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思政建设在高职化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刘海燕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扎兰屯市,扎兰屯职业学院,162650

摘要: 随着社会发展,职业教育在国家战略中日益显现其价值。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需强化职业技能培养,还需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化学,作为一门核心课程,其在思政建设中的作用亦不可小视。但目前,化学与思政的结合程度仍有待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探索高职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从多角度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诊断现存问题,并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高职教育;化学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发展
DOI:10.12721/ccn.2023.15742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化学课程作为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传统上多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思政建设的加入则为化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深度。思政建设不仅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还可以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国家认同感,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建设。因此,探讨高职院校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尤为迫切。

一、高职院校化学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不再仅限于技术技能,更多的是对思想政治素养的要求。但在化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这方面的需求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教师对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关联度认识存在偏差。认为二者关系不大,导致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深入挖掘与整合课程内涵中的思政元素。这种教学观念的局限性,使得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长时间处于割裂状态,使得学生在学习化学课程时,很难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这无疑降低了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整体效果,甚至影响到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二)化学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融合度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尽管有部分教师已经开始认识到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并尝试在教学中加入相关内容,但实际的融合度仍然不够。具体来说,部分教师在化学课中进行思政教育时,往往采取的方法是简单地将思政课程中的理论内容复述一遍,而不是根据化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和调整。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可能导致学生对化学课程的兴趣下降,影响其学习效率和效果。此外,简单的叠加教学法还可能使学生对化学和思政教育产生误解,认为二者是互不相关的,从而影响到学生对思政教育的态度和兴趣。真正的化学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整合,应该是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融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深入体会到思政教育的深远意义。

二、高职院校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路径

(一)挖掘化学课程中的思政资源

化学课程中蕴含的不仅是学科知识,更有深厚的思政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系统地进行挖掘,使化学课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平台。在第一学期,学生主要完成化学课程的理论学习。这是打下基础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黄金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应结合专业知识,将思政教育元素渗透到理论教学中。例如,在介绍某一化学现象或理论时,可以引申出与社会、历史、文化等相关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在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培养其对社会和历史的敏感性和认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的引领作用。

随后,在第二学期,学生的学习重点转向操作技能和实践教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对化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开始接触到化学实验和实际操作。这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思政教育机会。结合学生的实际操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对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在进行某一化学实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实验产生的废物对环境的影响,思考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和回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更有助于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1]

(二)构建化学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机制

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是思政教育融入的基础,对于化学课程,应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的需求,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制定化学教学大纲时,应明确思政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将其纳入课程目标中,确保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切实落实。同时,教材不仅要反映化学学科的前沿,更要能够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入,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这需要教师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感,持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确保思政教育与化学教学的有机结合。

此外,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应分层次、分阶段地开展思政教育,充分挖掘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确保其在教学中能够发挥出最大的育人效果。最后,高职院校应建立完善的实践育人体系,包括实验、实践教学、课外活动等,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真正的思政教育。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与化学相关的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的价值,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

(三)挖掘思政元素时融入化学文化

我国的化学家在科研的道路上所展现的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攀科研高峰的精神,都是思政教育中极为宝贵的资源。例如,侯德榜、屠呦呦等杰出的化学家不仅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后人树立了典范。在化学教学中,讲述这些化学家的成就和事迹,可以深深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和责任意识,使学生明白为国家和社会付出的意义。此外,化学课程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经验相结合[2]。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特性或对环境因素的分析时,教师可以巧妙地引入乡村振兴战略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深入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进而树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观念,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

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国家的政策方针、社会环境、教育理念等都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深入学习思政理论,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觉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深度、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与思政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使化学知识与国家的大政方针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教师还应深化自己的人文修养,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增强教育的深度和广度[3]。最后,学校要加大师德师风建设的力度,持续推进教师的师德教育培训,确保每位教师都能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同时,学校还需为教师提供各种教研活动的机会,搭建教育交流与研讨的平台,使教师在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目前的教学模式中,化学与思政的结合尚存在诸多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思政觉悟,更可能限制了其对化学知识的全面理解与应用。为解决此问题,本研究从多维度探讨了思政建设在高职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融合路径。希望高职院校能够采纳相关建议,推动化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结合,进一步实现教育目标的双重实现。

参考文献

[1]李美茹,李秋玲,侯志敏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3):125-128.

[2]杨志伟,崔腾.工程化学课程思政案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9(27):165-168.

[3]吴楠婷,鲁雅,盛含晶等.课程思政与日用化学专业教育的协同效应研究[J].化工管理,2022(27):42-46.

作者简介:姓名:刘海燕 出生年月:1975.10 性别:女 民族:汉族 籍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 职务:教师  职称:高级讲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化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