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风险防范与化解的调研分析

王强

杭锦旗城镇初级中学,内蒙古鄂尔多斯,017400

摘要: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随着实验的数量和实验难度的逐渐增加,化学实验接触到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品亦随着增加,实验前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提高安全意识,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烧伤、割伤、中毒等事故。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安全
DOI:10.12721/ccn.2022.15731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见安全事故的成因分析

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在学生的分组实验,实验态度不够严谨,对实验的危险缺乏准确认识,是最大的风险源头,化学药品的质量问题、实验仪器质量下降、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不力、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漏洞等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二、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防范对策

1.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

健全的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根本保证,学校应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实验室的每项工作要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都要落实到个人。比如仪器、药品的摆放和检查、药品使用前后的登记、化学危险品储存和管理、消防安全器材的配备和更新,实验室的日常维护等。除此之外,学校要成立安全管理部门,定期排查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将每项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责任落实到个人,才能将风险降到最小。

2.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

(1)深挖教材内容,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深入挖掘化学教材内容中与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点,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安全知识。如在讲解玻璃仪器的组装及酒精灯的使用时,可以渗透火灾、烫伤、割伤等安全教育知识点;在酸和碱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具有腐蚀性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原则。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教学中可以渗透铅、汞等有毒的重金属离子对人体危害的安全教育。

(2)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在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

化学与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选择适当的社会热点事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在讲解第六单元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我们可以通过插入每年冬季多发的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来引导学生学习一氧化碳的无色无味的物理性质和毒性。把社会生活事件与化学知识相结合作为课堂教学切入点的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了安全知识,而且使学生明白了科学安全使用化学物质的重要性。

(3)通过试题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实验安全

近几年中考命题特点之一就是关注社会生活,涉及实验安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的试题逐年增加。因此,在日常的习题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这一类型的题型来巩固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实验探究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经常要接触到一些有毒、有害、有腐蚀性的药品以及易爆、易碎的玻璃仪器,容易产生安全隐患。通过对实验安全事故的调查分析,发现大多数的事故发生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因此,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是解决实验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

(1)精心准备,规范操作在演示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精心准备,规范操作,注重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验素养。教师在课堂演示实验之前都必须先预做实验,选择合适的仪器、严格控制药品的用量,掌握实验的关键及注意事项。预做实验是提高演示实验成功率和实验安全的根本保证,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过程中要与学生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演示,并结合实验讲解、强调药品取用、操作要点、有害药品回收等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教师严谨的实验态度,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2)加强“分组实验”课的组织与管理

初中生好奇心强,敢于动手实验,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没有足够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分组实验”课的组织与管理。首先,在进入实验室前,学生必须完成“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包括实验中要解决的是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其次是纪律要求,学生进入到实验室要保持安静,未经允许,不能随意触碰桌面的药品和仪器,不能离开座位,在老师许可之后,才能动手实验。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遵守实验室各项规则,才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

实验室资源配置不合理,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准备不足也是造成事故的原因之一。实验室必须配备充足的灭火器、灭火毯、紧急安全标志、救助卡等消防器材和紧急救助设备。学生实验时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面罩、护目镜、防腐蚀手套和实验服等为安全实验做充分的准备。必须配备医疗急救箱,内含脱脂棉、消毒液、止血、烫伤药物、洗眼器等药品和医疗器械,并定期检查和更换过期药物,以备应急使用。

师生要懂得常见实验室意外事故的应急措施。如要掌握常见化学物品着火的灭火方法,能正确使用灭火器和灭火毯。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烫伤、烧伤、割伤等情况要能及时的采用急救措施。如化学实验以玻璃仪器为主,实验过程中会涉及到玻璃仪器的组装和拆卸,仪器的破损容易导致割伤,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用3%双氧水消毒处理,再涂上药物后包扎,如果伤口过大,要去医院缝针处理。又如,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如遇轻微烧伤、烫伤涂上药膏,严重者涂药后送医院治疗。再如,化学实验经常接触到强酸、强碱等具有腐蚀性的药品,不慎飞溅到皮肤或眼睛后应该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按要求涂药物或送医院治疗等。

5.制定较为完善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

全面细化实验室规则、完善安全规范,制定比较全面的化学实验室安全守则。教师可以将以下实验操作方面的安全措施加入原来的实验室安全守则。一是师生在使用玻璃器皿前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裂纹或破损,如有应及时更换,使用时应轻拿轻放,避免打碎。二是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时要戴手套或垫毛巾,包着玻璃管进行操作。三是加热试管内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向自己或他人。四是量筒、试剂瓶等玻璃仪器,不可在酒精灯上加热,不应在试剂瓶或量筒中稀释浓硫酸或溶解固体试剂。五是不可随意徒手拿取灼热的蒸发皿或试管等,以防烫伤、损坏仪器。六是实验过程中,操作者不可离开,暂时离开应委托他人照看。七是禁止向燃烧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八是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九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

三、结语

实验安全是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的前提和保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找出初中化学实验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即从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在化学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做好安全事故应急处理等几个方面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减少意外事故对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李雪军.中学化学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状与防范[J].教学与管理,2020(2):73-75.

[2] 陈艳.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安全教育[J].教海拾贝,2016(11):65.

[3] 李建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理科教学探索,2011(01):60-61.

[4] 梁吉香.谈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理化生教研,2008(22):81.

[5] 喻菁.化学实验教学必须重视安全教育和态度教育[J].高校讲台,2007(2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