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药学,指的是从医院药学当中分离出来的科学分支,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提升临床用药质量为目标,以药物和机体相互作用作为核心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需将重点放在药物防病治疗的合理性研究当中,并注重药学诊断技术方法在其中的应用[1]。而对于药学诊断来说,是一项严谨、科学的学科,包括对药物的用法及用量、治疗内容、药物间作用等内容的分析研究[1]。近年来,有国内学者表明: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需注重药学诊断技术方法的应用,为提高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质量保驾护航。鉴于此,本课题采取回顾性分析法,重点对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体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
1.药学诊断相关内容概述
药学诊断,是指医院临床药师通过自身专业知识的应用,同时根据临床用药实践和患者具体病情,总结并归纳临床药学相关知识。基于药学实践工作中,联系药学诊断和临床药学,可以使临床医药学的工作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并提升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药学诊断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的条件下,使药学临床实践的应用及发展得到有效促进,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了有效保障。但是,与此同时临床药学诊断服务工作中,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比如药物疗效问题,药剂使用的可行性问题,有无可替代药剂类型问题,药物剂量与患者机体耐受程度问题等等[2]。针对这些问题,在临床药学服务工作中,便需要加强药学诊断,解决这些问题,以期提高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及安全性。
2.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
如前所述,对药学诊断的相关内容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为了提高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还有必要掌握其具体应用要点,总结起来具体应用要点如下:
2.1药物用法及用量分析
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采取药学诊断对药物的用法及用量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包括:
(1)分析给药方式是否正确,比如了解患者注射给药的具体方式,涉及:其一,皮下注射;其二,肌内注射;了解患者口服给药的具体方式,涉及:其一,吞服;其二,舌下含服。(2)分析药物的剂量,对于临床药师需重视药物的剂量,避免出现过量或少量问题的出现,提高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就及科学性[3]。(3)分析药物和患者是否适宜,分析是否有相关药物的替代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合理、科学。
2.2治疗内容分析
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采取药学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内容进行分析时,涉及:(1)严密监测相关药物的血药浓度,倘若药物对患者个体差异存在很大的影响,需加强患者相关药物血药浓度的监测,并对监测内容进行合理、科学判断。(2)倘若医治期间,药物的疗效不佳,在明确所选取的药物无错误的情况下,需选用新品种药物,并避免产生重复给药的情况。(3)分析、评估临床用药的效价,明确是否存在可替代治疗的药物,选取药效相当,药价相对经济的药物,以此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4)若患者用药期间存在严重症状,或临床经验及相关记载不明确的症状,需严格重视,组织医护人员开展临床药学研究,并进一步对症处理,确保患者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2.3药物间作用分析
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当中,采取药学诊断对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之间的作用进行分析过程中,需做好的工作包括:(1)药物与临床检查,重点分析药物对临床检查当中一些指标引发的影响[4]。(2)分析患者应用的多种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并对药物的疗效、影响以及相关毒副作用进行分析。(3)对于临床药师,需对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关作用进行分析、监测,保证相关药物的使用效果不会因食物而产生不良影响,并确保饮食的营养。(4)针对某些特殊药物,需慎用或禁用,倘若使用需对患者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密切观察,并对症处理,确保用药的可靠性及安全性。
2.4药物代谢分析
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当中,采取药学诊断对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代谢情况进行分析,需重点对影响药物代谢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总结起来包括:
(1)病理因素,若患者受到相关病理因素影响,比如肾功能衰竭、肝硬化等,会对患者的代谢功能产生严重影响。(2)不可变因素,此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使患者对药物代谢状况产生影响,因此需重视此方面的因素。(3)可变因素,此方面的因素较多,以相关药物之间的药效作用影响为例,苯巴比妥、华法林等,会发生药效相互作用影响,使药物在患者体内的代谢状况发生变化,进一步使药效受到影响。
2.5药源性问题分析
在临床药学实践研究工作当中,涉及的药源性问题包括:(1)药物依赖病,比如患者对某种药物的戒断症状以及精神依赖症状等[5]。(2)药物过敏反应,即患者所使用的药物会对患者机体产生过敏反应,因此对于临床药师需加强对患者临床症状的准确判断,并对症处理。(3)不良药效,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表现,比如恶心呕吐、发热、嗜睡以及腹痛等,需准确评估,并对症处理。
总之,药源性问题对患者用药的质量及安全性影响较大,需严格、认真分析,排除风险问题,提高临床用药质量及安全性。
2.6其他问题分析
除上述提到的相关问题以外,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开展过程中,药学诊断还需要注重其他相关问题的分析,比如:(1)分析判断预防用药患者有无进行接种或预防医治。(2)对于长时间用药的患者,分析判断有无进行巩固医治。(3)基于病情进展期间,对患者存在的某类症状,分析判断有无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治,然后对药物作用产生的影响进行排查,倘若存在需及时对症处理。
总之,需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加强药学诊断,并要求临床药学实践相关工作人员以及药学诊断工作人员,加强相关药学理论知识学习,并通过实践培训提升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使工作人员能够在药学诊断工作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为全面提升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质量奠定扎实的基础。
3.结论
综上所述,在临床药学实践工作中,药学诊断的内容较多,包括:药物用法及用量、治疗内容、药物间作用、药物代谢、药源性问题等。为了提高临床药学实践工作的质量,有必要在掌握药学诊断的机理作用的基础上,按照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药学诊断,进一步促进临床用药质量及安全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阳,陈茹胫.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25):126.
[2]左玉鹏.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7):59.
[3]张莹.基因诊断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217.
[4]刘盼.探讨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11(11):128-129.
[5]闫艳琴.药学诊断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0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