管理渗透到了学生的全部生活和学业当中,使他们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得到了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玉珍.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25).60.

[2]易玉琴.谈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考试周刊.2016,(39).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