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王静

聊城市东昌府区广平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

摘要: 本文分析了乡镇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发展实例以及优化策略要点。首先,论述了规模经济发展、经济模式调整和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的进展情况。其次,以江苏某乡镇为例,详细介绍了其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成功实践。最后,提出了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增加物质与技术支撑力度、培育农业技术人才、保护生态环境、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等优化策略要点,以期为乡镇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优化;策略研究
DOI:10.12721/ccn.2024.15707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乡镇农业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农村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乡镇农业经济也经历了一系列积极变革和发展。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乡镇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实践案例以及优化策略,以期为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乡镇农业经济的总体发展状况

(一)规模经济发展

近年来,乡镇农业经济在规模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农业设施的普及,大量乡镇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农业转型。这种转型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还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例如,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和大型种植园,农民能够共享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此外,政府的扶持政策也在推动规模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提供财政补贴和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扩大生产规模,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商业化和现代化。

(二)经济模式调整

乡镇农业的经济模式调整主要表现在从传统的单一种植或养殖模式向多元化、综合性的经营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多功能农业的兴起,如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也改善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同时,电子商务的引入使得乡镇农产品能够直接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扩大了销售范围并提升了销售效率。政府对于创新模式的扶持,如电商平台的建设和市场开拓活动的资助,进一步推动了乡镇农业模式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三)经济结构转型

乡镇农业经济结构的转型是为了应对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以及资源和环境的压力。这种转型主要涉及到种植业结构的优化与调整、畜牧业的现代化改造以及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越来越多的乡镇通过引进耐旱耐贫的作物品种和高效节水技术,优化种植结构,减少对环境的依赖。畜牧业方面,引入智能化养殖系统和环保型饲养技术,既提高了养殖效率,也减轻了对环境的影响。渔业的转型则侧重于养殖技术的改进和渔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确保渔业资源的长期可持续性。这些转型举措不仅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率,也促进了农业与环保的和谐共生。

二、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实例

某乡镇位于江苏省,近年来在农业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措施,其实践成效显著,成为了区域农业转型的典型代表。

首先,该乡镇在推动农业规模经济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乡镇政府引导农民成立农业合作社,通过合作社统一购买种子、化肥和其他农资,减少了成本。同时,合作社还引进了现代化的大型农业机械,比如自动化灌溉系统和智能化监控设备,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效率和品质。这些措施使得乡镇的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小规模散养转向了集中化、规模化经营,显著提高了农业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其次,经济模式的调整也是该乡镇农业发展的亮点。在政府的支持下,该乡镇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有机农业,吸引了大量城市居民前来体验农耕生活和购买绿色健康的农产品。例如,一些农户转型开设了农家乐,提供农作体验、农产品采摘等服务,极大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也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来源。同时,乡镇通过建立线上销售平台,将农产品直接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缩短了销售链条,增加了农民的收益。

再次,乡镇农业经济的结构转型表现在积极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养殖方式。政府引导农民种植经济效益更高、更适应市场需求的作物,如转向种植绿色有机蔬菜和药用植物,同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升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养殖业方面,乡镇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鱼和厌氧发酵处理畜禽粪便,有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提高了养殖效益。

以上这些实践说明,该乡镇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注重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兼顾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展示了乡镇农业经济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为其他地区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启示。通过这样的转型升级,乡镇不仅能够保障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高效性,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优化策略要点

3.1健全乡镇农业经济的运行保障机制

为了优化乡镇农业经济,首要策略是健全其运行保障机制。这包括建立稳定的财政支持系统,确保农业发展资金的充足和及时。政府应设立专门的农业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此外,加强农业保险体系,减轻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同时,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土地使用权,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进行规模经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2增加针对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物质支撑与技术支撑力度

加大对乡镇农业的物质和技术支持是提升农业经济效率的关键。政府应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如智能农业设备和高效耕种技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和可持续性。同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灌溉系统、仓储设施和交通网络,以减少农产品损耗和提高市场供应链的效率。此外,引入更多的绿色生产技术,帮助农业经济向环保和可持续方向转型。

3.3培育具有良好实践素养的农业技术人才

人才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为了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乡镇需加强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议设立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提供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同时与企业合作,开设实践实习基地,增强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通过提供奖学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吸引高级技术人才到乡镇工作,将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农业技术快速更新和应用。

3.4严格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完整

保护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可持续农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应制定严格的环保法规,控制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如限制农药和化肥的过量使用,并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同时,加强对乡村生态系统的监测和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止土壤退化和水资源过度开发。通过实施这些措施,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能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农业的整体竞争力。

3.5全面支持高标准的基本农田建设

支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策略。政府应制定具体政策,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确保农田的灌溉供水和排水系统达到高效能标准。此外,引入现代化农田管理技术,如精准农业技术和智能化监控系统,以提高土地的耕作质量和产出效率。对于农田土壤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改良,定期进行土壤检测,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和施肥方案,以确保土壤养分的长期平衡。

同时,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提高单产,还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在农田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融入生态廊道和绿化带,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复原能力和稳定性,减少农业活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政府应通过提供财政补助、技术培训和政策引导等多种方式,激励农民参与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和维护,保证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从而推动乡镇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4结语

乡镇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通过本文对乡镇农业经济的总体状况、成功实践以及优化策略的全面分析,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脉络和方向,也能够为乡镇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启示。相信在政府部门、农民合作社以及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乡镇农业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张超.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J]. 活力, 2023, (07): 159-161.

[2]李建国. 山东省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J]. 南方农业, 2022, 16 (06): 106-108.

[3]王栋. 山东省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 [J]. 全国流通经济, 2021, (29): 112-114.

[4]杨致青. 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研究 [J]. 营销界, 2020, (39): 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