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DOI: 10.12721/ccn.2024.157053, PDF, 下载: 61  浏览: 618 
作者: 王华
作者单位: 信阳市平桥区明港镇第四小学,464100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摘要: 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古诗词教学存在着一些困难和挑战,如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提高学生的诗词表达能力等。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学语文低年级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可行的教学策略和实践经验。

前言

古诗词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典型,又蕴含着许多生活哲学与感情经验,这对同学们来说,既能让同学们从古诗词中认识到人间百态,又能让同学们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感受到感情的熏陶。因此,在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语文课本上的经典古诗词出发,加强古诗词朗诵,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推动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一、目前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着许多教师不能及时地进行改革,还在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学生的表现作为评价指标,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特别是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始终遵循着传统的教学大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默读、背诵所学的古诗词,而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对古诗词的分析、领悟。所以,学生们虽然能把古诗词背得滚瓜烂熟,也能在考试中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但对古诗词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无法进行深入地了解,这种教学方式太过肤浅,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不能促进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也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对策

1.强化古诗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提高语言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要想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到一部经典的古诗词的含义,小学语文老师应该按照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朗读教学:第一,要指导学生们进行独立的朗读,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他们对文本含义的认识,用朗读来促进他们的了解,通过了解来提升他们的朗读效果。其次,在语言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应注重对古典诗词的朗读技能进行培训与引导,例如朗读的节奏、停顿、情绪等,使学生掌握好朗读技能,从而提升朗读的水平与质量。在进行阅读辅导时,可以恰当地利用现代化的媒体工具,比如,利用朗读视频、音频,让学生跟着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朗读情境,加强他们对课文的感悟,培养他们的语感,进而提高他们对经典古诗词学习的效果。

2.突出吟诵,培养审美能力

朗读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背诵是较高水平的朗读行为。学生要通过朗读来了解古典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音乐美。所以,在进行古典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与当代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相适应,强调朗读,加强学生对古文的认识,并通过朗读来提高他们的美学素养。在背诵古诗时,教师可采用如下方法:一是范读,老师朗诵古诗,学生跟着背诵,模仿背诵。在朗读时,教师应做到语调准确、情意绵绵,才能达到良好的导学效果;二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通过对朗读情景的营造,来调动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朗读效果的目的。比如,在教学《赠汪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有关的图片和配乐,营造出一种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情感去朗读,从而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领悟,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什么比兴趣更好的老师了。在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诵读经典”的形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它的魅力,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美学素养。此外,透过此项练习,让同学们对背诵及背诵的方法有更深的了解,进而提高自身的背诵水平。为了对已经学到并掌握到的朗诵技能进行强化,老师可以创造一些环境,让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关的朗诵活动,尤其是竞赛类的活动,让他们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能够得到一些文化的熏陶,从而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效果。

4.搭建支架,推进项目学习进程

在项目学习的实施中,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持是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学习支架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探究的内容和目的,从而加深对古诗词的了解。在实施项目活动时,实行层次分明的教学,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的实施,设计出层次分明、环环相扣、趣味盎然、启发人心的教学活动。从浅到深,根据教学计划,循序渐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

在具体实施中,将项目学习的研究阶段交给学生,这种做法不切实际。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协调者,协助同学们制定计划,提出策略建议,为同学们“保驾护航”。

本次专题研究的实质问题:在历史上,大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怎样才能创作出学生般的情趣,让读者感受到学生般的心灵?写学生的诗歌。首先,将研究性任务分成不同的小组,在确定了研究性任务之后,再由老师指导,使其有条不紊地进行。

其次,老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总结和引导,并在课堂上进行报告和讨论。作者通过对“大诗人的学生的意象”的分析,并运用思维导图对其进行整理和 PPT报告。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画出一幅简易的思想导图:在纸面的中央,可以看出中央图案的主体-“学生”;然后,从中央图开始,画出“一级分支”,比如:“调皮捣蛋”“严肃”“警惕”“贪睡”“心虚”等;之后,他会按照自己的探索和发现,将“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都画出来。

老师又依据这些激励问题,让学生考虑如何“为古人举办一次学生节庆典,送一件中国风的礼品”。经过讨论,同学们决定在“画”“说”“写”“书”“歌”等不同的表达方式中,进行组合创作。而在诗歌创作方面,老师可以对学生的诗歌进行引导,并根据特定的韵律进行创编,并及时地提出建议和修正。最后,针对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情况,需要老师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引导他们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记录,以促进项目学习的顺利进行。

结语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应当重视怎样让学生充满兴趣地进行古诗词的学习,只有学生对此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古诗词等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以上不过是作者个人之见,但愿能对大家有所助益。

【参考文献】

[1]张雪英.诵读经典  尚美启智——基于统编教材的小学古诗词诵读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1(25).

[2]吴秀菊.诵读:指向素养提升的小学古诗词教学方式[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11).

[3]邓晓芒,易中天.黄与蓝的交响:中西美学比 较论[M].武汉:武汉小学出版社,2007.

[4]邓 晓 芒. 哲 学 起 步[M]. 北 京: 商 务 印 书 馆,2017. [3]傅小兰.情绪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15.

[5]王翠萍.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古诗词诵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8):44.

[6]周元芬.古典诗文诵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J].读与写(上,下旬),2014,(24):117-117.

[7] 高玉英.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茶元素古诗词诵读研究[J].福建茶叶,2018,40(0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