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科大网格”的涵义,概括的讲,“全科大网格”是指把多个不同部门的小网格合并为一张大网,构建“1+8+N”模式,即坚持党建引领,梳理整合政法、生态环境、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市场监管、城市管理、信访维稳、社会救助等八个系统原有网格职能和其他N个单位相关工作,形成“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的社会综合治理机制。
1问题与现状
1.1滨州市“全科大网格”现状
2019年,滨州市委九届九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滨州市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实施意见》,全市各级各部门合力攻坚,初步建立起“多网合一、一网统筹”的整体布局,设置网格7948个,配备网格员1.4万人;基本建成“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信息系统,采集基础信息357万余条;探索构建了“全科受理、一网流转”的服务体系,流转办理各类社会治理和民生事项44.6万余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全市网格员坚守防疫卡点8200余个,巡查走访群众650万余人次。
1.2滨州市生态环境监管网格现状
2016年以来,滨州市经过三年努力,构建起生态环境网格化监管体系,共划分1个一级网格,10个二级网格,107个三级网格,1866个四级网格;配备专职(兼职)网格员567名,其中滨城区60名、沾化区47名、惠民县110名、阳信县43名、无棣县50名、博兴县66名、邹平市132名、高新技术开发区26名、北海新区13名、经济技术开发区20名。
1.3滨州市“全科大网格”县区案例-博兴县
博兴县全面推行“全科大网格”社会治理体系,着力建立起“网格化服务管理+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三位一体的构架。设置综合网格632个、专属网格92个,统一进行编码。全县共配备专职网格员199人、兼职网格员535人。特别是疫情期间,累计巡查走访15.2万户48.9万人,流转办理网格事件6500余件,开展疫情防控宣传20万余人次,排查涉湖北重点人员1667人,为全县保持“零疑似、零确诊”贡献了强大网格力量。
2滨州市生态环境监管网格融入全市“全科大网格”提升治理效能的对策研究
2.1实现四个提升
(一)在治理框架上实现提升,做到网格全覆盖。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有效融入社会治理“全科大网格”,形成“一张大网”。综合网格对各类厂区、园区、商圈、市场及学校、医院、景区、企业覆盖率100%。
(二)在信息采集上实现提升,做到情况全掌握。借助智慧环保平台,打通信息壁垒,打造全域互通的大数据网,形成功能集成、扁平高效的运行体系,网格内的污染源全部采集录入。
(三)在维护稳定上实现提升,做到纠纷全调处。发挥生态环境指挥中心大脑中枢神经作用,使网格内各类环境违法问题能及时反馈处理,做到有跟踪有落实,群众关切的突出环境问题个个有回音,切实解决突出的矛盾纠纷。
(四)在保障民生上实现提升,做到服务全方位。市、县两级生态环境服务资源最大限度下沉到乡镇(街道)、社区(村),将部分事项整合进驻“一站式服务大厅”,适合代办的事项全部实现代办。
2.2优化网格设置
充分发挥“全科大网格”引领作用,以建设美丽生态滨州为导向,调整网格区域,优化网格的布局,实现网格全覆盖。着力提升生态环境系统在“一张网”内的融合度,实现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将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全部融入到位。
2.3建强网格队伍
健全网格员的聘用、管理、培训、考核机制,提高网格员队伍“三化”水平,逐步提高专职网格员比例。推动村(居)、工业园区、企业与“全科大网格”有机结合,组建起全科大网格领导下的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工作队伍。
2.4细化网格职能
分级、分层梳理细化生态环境监管网格内污染源信息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环境问题排查、矛盾纠纷调处、政策法规宣传、公共服务代办6大项内容的事务清单,落实县乡“属地管理”责任清单,有效将生态环境监管网格整合和基层业务纳入“全科大网格”。
2.5提升便民服务
着重规范生态环境网格监管体系建设,进一步推进环境监管方式创新;推动生态环境服务网格民生服务事项与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大厅有机结合,实现民生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3结语
生态环境监管网格融入“全科大网格”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但融入的过程和适应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如何让“全科大网格”更好地提升环境监管的精细化,更好地服务于生态环境监管,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李玉川,罗军“全科大网格”:一网打尽身边难事.半月谈杂志社,2019.23.
[2]宋良杰.全科网格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理论实践学习周刊, 201903.
[3]吴兴智.破解基层全科网格建设的实践困境.学习时报,2019,44( 2) : 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