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任国岩

摘要: 在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生产技术是维持农业经济活力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一些农业主产区的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发展不均衡,技术人才匮乏等。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应该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让农户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机器,并积极地使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来加速农业生产,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 农业机械;农业经济;发展影响
DOI:10.12721/ccn.2024.15784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经济发展意义

1.1提高农业机械化投入

农业机械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下,通过机械装备,可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高产。反之,要促进农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同步,就必须增加对农机的投资。

1.2增强收成率

农机作业的机械化,使人工劳动密集程度降低。与传统的农业生产相比,大型的农业机械可以支撑更大的面积,而且生产规模更大。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生产模式提高了天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使耕地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特别是在农忙时,农事活动比较重,如果遇上霜冻、暴雨等天气,则会对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农民的经济利益受到一定的影响。如果将机械化装备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在旱季实施滴灌或喷灌,秋天采用联合收割机,可以提高收获率,防止由于收获时间过长而导致的谷物发霉等问题。

1.3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传统的农业生产以畜力和人力为主,农业生产层次不高,农民的收入也不高,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农民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而外出打工,许多乡镇的土地都出现了荒废的现象。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出现,农民“双手”得到解放,机械设备取代了人力、畜力,释放了乡村劳动力,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途径,不再被迫背井离乡,而是自己创业、外出打工,从而保证了农民的经济利益。

1.4促进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使农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这可以从市场竞争的视角来分析,有机蔬菜和水果等已经开始投入到消费者的市场中,它们的质量对农户的收入、企业的声誉和市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而采用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则可避免人工或畜力作业所带来的差错,从而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正是因为质量才是立足于市场的根本,才能驱动农机的革新发展。

2以农机化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向现代化转变

2.1增加农机投资,动员更多农民购置农机

一方面,加强投资机械化。农业机械化是各个区域乡镇农业现代化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资源,它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竞争力,提高了地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关部门应该对这一工作予以关注。而在实现农业机械化向现代发展形态转变过程中,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通过对农业生产的专项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资金支持。并且,在对地方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目前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进行适当地加大,以此来激发农户对机械化装备的热情,从而促进村镇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

另一方面,为了鼓励更多的农民购置和使用农机,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积极制定和实施好的补贴和购买政策。同时,要结合农业生产力和生产水平,对农机专业、农机服务、农机示范合作社等给予大力支持,对农机专业、农机服务、农机示范合作社等开展定期的农机技术培训,促进部分农民掌握农机装备,帮助更多的农户掌握设备的操作和维护,鼓励更多的农民参加第二次培训,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

2.2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特征,精选农业机械设备

农业现代化是指在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领域中,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对产品的运输、处理进行了机械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机械化等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征,使用各种机械和装备,都是要提升乡村的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劳动和重人力的工作强度,从而提高农业单位面积的产量。另外,由于全国各个省市的气候、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作物的种植季节和播种的次数,以及作物的生产模式和品种的选择,都要依据上述的先天因素来确定。这些区域的不同,必然会对农机的生产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同区域农机的推广和发展也存在着不平衡性。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要充分考虑到这一区域内的机械化发展特征,根据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作物,将农机装备进行最佳的选型,同时也要对市场的需要做出主动的反应。

2.3激励大多数农户主动进行机械化农业生产,提高生产率和工业的活力

全国各地的农业部门都制定并实施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市场经济的运作特征,对耕地和土地制度进行了积极地实施。然而,许多农民过分注重自身的利益,导致农地所有权的流转速度减缓。另外,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过程中,如果要加速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就应当鼓励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民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并对农地产权结构进行优化。在这一点上,有关部门应该鼓励农民们主动地进行机械化的农业生产,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率和产业活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更多的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2.4加强农机科技创新,促进全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在整个全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生产工具的机械化和现代化。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因素。然而,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研究的原因,在一些地区,由于缺乏科学研究,致使科技不能跟上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机械设备的更新也变慢了,从而降低了农业发展的效率。为此,农业主管部门要注重农业机械的科学创新,促进机械装备的升级,加速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并增加当地的机械数量,促进农机装备和技术的普及。此外,还可以根据本地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引入国外的先进技术,改进技术,使之适应本地的农业生产。这一切都需要通过对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根据目前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策略支撑,同时还要加快农机科研平台的建设,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质量与效率的转变。

农业机械化是新发展阶段提升农业生产总值、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一招。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村劳动力存在着老龄化和结构性短缺的双重问题,在此情况下,农业机械的高质量发展和利用不但对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压舱石作用,是我国实现粮食产业甚至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提升农业生产全要素生产率中的作用,需要确定乡村劳动力结构变动在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机械化是指利用先进的农机设备农业,使农业的生产管理状况得到进一步的改善,从而使农业的生产科技水平和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它对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农村经济的发展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农业生产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农业生产要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上,采用新的设备和新技术,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从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

参考文献

[1]潘珍珍.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中国农机监理,2022,(01):24-26.

[2]周凤媚.农业机械化对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影响研究[J].现代农业装备,2021,42(05):78-80.

[3]刘军.简析精确农业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及相关问题[J].新农业,2021,(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