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新课改下的高中生物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饶倩

云南省泸西县泸源普通高级中学,652400

摘要: 在新课改下,教育方式、教学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不同科目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进行高中生物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中心,通过各种方式和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使他们在一个放松、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关键词: 新课改下;核心素养;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03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随着我国教育模式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逐步更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是许多教育者的共识。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时,要充分认识到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是不一样的,要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在高中生物学的实施中,老师们要根据本课程所要求的学生所要形成的核心素养,有目的地使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使课堂教学更好地进行,以核心素养为指导,建设一个高效率的高中生物课堂。

一、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情境创设和学习兴趣的激发

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缺乏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兴趣。缺乏情境创设使得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局限于书本知识,难以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缺乏适时的激励与肯定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及时的激励和认可来增强学习信心和积极性。然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未能适时给予学生足够的激励和肯定,导致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和不自信。缺乏正面的鼓励和认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效果,阻碍其对生物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教学不足与探究精神缺失

生物学作为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部分高中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不足,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缺乏实验教学的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难以培养出扎实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影响了其对生物学科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高中生物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通常以讲解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这导致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同时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以“基因工程及其应用”为例,这是高中生物课程中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知识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可能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难以理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准备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在课前,教师可以利用动态APP或其他多媒体资源,展示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通过生动的图像和动画,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提取基因、运载体结合、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以及检测与鉴定等过程。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度,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与兴趣。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教师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他们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与知识互动,从而增强了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二)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是至关重要的。以“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例,这一内容涉及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通过实验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究这一主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高倍显微镜对集中细胞进行观察。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并简要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方法。这种引导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例如,学生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自行选择观察的细胞类型,并确定观察的目标。他们还可以探讨采取何种方法来观察细胞结构,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通过实践获得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出他们的探究精神。学生将从实验中获得实践经验,这种经验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至关重要。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还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这一有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挖掘生活教育资源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教师应该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并利用生活教育资源来帮助他们在特定的学习情境中集中注意力。这样,他们就能够更有动力去探究生物知识,并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等活动来提高学习效果。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材中的实践内容也是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而编写的,许多结论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这表明生物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教学中,可以引用电视上含有金属离子的广告语作为课堂开场白,因为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金属离子,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三精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中含有哪些重要的金属离子?学生们迅速投入思考,并将所学知识与新课程结合起来,从而取得了出色的教学成果。因此,采用生活情境导入新课程模式,不仅可以弥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不足,更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生活化教育的理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结语

新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上,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应该意识到,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时,应该从多个方面进行,并且要根据学科的实际特点,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为他们成为优秀的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薛晓敏.探讨高中生物基于新课改下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1(2):1.

[2] 常建忠.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10):1.

[3] 吴玉章.新课改下高中生物史教育教法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 2018(23):2.DOI:10.3969/j.issn.1674-6058.2018.2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