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以党政领导干部为对象的审计活动,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审计全面了解干部在经济管理中的责任履行情况,确保国家财政安全,提高经济资源的利用效益。经济责任审计不仅仅关注干部的个人经济责任,更注重其在机关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责任履行情况。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着诸多风险,如财务数据的真实性难以保障、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责任逃避、党风廉政建设不善引发腐败等。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风险,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关键问题。
1.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分析及对策
1.1财务管理风险
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财务数据的准确性是保障审计结果真实可信的基石。然而,财务数据准确性的保障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由于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化,财务数据的涉及面愈发广泛,信息量庞大,因而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录入容易出现错误。其次,一些单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故意篡改或操纵财务数据,以掩盖实际经济状况,增加审计难度。为防范财务数据准确性的风险,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和存储系统。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自动化、标准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提高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同时,强调财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其对财务数据准确性的敏感度和责任感,从而形成一个财务数据准确性的全员管理机制。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风险的另一主要原因。制度不完善可能表现为审计流程不清晰、责任划分模糊、内部控制机制薄弱等问题[1]。首先,审计流程的不清晰容易导致漏洞百出,让一些不法分子趁虚而入,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其次,责任划分不清晰可能使得在审计过程中,干部逃避责任,审计难以追溯到实际责任人,降低了审计的实效性。要防范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风险,首先要完善审计制度和流程,明确审计的各个环节和责任人,使得整个审计过程清晰可控。其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财务管理、人员配备、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控制措施,以防范潜在的风险。最后,通过加强监督和培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和财务人员对财务管理制度的遵守和理解,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从而降低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带来的风险。
1.2经济责任追究风险
经济责任追究机制的不足是导致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面临风险的一个核心问题。追责机制的不足可能表现为追责标准不明确、追责程序不规范以及执行力度不够等方面的缺陷。首先,由于追责标准不明确,导致一些失职、渎职的党政领导干部难以受到应有的追责,降低了追责机制的威慑作用。其次,追责程序不规范容易导致滥用追责权力,使得一些无辜者受到不公正的惩罚,影响了追责机制的公正性。要解决追责机制不足的问题,首先需要明确追责的标准和程序。通过制定明确的追责标准,使党政领导干部清楚责任的底线,增加追责的可操作性[2]。其次,建立规范的追责程序,确保每一步都合法、公正、透明,避免程序漏洞和滥用权力。此外,要强化对追责机制的执行力度,对于失职、渎职的党政领导干部,要坚决依法依规进行追责,形成追责机制的威慑效应。责任划分不清晰是另一导致经济责任追究风险的关键问题。责任划分的不清晰可能表现为机关单位内部对财务责任的划分不明确,使得在审计过程中责任人难以界定。同时,可能因为政府机构职责交叉、协同作业,导致责任的划分模糊,使得一些违规行为难以追溯到具体责任主体。为了应对责任划分不清晰的风险,首先需要在机关单位内部建立清晰的责任划分机制。通过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权利,使得每位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责任得以明确。其次,需要加强政府机构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建立横向的责任划分机制,明确不同机构在经济管理中的责任边界。同时,通过加强对责任划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党政领导干部对责任划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从而确保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划分的清晰和合理。
1.3政治风险
在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中,政治风险的一大关键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力。这种情况可能表现为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培训不到位,以及对腐败行为的查处不力等方面的问题。首先,党内监督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一些干部对于自身行为的监督不足,容易滋生腐败[3]。其次,若党风廉政建设的教育培训不到位,党政领导干部对廉政的认识和要求就难以真正树立,增加了腐败行为的风险。最后,对腐败行为的查处不力可能使得一些违规行为逍遥法外,影响了审计的实效性。为有效防范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力带来的风险,首先需要强化党内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体系,强调党风廉政建设在干部选拔、考核和激励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对干部行为的全程监督。其次,要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培训,提高其对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敏感度和主动性。最后,对于腐败行为要加大查处力度,形成对腐败的高压态势,以震慑不法行为,确保审计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政治责任的不明确也是导致政治风险的关键问题。政治责任的不明确可能表现为在经济责任审计中,一些党政领导干部对于自身的政治责任缺乏清晰认识,导致其对国家财政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关切不足。这可能源于对政治责任的模糊认知、政治责任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缺乏政治责任的明确,容易导致一些干部在经济管理中出现失职或者违规行为。为了解决政治责任不明确的问题,首先需要在制度层面建立明确的政治责任制度。通过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政治责任范围和层级关系,确保每位党政领导干部对自身政治责任有清晰认识。其次,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教育培训,强化其对国家财政安全和公共利益的责任感,从而提高其在审计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建立健全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对于政治责任明确、履行得当的党政领导干部进行奖励,对于责任不明确、履行不力的实施相应的惩戒,形成政治责任的刚性约束。
2.结论
本文对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财务管理风险、经济责任追究风险以及政治风险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通过分析这些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旨在为加强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是一个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需要系统性的防范措施。在今后的实践中,要强化制度建设,注重教育培训,加强监督执纪,不断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意识和审计合规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维护国家财政安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胜男.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7):183-184.
[2]郑威.党政领导干部面临的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J].纳税,2018,(09):189.
[3]王莉.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策略探讨[J].质量与市场,2021,(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