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分析
1.1传感技术
传感技术主要指的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将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相结合,利用计算机的数字信号处理功能,实现信号模拟转换以及传输。传感技术是建立在自然信源获取信息的基础上实现的,能够对获取到的信息进行转换处理,因此还需要涉及到智能识别等一系列的交叉技术体系,获取到的信息可以通过软件中心进行转换和传输,能够实现不同类型事物之间的有效沟通。详细的传感技术运行原理见图1。例如当前的温度湿度监测、光线强度参数监测、气体浓度监测以及施工工程的动态性监测等都需要依赖传感技术。
图1:传感技术的原理
1.2无线射频、嵌入式技术
无线视频技术以及嵌入式技术是建立在RFID标签的基础上构建的综合技术体系,它隶属于传感器技术,但是性能更高,应用前景更为广泛,通过自动识别来进行物品以及相关信息的传导和管理。例如嵌入式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以及硬件设施的基础上,结合传感器技术以及集成电路技术打造的复杂技术体系,通过多年的演变之后,在当前的智能终端产品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人们生活中常用的电子移动设备,甚至航空航天卫星系统,都是以嵌入式技术为核心的综合性系统[1]。我们可以将嵌入式系统理解为建立在传感技术基础上形成的人脑组织,能够将接收到的信息落实分类以及处理,从而更加形象的描述了物体的具体状态,其详细的运行原理见图2。
图2:嵌入式技术的运行原理
1.3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主要在研究对象尺寸控制在0.1~100纳米的范围内所采用的技术体系,其中涵盖了纳米体系物理学、纳米材料学、电子学、加工学以及力学等多个学科,各个学科相对独立,同时又能够相辅相成,可以实现纳米材料、器件、尺度等基础参数的检测和研究。结合相关设备体系来讲,是建立在传感器的基础上,在物体中设置嵌入式智能系统利用传感器与中心处理器进行连接,从而对被检测物品落实全方位的信息获取这种方式更为快捷,同时功耗较低,没有最低限度。依托于量子效应,能够打造高精尖以及高智能的检测技术体系。
1.4云计算
云计算是物联网赖以发展和应用的基础,性技术体系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以及大数据的基础上打造的,具有极强联动性和贯穿性的平台他无处不在,可以为物联网技术的详细应用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能够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打造科学稳定的网络运行平台。
2、计算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
结合计算机物联网的实际发展现状来看,已经全面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计算机物联网的具体应用不仅依赖于关键技术的创新,也依赖于整体社会的发展水平,综合来讲当前计算机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场景有以下几个领域。
2.1医疗领域
物联网在当前的医疗改革中有着极强的应用价值,大部分的医院都会建立在物联网的基础上,利用关键技术体系,结合具体的医疗业务以及需求打造具有针对性的管理平台,进一步提升医疗数据分析的制度化以及规范性。例如当前的病人服药系统、病房智能监测系统、重点区域门禁系统、医院档案以及大数据库系统都是建立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的,其中涵盖了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云计算技术,在联网情况下能够实现医院多种业务体系的统一管理[2]。可以有效掌握医疗器械以及药品存量,了解病人以及病房的实际情况,分析病人的生命体征,并且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2.2物流管理
利用物联网技术打造物流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物流管理的质量。例如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物流库存管理系统,建立在条码识别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加入定位技术,能够实现货物的精准定位以及有效运转,整体的系统具有多功能图形用户接口、人机交互界面以及查询功能,可以将数据进行可视化转型,详细的库存管理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
图3:库存管理系统结构
2.3电力领域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将直接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因此当前大部分的电力企业都建立在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落实了电力保管运维体系的建设,这其中以故障报警以及远程收费为主。可以通过射频识别技术,落实电力设备的信息编组储存,建立在PLC自动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电网运行质量监测[3]。当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的定位故障位置,并且联动报警系统,在系统无法自动切换进行故障修复时,可以及时的通知管理人员进行人工调整。而远程收费是建立在电力企业中心服务站以及移动终端的基础上,利用手机移动设备以及电脑,甚至智能电表,来进行远程信息的一键获取,能够有效提升收费质量和效率。
2.4交通领域
交通领域中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主要建立在道路智能监控以及公共交通设施的班次调整和调控方面。例如地铁的智能化管控平台,能够有效实现地铁运行过程中的人流量监测基础、电力设施质量监测、时间调控、运行轨道定位、远程通信以及无线网服务等多种功能。在降低人工管理压力的同时,可以有效实现细节管控,确保交通体系的运行更具全面性,同时能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几率。
2.5农业领域
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在于解决民生问题,提升人们的生产生活质量,因此在传统农业改革过程中打造智能化信息化的农业管理以及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那么在科技农业的带动下,物联网技术也向农村地区进行渗透,并且建立在种植方式以及农业改革的基础上,打造了针对性的管理体系。例如可以建立在因地制宜以及因时制宜的基础上,全面监测农作物生长状态,落实好天气自然灾害的预警,结合具体的气温变化情况以及外界环境影响因素,落实种植房以及种植区域的大范围调整。能够为农民种植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同时打造科学的农业种植体系。
结束语:
计算机物联网技术的使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简单来讲,互联网是建立在“物与物”的关联基础上构建的信息化联动体系。发展至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物联网技术也已经成为了推进人们生产生活稳定进步的重要体系。那么就必须落实好技术创新,进一步开拓其应用范围和领域,这样才可以增强互联网本身的应用价值,提升社会发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玮.浅谈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9,(03):67-68.
[2]李磊.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思考[J].智库时代,2018,(04):55-56.
[3]胡烜.探究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计算机物联网的应用[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7):104-105.
作者简介:姓名:朱雪瑞(2000.11--) 性别男,黑龙江省省绥化市人,在读学历,专业:物联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