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困境

苏显鉴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 我国职业教育在新时期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也有诸多的挑战。校企合作办学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先进理念,在我国现阶段的实行却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将从法律层面、企业方面、保障制度层面、办学水平层面浅谈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困境。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
DOI:10.12721/ccn.2021.1570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我国当前职业院校参与校企合作办学面临的困境包括: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健全、未能发挥企业的作用、保障制度尚未完善、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较低。

1. 相关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国外教育发达的国家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视由来已久,由于发展起步早,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方式,与之对应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管理制度也已经不断出台并完善。而反观国内,我们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对校企合作办学中的相关主体利益提供保障,无法对校企合作的双方形成太多约束,部分地区颁布的有关政策意见也未明确涉及有关补贴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让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不能大胆放开手脚,没有发挥其关键作用,大多数地区的校企合作办学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 未能发挥企业的作用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良性运转,离不开多方主体共同协调的作用,这不仅需要学校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发挥合作企业的积极性。我国近些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关指标已经体现,我国当前工业结构、第三产业结构等都发生明显变化。我国的工业化过程正在全国各地不断加快,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我国经济社会需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高质量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在不断提升自身生产力、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履行一定的义务,承担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我国企业需要明确自身作为社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正确认识为我国培养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学校的责任,同时也是企业自身的责任。企业在联合本地职业院校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应该正确定位自身所扮演的关键角色,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正确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保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正常运行作贡献。

3. 保障制度尚未完善

虽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越来越受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是相关的经费投入却未能尽如人意,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需要经费的支持。经费落实到位才能保障各项支出,才能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良好结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合作主体大多只会强调双方合作的量,比如合作次数、参与人数、设计项目等方面,而忽略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所应该取得的成果,更没有留意学生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所应该获得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的业务能力。企业自身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所获得的生产力、经济效益等方面的提高也未在绩效考核中准确地体现出来。更多的时候更看重校企合作办学短时间内的成果而忽略长久的潜在的可能发生的改观,学校与教师以及学生在校企合作办学中所获得的教学改革的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此外,还包括企业自身品牌形象和良好声誉的提升、当地行业发展的推动等。将校企合作的监督和安全管理实现制度化、透明化、规范化,是保证校企合作办学过程中学校、企业、学生等多方主体的利益的需要。保障学生在实训中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并且清楚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实训表现,从而准确地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实训成绩。

4. 校企合作的办学水平较低

我国各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普遍情况,就是职业院校和企业双方未能因地制宜地形成符合本地区行业发展实情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大多地区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都拘泥于形式化、表面化,未能真正就本地区行业发展的趋势发展特色产业。而与此同时,陈旧落后的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又在阻碍着校企双方的深入合作。在我国全方面深入改革的今天,如何创新符合当代大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给合作企业带来肉眼可见的效益,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行业的发展都不均衡,不同于大多东部发达地区,我国的西部地区大多产业发展贫瘠,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没有那么迫切。职业院校出于地域、交通、管理安全、信息传递等多方面因素的考虑,不愿意就本校的校企合作办学开发更多元化的尝试,而是拘泥于本地的几个产业内的专业,未能真正发挥职业教育对本地区行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结语:我国在新时期经济发展仍然保持稳定较快发展,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继续扩大,如何更好地发展职业教育,真正贯彻好校企合作办学政策,是我国学术界理应更加重视的问题。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起步较晚,在探索阶段理应看到,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从长远的、发展的、全面的视角对待。我国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需要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努力,宏观政策的引导、地区行业的带动、合作企业的付出、教育发展的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此外,在国际交流日益紧密的今天,善于吸取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优秀经验,也能更好地开创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