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关键技术

王伟东 王晓哲 杨同林 杨博 赵永鑫

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00

摘要: 城市中心区域土地资源稀缺,人口密集,在该区域进行群体住宅建设面临诸多特殊要求。绿色施工理念的引入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必然选择。通过采用绿色施工关键技术,可以在满足住宅建设需求的同时,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因此,笔者旨在对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关键技术进行探究。
关键词: 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关键技术
DOI:10.12721/ccn.2024.15709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绿色施工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在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的建设中,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面临的挑战

1.1场地狭窄

城市中心的土地价值高,建设场地往往十分狭窄。这使得材料堆放空间有限,难以按照常规方式进行分类堆放。例如,大量的建筑钢材、木材和水泥等材料会因为场地不足而堆放混乱,影响施工效率,同时增加材料损坏和浪费的风险。机械设备的停放和操作空间也受到限制。大型施工机械如塔式起重机、混凝土泵车等的停放和移动需要足够的空间,场地狭窄导致机械之间的相互干扰,增加安全隐患。

1.2环境敏感

市中心居住人口密集,对噪声和振动非常敏感。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运行、打桩作业等都会产生噪声和振动,会干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例如,混凝土振捣器、电锯等设备的噪声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引起居民的投诉。土方开挖、材料装卸和搅拌等作业会产生大量粉尘,而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的尾气排放会造成空气污染。在城市中心,由于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粉尘和废气的扩散受到限制,容易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影响。

1.3资源供应与调配

城市中心的水资源供应虽然相对充足,但在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仍然可能造成浪费。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复杂性,施工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否则会对城市水环境造成污染。建筑材料的供应和调配在城市中心面临交通拥堵等问题。运输距离受到限制,材料的及时供应难以保证。而且,群体住宅建设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如果不能合理规划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会导致材料积压或短缺。

2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关键技术

2.1场地规划与管理技术

根据群体住宅的建筑布局,合理规划施工场地。例如,将材料堆放区设置在靠近使用地点的位置,减少材料二次搬运距离。对于多栋住宅同时施工的项目,可以设置集中的材料堆放和加工区,通过合理的运输通道与各栋住宅相连。利用立体空间进行材料堆放和机械设备停放。例如,设置多层材料堆放架,将不同类型的材料分层堆放。对于小型机械设备,可以设置专门的立体停车架,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采用环形或半环形施工道路设计,确保运输车辆能够顺畅通行。道路宽度应根据运输车辆的类型和流量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设置必要的交通标识和减速带,保障施工安全。

2.2节能技术

选用节能型施工设备,如变频塔式起重机、节能型混凝土搅拌机等。这些设备能够根据实际工作负荷自动调整功率,减少能源浪费。例如,变频塔式起重机在起吊较轻负载时,自动降低电机转速,降低能耗。临时办公区和生活区采用节能灯具、节水器具等。例如,采用LED节能灯具,其能耗仅为传统白炽灯的10%-20%。在临时设施的建筑围护结构上采用保温隔热措施,减少冬季取暖和夏季制冷的能源消耗。在施工场地设置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路灯可以为夜间施工场地提供照明,减少对传统电力的依赖。太阳能热水器可以为施工人员提供生活热水,降低能源成本。

2.3节水技术

在施工场地的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安装节水型器具,如节水型水龙头、节水型马桶等。这些器具通过特殊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水的浪费。例如,节水型水龙头采用限流装置,可使水流量降低30%-50%。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收集场地内的雨水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养护、降尘等。雨水收集池可以设置在场地低洼处,通过雨水管道将屋面、地面的雨水收集起来,经过简单过滤后即可使用。建立施工废水处理设施,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混凝土搅拌废水、车辆冲洗废水等进行处理。采用沉淀、过滤、中和等工艺,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可回用标准,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绿化灌溉等。

2.4节材技术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性能优良、资源消耗少的建筑材料。例如,采用高强度钢筋代替普通钢筋,可以减少钢筋的用量。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采用高性能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减少水泥等原材料的用量。对施工现场的废旧材料进行回收利用。例如,将废旧木材加工成木模板、木方等,用于后续施工。对废旧钢材进行回收,重新加工成建筑构配件或用于其他非结构部位。推广装配式建筑技术在城市中心群体住宅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进行组装,减少了现场湿作业,降低了材料浪费。

2.5环境保护技术

选用低噪声、低振动的施工设备。例如,采用液压打桩机代替柴油打桩机,可以有效降低打桩作业时的噪声和振动。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而产生的异常噪声和振动。在施工现场设置隔音屏障,对噪声源进行隔离。隔音屏障可以采用金属板、吸音棉等材料制作,高度和长度根据噪声源的特点和周围环境的要求进行设计。在土方开挖、材料装卸等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区域设置喷雾降尘装置。喷雾降尘装置通过高压喷头将水雾化,形成细密的水雾,吸附粉尘颗粒,使其沉降。

3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技术的实施保障措施

3.1组织管理保障

成立绿色施工领导小组,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分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绿色施工目标、计划和管理制度,监督绿色施工技术的实施情况。对施工人员进行绿色施工知识和技能培训,使其了解绿色施工的重要性和相关技术要求。培训内容包括节能、节水、节材、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3.2制度保障

制定绿色施工考核指标,如能源消耗指标、水资源利用指标、材料节约指标等。定期对施工项目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与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誉挂钩。加强对绿色施工过程的监督,建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和企业自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施工项目的检查和指导,社会公众可以通过举报等方式对不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的行为进行监督。

3.3技术支持保障

施工企业应加大对绿色施工技术的研发投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开展绿色施工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创新。例如,研发更高效的节能设备、节水器具和环保材料等。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应积极推广先进的绿色施工技术,通过组织技术交流、培训和示范工程建设等方式,提高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水平。

结束语

城市中心群体住宅绿色施工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采用场地规划与管理、节能、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等关键技术,并建立有效的实施保障措施,可以在城市中心群体住宅建设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