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寇华燕

营山县金华希望小学校 637700

摘要: 随着当前中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工作者也在从不同角度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其中,网络环境教学模式所开展的主题教学的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对于网络应用环境下的学科教学工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双重发展。因此,本文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网络环境;主题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3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数学教学并不是为了直接将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而是要通过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了解知识产生的根源与过程,同时探索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得出结论。伴随着新课改进程的有序深入,探究活动也改变了原来只关注动手的简单操作方式,开始将重点聚焦于动脑,注重激发学生的思考,这些都为小学课堂教学的深入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也能够以此激发教师对主题教学的探究热情。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认知的过程,需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探求知识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具体课堂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线索。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高效化。

一网络环境下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普遍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不仅得到了教师的广泛使用,同时也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和喜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相关知识的接受能力.数学知识比较抽象,然而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就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于相关知识难以接受,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和负担.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巧妙借助网络技术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现阶段网络技术教学背景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的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没有注意到相关主题与学生日常知识学习之间具有一定联系,往往进行生拉硬拽,导致相关教学的创设与数学知识相脱节,难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虽然使用网络技术教学手段,但更多的是将课本教材内容进行呈现,对相关课件没有进行深入分析,学生课堂知识学习比较被动,难以保证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相关题目的练习,往往从小学阶段就给学生形成了题海战术的学习理念,这样的教学态度难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踊跃思考,不能对相关数学知识产生深入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学习起来出现一定的困难,难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小学阶段加强主题教学,充分借助网络技术手段,给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并且发散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也会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要及时结合学生的课堂实际需要,巧妙设置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主题情境教学的安排,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网络技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的发展需要,呆板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难以进行创新发展,学生的思维拘泥于课堂。小学数学需要学生思维发散,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配合教学,不断促进学生发展自身优势,提高学生自信心。同时,在网络技术教学不断应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技术教学,设置有趣的课堂环节,为数学教学融入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融入课堂学习。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合网络技术,将教学过程动态化,使得教学能够适应学生的需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发展需要,并在课堂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随时纠正错误,从而改善课堂教学效率。通过网络技术,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及时巩固,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融合,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热情,才能够了解相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就可以有效保证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也会积极主动进行数学知识的探究学习,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也能有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变化”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呈现出正方形与长方形的图片,利用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将不规则图形用割补法进行整合,使学生在复杂情境中运用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通过网络技术演示,让学生回顾正方形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一个校园操场的俯瞰图,并标明各条边的长度,并创设情境提问:“同学们,这是我们学校操场的俯瞰图,有没有同学能够计算出操场的实际面积呢?”进而以主题教学为依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所学的数学公式计算这一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学生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小组内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合理推理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的小组利用增补法,将操场补成一块完整的规则图形,然后进行加减计算;有的小组利用割补法,将操场不规则的部分切割出来,补到较为规则的图形旁边。通过这一步先让学生梳理面积增减的灵活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为之后解决实际问题做铺垫。借助网络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相关概念,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人综合素养的提升.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前也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研究,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从而促进学生个人学习效率的提升。

(二)创设教学情境,还原数学问题本质

主题教学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教学主题。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生动有趣、画面感强、多维感官结合的知识,更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接受能力。因而,在主题教学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还原问题的本质,有利于让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对于提高课堂的效率有极大的帮助。比如在学习《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在多场景中认识图形,教师首先可以设定“生活中的图形”这一教学主题,借助信息技术搜集“客厅”“卧室”“商场”等场景,然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展示,和学生一起认知图形。每认识一个图形,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变换角度、调整速度,从而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中认识图形。如从碗、碟子、轮胎、挂钟等物品中让学生认识圆形,从牛奶盒、床、方形的桌子、书本等物品中认识长方形,从饰品、自行车架、货架等物品中认识三角形。还原真实的场景,不仅使课堂趣味性十足,且能够激发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的意识。主题教学模式下,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进行知识迁移,有意识地分类,了解图形的特征。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声色俱全,可以调动学生多维感官,从而令学生加深印象。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下的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流,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一线教学工作,综合性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田辉.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中国科技经济新闻数据库,2016(7):232232.

[2]徐进财.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主题教学模式应用[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