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能力的养成

王伟

黑龙江省嫩江市第四小学,黑龙江嫩江,161499

摘要: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不容忽视的便是计算能力,如果小学生不具备较强的计算能力,则会容易在练习数学题时出现错误,长此以往下去会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不能单单的依靠反复大量的计算练习题,而是要通过教师有计划的引导和帮助,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中计算能力的养成策略进行相关讨论。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养成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便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想保证学生在短时间内理清思路,完成复杂的数学难题就要提升小学生的计算水平,才能为后续的学习和发展打下铺垫。想要提升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多种渠道可以实现,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联系现实生活,增加计算兴趣

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着必然联系,对于数学计算也是如此。在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时,教师若想要实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就需要拉近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计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讲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带领学生玩生活化趣味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其参与数学计算的热情,引导小学生自觉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计算任务。首先,教师需要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小数的图片或者视频,包括超市中商品的售价标签、体重秤上的数字等,使学生通过这些内容意识到小数的重要性。其次,教师可以设置规定的情境,要求学生自行发挥模拟“超市购物”场景。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将文具盒、铅笔等当成商品并标价,选择两到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超市的收银员和顾客,从而在情景表演中完成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体重秤,并挑选几名学生站到体重秤上量体重,而后要求其他人根据体重秤上显示的数字进行小数的加法或减法计算。另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展示人体标准体重建议表,鼓励其计算全班学生体重的平均数,并判断是否满足标准体重提出的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参与数学计算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小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二、创建教学情境,养成学习习惯

就小学生来讲,其心智发展尚未成熟,不少学生并不具备自主学习意识。为了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就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就“5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一知识点来讲,需要教师提前准备与计算相关的道具,并为学生设置计算任务,鼓励其进行自主探究并尝试进行计算,进而达到提高其计算能力的目的。首先,需要教师依据班级人数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教具,以便于其能够自行使用道具表示数字1~5,而后教师需要使学生选择添加或者减少相应的教具,从而通过道具数量的变化,引导小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其次,教师应结合教材为学生布置计算任务,并确保处于不同排的学生所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存在差异性。如第一排的学生可以依据如下情景进行加法计算:小明买了五只鸭子,小红买了三只鸭子,那么他们一共有多少只鸭子。在计算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道具摆出算式,以便于得到正确答案。等到所有的学生都完成计算任务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其进行加减法的反向验证,从而锻炼其计算能力。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使学生自行进行动手运算,有利于其尝试自主探索,为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计算能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三、参与教学实践,提高计算效率

随着年级的增加,小学数学的计算难度不断升级,所以要求教师不断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学生的运算独立性,鼓励其在计算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掌握计算技巧。在实际操作时,教师应注重带领小学生进行计算实践,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索,进而使学生不断提升计算能力。

在讲到“四则运算”时,教师可以要求同桌之间互相出题,以此方式实现计算教学实践。首先,教师可以随机挑几名学生到黑板前出相应的计算题,并要求所给出的题目中至少包括三种计算,而后要求这些学生互相交换位置并完成计算任务。当学生结束计算后,教师应带领所有人一同总结在进行四则运算时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其次,教师还应当关注学生在运算中容易出现的计算错误,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计算经验交流,从而找出应用哪种方法能够实现又快又准确的得出答案。最后,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自行对比原来应用的计算方法和在课上总结出来的计算技巧,以便于其找到计算窍门,强化其进行数学计算的自信心。

四、组织专项训练,强化计算能力

就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来讲,包括估算能力、笔算能力、口算能力等。如果在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时,教师过于强调训练学生的笔算能力,而选择忽视估算、口算等基础计算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那么将无法实现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的提升。所以在进行教学实践时,需要小学数学教师针对估算、口算等相应的计算方式开展专项训练,进而实现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全方位发展。

就口算能力的训练来讲,需要数学教师告知学生一些常用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并应强调在计算时需要多思考,绝对不能为了追求计算速度而忽视计算的准确性。在安排学生完成数学任务时,可以为其设计一些需要进行口算的计算题,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口算笔算等方式,调动其参与口算训练的积极性。就估算能力的训练而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估算来初步判断笔算结果是否正确。例如,针对“0.99×6.14”这道题来讲,通过估算可知其计算结果无限接近6.14但又比6.14小,且结果应为4位小数,末尾的小数为6.这样如果笔算的结果不符合这一特征,学生便能够知道自己的计算出现错误,进而降低计算的出错率。

五、讲解计算方法,夯实计算基础

在进行数学计算时,计算方法是基础,尽管说看似简单,但是却发挥着重大作用。实践表明,不少小学生普遍存在着计算方法一学就会,但是等到进行数学计算时便错误连连。虽然说出现这种情况与学生粗心大意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其根本在于学生并没有真正的掌握计算规则。也就是说,学生对计算方法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基于此,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手段引导小学生关注计算方法的特点,并深入理解以及掌握计算方法。

在讲到“分数乘法”这部分内容时,就要求教师在课上强调计算方法的学习。首先,由于小学生经过以往的学习已经具备的一定的计算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其自行进行整数乘分数的计算学习,以便于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其次,当学生结束学习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自行完成教材中给出的例题,以便于检验其自主学习的成果。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整数乘分数所用到的计算方法,以便于加深其对这部门内容的理解认识,夯实其计算基础。

六、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多方面考虑,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将教学经验与教学理念有机结合,从各方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数学领域得到良好的发展,教师也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数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纪曙娟.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20(49):99-100.

[2]甘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N].黔西南日报,2019-07-25(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