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应用
DOI: 10.12721/ccn.2021.157081, PDF, 下载: 365  浏览: 2656 
作者: 金丹倩
作者单位: 横店镇中心小学 浙江省东阳市 322118
关键词: 结构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 随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理念不断提升,结构化的渗透、应用,正不断地改变教师的思维,促使教师在各类知识的传授、指导过程中,能够采取科学的内容完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统教育的不足,而且在各类问题的综合解决上得到了不错的成果。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难度并不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有待培养的,需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小学生的内心想法更好地纠正,在课堂上对师生沟通不断地加强,由此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上更好地提升。另一方面,结构化的课程教育,需要在课堂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上不断地提升,由此能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综合质量上更好地巩固。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习惯性地按照灌输式教育开展,不仅对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同时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步方面产生了较大的阻碍,很多方面并没有激发学生的数学潜力、数学思维。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革新成为了必然的要求,应坚持在结构化方面科学地调整,对不同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合理地运用、尝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体验。

一、串联知识网络,培养整体观念

现阶段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对于结构化的理念进行渗透、应用,建议在数学的知识网络方面科学地串联起来,要尽量对小学生的整体观念较好地培养。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开展,完全是按照局限性的思路实施,并且在很多知识点的综合塑造上,并没有给小学生带来优良的体验,导致他们的自身记忆并不深刻,在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中,无法按照正确的思路、方法完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必定造成较严重的影响。知识网络的串联,应让教师和同学们共同开展。

例如,《三角形单元复习》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同学们在各类三角形的知识上已经有了基础的掌握,但是考虑到知识学习的难度较高,而且三角形的知识点与日后的几何学习存在密切的关联。此种情况下,对《三角形单元复习》的教育,要给同学们留出较多的发挥空间,让同学们在三角形的知识串联过程中,按照回顾性分析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由此在结构化的知识教育上不断地完善。同学们开展《三角形单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对三角形的类型、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按照条理性的方式探讨,并且按照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学习,对不同的知识点有效的罗列出来。教师带领同学们从三角形的角或者是三角形的边开始复习,一步一步拓展《三角形单元复习》的所有知识,由此给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帮助同学们在思维导图的建立上不断地丰富,这对于学生的复习效率、复习质量提升能够产生更好的效果。

二、重视基本技能,发展动手能力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化的理念希望同学们在不同的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按照差异性的思路、方法完善,要懂得在知识的长期掌握上,能够按照正确的思路来转变,这样不仅可以在教学的综合内容上更好地丰富,同时对不同的知识点解读,能够由此取得更好的教育成绩。基本技能的重视,在于让同学们推导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动手能力不断地加强,这样才能在知识的掌握上更加透彻。

例如,《三角形的高》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此的掌握不够牢固,在“做高”的时候,并没有保持正确的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对“三角形的高”,是从左右两个角开展,不仅在高度的控制上出现错误,同时在做高的时候很容易表现出倾斜的现象;有的学生对《三角形的高》学习,虽然能够从三角形的“底”来出发,但是无法在“做高”的准确性方面提升。此时,教育同学们自己用剪纸的方法,或者是选择三个长条的物体拼接三角形,然后在做高的过程中,观察如何才能准确地做高。经过大量的尝试以后,同学们发现可以通过直角三角尺完成,通过移动的方法与三角形的底更好地结合,这样不仅在做高的效率上提升,还对准确度不断地巩固。

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数学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教师习惯性地按照板书讲解、灌输式讲解开展,看似将正确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但是并没有让学生充分地理解,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积累过程中遇到了较多的阻碍。所以,基本技能的训练,逐步成为了结构化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借此让小学生拥有更好的学习方向,对自身的长期学习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策略引导,培养探究精神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创新,必须在结构化的应用过程中,按照策略引导的方法完成,要坚持对小学生的探究精神更好地培养,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在知识的长期锻炼过程中,能够给小学生带来更好的体验。探究精神的培养,可让小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寻找有趣的地方,按照兴趣着手的方式完成,由此在结构化的理念渗透,以及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方面更好地巩固。

例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直接告知结果,并不能对小学生的内心感受加强,也无法产生较高的共鸣。《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究中,鼓励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和动手操作,以及小组探讨等多种方式完成,在课堂上可以给同学们10~15分钟探讨,让同学们自己计算、分析。例如,同学们画出钝角三角形以后,由于三个角度不相同,所以在量角器的测量过程中,有可能存在一点误差,最后的结果会在179°~180°之间,此时同学们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对于这样的疑惑,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引导,按照专业性、高精度的测量模式,打消同学们的疑虑,在接下来的测量和学习上,让同学们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和意义。对于小学生的探究精神做出培养,能够让小学生在各类知识点的学习、应用上取得较大的突破。

综上所述,现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在结构化的理念指导下,按照科学的思路进行,不仅给小学生带来了新的体验,同时能够让他们在知识的综合掌握上不断创新。未来,应继续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体系上不断健全,在课堂上与小学生加强沟通,对教学的效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优化。

参考文献

[1]刘亚中.如何实施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课堂过程的评价[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0(04):85.

[2]马建瑛.让学引思背景下小学数学结构化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J].考试与评价,2020(0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