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巧设分层,科学教学——浅谈高中物理的分层教学策略

何晓玲

湖南省涟源市行知中学,417100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高中物理教学难度逐渐加大,对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考察逐渐增多,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高中物理成绩存在两极分化,学生物理成绩差距逐渐拉大,学生由于知识基础、学习方法、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这样就不能再是一刀切的教学形式,而是要进行分层教学。本文主要是从树立分层教学理念,来探究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策略。
关键词: 高中物理;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6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https://ccnpub.com/index.php/yuyind-2-18963

引言

高中物理的分层教学主要是指老师面向全体学生,要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包括他们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制定具体的学习目标,使他们的学习更加具有方向性,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一、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1 将学生当作课堂教学主体

在高中物理课堂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及学生是其中的主角。以往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体位置,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加重视的是实际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质量。然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认清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意识到教师的教学仅仅是助力学生提升质量的一种方法,学生的学习才是教学的宗旨。所以,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充当课堂教学主角,相关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及教学方式的运用都需要从学生的层面进行思考,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从中有所收获。

1.2 教师和学生平等

高中物理教师运用分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创建较好的师生关系。分层教学需要对所有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尊重,对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基于学生的层面对问题加以看待,全方位了解并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具体学习需要有所熟悉,从而为学生创建适合他们成长以及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实现他们对知识的良好吸收。

二、分层教学的实际运用

2.1 学生层次的划分

物理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时,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针对学生实施层次的划分,同时保证层次划分的科学性,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完成分配过程,如此才会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基于此,教师在划分层次之前,需要做好相应的调查工作,以获知学生的实际情况,完成上述工作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兴趣及其性格等方面实施初步划分。高中物理知识具有一定难度,正因如此,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状态。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对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实施进一步划分。

2.2 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采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在划分学生后,教师需要对具体的教学目标加以制定。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层次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同时适于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师应该真正了解学生相关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及其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有效实施分层教学。例如,教师在讲解“圆周运动”相关内容时,关于这一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将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制定差异性的教学目标。关于 A 层次学生,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认识一些最基本的圆周运动;关于 B 层次学生,教师可以适当提升难度,让学生对描述圆周运动的基本量(角速度、线速度、周期等)加以掌握;关于 C 层次学生,教师需要让学生掌握两种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变速圆周运动),并对其运动特点和受力特点加以掌握。采用这种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可以使不同层次学生获取相应层次的教学,深化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为知识的实际运用奠定基础。

2.3 课堂教学的分层

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课堂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想要保证分层教学的良好效果,教师应该在具体教学中对教学流程加以把握。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计差异化的问题。让基础知识掌握较为牢固的学生回答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以让他们对相关物理知识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而针对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基础性问题,如此便能加强他们学习物理知识的信心。例如,教师在教授“摩擦力”相关内容的过程中,针对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什么是摩擦力,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相关的现象”;而针对那些基础知识掌握较为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问:“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2.4贯彻以生为本理念,精心设计分层作业

分层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物理课堂教学的“主角”,根据学生物理水平差异开展分层教学,精心设计分层性物理作业。 例如教师在教授摩擦力相关计算题目时,可以开展分层解题教学,自主设计相关题目,激发学生的解题探究兴趣。 例题如下:大雪期间临场利用雪橇来运送木材,木材总重量为4. 9 ×105N,马拉雪橇匀速前进的拉力是980N,你能计算出冰面和雪橇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多少吗? 这一题目属于基础计算题目,学生根据力的相互作用,分析受力套入公式就可以得出得数,C 层次学生需要正确画出受力图、运用公式计算出结果。 针对 A、B 层次的学生则是要开展拓展性教学,增加解题难度,例题如下:滑雪运动员沿着角度为 30°的斜坡滑下,滑到和运动员之间的摩擦系数是多少? 物理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摩擦力和数学三角函数相结合,画出受力图,根据三角函数得出最后的结果。 分层解题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挑战,夯实学生物理基础的同时开展拓展教学,让学生真正开展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进行解题,循序渐进提升了学生的物理解题能力。

2.5制定分层教学评价体系

笔者认为高中物理教师要树立分层评价理念,针对学生课堂积极性、物理实验表现、解题思路等进行评价。 例如物理教师要关注A、B、C 三个层次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例如对物理学困生和中等生要采取激励性评价,建立这些学生的自信心;要鼓励优等生积极挑战、协助其他同学的物理学习。 例如教师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步骤、小组贡献、实验报告填写等进行分层评价,C 层次学生需要独立完成整个实验操作,尤其是打点计时器的运用;B 层次学生需要对实验流程进行准确描述,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A 层次学生需要结合实验数据进行完整阐述,包括实验改进意见、实验计算、生活案例解释等。 教师要针对分层评价标准来进行评价,让每一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建立他们的物理学习自信心,运用鼓励性、引导性评价督促学生自主求知,明确学生在物理实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虚心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增加师生和生生互动,提升物理教学有效性。

结束语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中,采用分层教学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这种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科学性,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采取差异化的教学策略,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吸收。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大力应用分层教学,从中发现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汲取经验,并对其加以改进,使其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参考文献

[1]郭世泽.浅谈高中物理分层教学[J].新一代(下半月),2011(3).

[2]林旭昌.高中物理课堂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4).

[3]吴文贵.关于层次教学法对高中物理的影响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 2014(5).

[4]闫俊华.高中物理分层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2010(1): 6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