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一门伴随人一生的课程,计算能力对小学生将来学习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看到计算能力的应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数学运算的方法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数学运算法则,这样做不但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且能学以致用,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与生活。
一、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学生严谨认真学习态度的养成
要想快速、精确地做好运算,既要有高度的注意力,又要有严谨细致的态度。所以,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另外,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必须保持冷静,将全部精力放在所写的题目上,这样学生的脑子就需要急速运转,换个观点来说,如果学生脑子里一团乱麻,就不可能做得又快又准。所以,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既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技巧,又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有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建立
在平时的测验中,学生不仅想要考出好的分数,也想从教师那里得到更多的鼓励。由于小学的数学知识比较简单,大部分学生都能考出比较理想的分数,但是,也有部分学生因为数学水平较低,出现了较多的失误,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久而久之,这些学生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数学计算能力的训练,又要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肯定与积极的评价,使学生重拾自信,重拾数学学习之兴趣。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路径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思维敏捷性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如果教学内容无法激发他们的兴趣,往往难以投人学习,甚至可能对学科产生厌烦和排斥情绪。因此,在备课阶段,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采用与学生实际需求以及心理特点奖合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热情。以“加法运算律”为例,教师可以巧妙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有趣的万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具体来说,教帅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森林智力竞赛的情境,将抽象的教子概念融入其中,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狮于提出的问题:“狐狸背着两个袋子,一个装着米,另一个装着绿豆,它感觉有点累,应该怎么办呢?”小马建议将家立交双在前面,米袋放在后面。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发学生的思考与课堂讨论,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仅对意见,认为位置的变换并不会改变里重,李义阻到日予鼓励性反馈。接下来,教师继续播放秧频,良小.虎提出的第二道题目﹐即一系列加法算式,包括15+28,35+42,28+15,42+35、1050+530、530+1050等,青蛙迅速准确地给出所有答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快速计算的秘诀,并鼓励他们进行同桌讨论,通过观察比较,学生会发现这些加法算式中的数字位置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结果却保持不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问,引导学生根据这一规律归纳出加法交换律的数学表达式“a+b=b+a”。情景式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沉浸于教师创设的生动情境中,保持高度注意力与学习兴趣,还能通过直观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深人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二)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计算课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计算习惯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至关重要,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注意力有限,常常因为马虎、粗心大意等问题在计算中出现错误,这些错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为培养学生的专注力与思维灵敏度,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细节与具体实践,要求学生在计算前进行审题训练,如“15+28=”或“96-47=”这样的简单加法或减法题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数字以及运算符号,让学生明确计算的目的与步骤,避免因为误解题目导致的计算错误。教师在教学中应强调计算后的检查习惯,学生完成计算后,要仔细检查答案并进行验算,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检查方法,如重新计算一遍、使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进行验证等,对于“60÷10=()”这样的题目,学生在得出答案后,可以使用乘法进行验算,即“10×()=60”,检查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以及原理的理解。为规范学生的书写习惯,教师可以进行专门的书写训练,示范正确的书写方式。对于“两位数除以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等复杂的计算题目,教师可以特别强调除号的书写规范,要求学生将除号写得清晰、标准,还可以利用课堂互动环节,让学生相互评价彼此的书写以及计算过程,找出问题并共同纠正。
(三)融合生活实际,强化学生计算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最后都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实际运用。同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掌握的计算能力,也需要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检验,以此来考查学生对计算知识的掌握程度,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乘法”为例。在教学“乘火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便可以将生活中与乘火车相关内容进行整理,使其以乘法问题的形式出现在课堂。有过乘火车或高铁经历的学生都知道,火车每一节的车厢都有固定的车厢和座位数,现已知张华一家出行乘坐的火车一共有5节卧铺车厢和7节硬座车厢,其中卧铺车厢每节可承载72人,硬座车厢可承载118人。请问,如果卧铺车厢是满乘状态,能够乘坐多少人?(满乘状态即车厢中座位全部坐满,无空余。)在计算中,学生便需要根据卧铺车厢的数量以及车内的座位数进行计算,即5×72=360(人)。如果硬座车厢是满载状态,能够乘坐多少人?根据相关的计算数据可知,7×118=826(人)。除了乘坐火车等生活实际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57页的第五个练习题“参观海洋馆”。而如何购买参观票便是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根据教材中给出信息,已知海洋馆成人票为15元,学生票为8元,现在三年一班来了15名学生和1名老师,而三年二班来了14名学生和1名老师,现在需要计算出两个班买参观票各花费了多少钱?一班花费的价格为15+15×8=135(元),二班花费15+14×8=127(元)。在融合生活实际进行计算时,学生需要知晓在不同生活场景下,可能需要计算的内容,如乘车人、购买门票等,都需要用到计算能力。故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生活实际内容的引入,帮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进行关联,提高学生对生活实际的理解、对数学知识的认知。
结语
综上所述,在本文中,针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分享了几种教学方法。在这几种方法的辅助下,数学课堂焕然一新,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切实实现学生计算能力的进步,促进学生数学综合实力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张雄.小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策略分析[J].新智慧,2023,(04):79-81.
[2]王岩.摭谈自主学习模式下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2023,(04):117-118.
[3]肖文.强化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4):1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