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幼儿园教育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已逐渐扩展更多新的内容,“幼儿为本”的理念在教育工作中更受重视,兼顾幼儿身心双面的健康成长,以此为幼儿未来发展提供重要支持。根据幼儿教育指南可知,幼儿的学习与过程其实就是与周边环境互动交流的过程,通过多样化情境环境的认知以获得更多的了解,以此对社会、自然生活生产丰富认知,所以在幼儿教育中务必要重视各类环境的创设,尤其是户外自然环境,在幼儿成长中更具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应多增进户外环境的创设,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自由化的户外环境,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幼儿户外环境创设的基本概述
幼儿教育是教育事业的起始阶段,幼儿健康心理状态、学习积极性、良好思想品质等都与之息息相关,改进幼儿教育方法也由此更显重要,其中“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一经提出便深受关注,尤其是幼儿教育与自然生活之间的紧密关联,更为幼儿教育提供更多教育指导理念,幼儿在自然事物方面的认知更加全面,记忆能力也更强,因此幼儿园教育规划中更需注重自然生活相结合的教育策略探究,其中户外活动正是自然融合教育模式的关键点,创设优质户外环境,引导幼儿积极、自由参与其中,能为幼儿带来更强烈的视觉、听觉及触觉上的自然认知,使幼儿在周边环境的观察与参与中产生多样化的互动行为,对幼儿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都有重要的培养作用[1]。所以幼儿园应按照幼儿教育指南中的一般要求对幼儿户外环境创设予以合理改进,从幼儿心理认知需求以及自然融合教育指导入手,对材料应用、空间布设等均合理规划,确保环境创设的规范合理。
二、幼儿户外环境创设的主要问题
虽然幼儿户外活动越来越受幼儿园教育重视,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很多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没有真正从幼儿角度出发,难以发挥实际教育应用价值。
(一)自然规划缺失严重。自然因素不足是很多幼儿园户外环境中的主要痛点,过多人工材料创造的户外设施体系中缺乏必要的绿化内容,特别是城市幼儿园中,受园内面积限制,户外活动场所更多是塑料广场、游戏设施等,泥土、树木、花卉、草坪等均存在严重缺失,对幼儿自然感受而言存在较大限制。
(二)功能应用单一简单。多元化户外环境场所对幼儿环境认知更显必要,但目前很多幼儿园户外环境功能区划分不够清楚,而且环境要素较少,多简单几项常见的游戏设施而已,不仅缺乏多样性,而且功能分区不足,幼儿园更多将建设资源投入室内活动区域中,导致户外环境创设过于单调。
(三)户外环境氛围创设不足。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是户外活动教育价值充分发挥的关键点,但很多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对此关注度却严重不足,教师更多时候组织幼儿参与户外活动,而且在其中扮演过于焦点式的角色,幼儿只能在教师带领下参与户外活动,反而缺乏自我认知自然的时间,缺乏与自然的亲密互动,也由此导致户外活动开展实际效果的难以保障[2]。
(四)资源利用不足。很多幼儿园本身具有很多户外环境创设定的条件,尤其是农村幼儿园,但却常因种种原因无法开发,目前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多以建筑单位为主,完成基础结构施工后,购置各种设备安装,缺失专业规划团队参与,没有整体性并且资源利用不足,户外环境创设中问题更易多发。
三、幼儿户外环境创设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中阻碍问题多见,主要与创设理念认知不全有关,应将幼儿教育需求置于环境创设中的关键位置上,契合幼儿健康成长需求,才能确保环境创设合理、活动开展有效,本文即以上述各类问题为引导,一一探究有效改进策略。
(一)增进户外环境创设中的自然要素
“重返自然”的幼儿园教育理念尤受重视,幼儿园在教育内容、教育活动设计更多结合自然环境的同时也应注意户外环境创设中自然要素融入的重要性,创设生态自然环境,使幼儿回归自然,在与自然亲密接触的过程中提高教育效果。
首先,自然要素的融入首先要重视花草树木的栽植,幼儿园可在户外环境中铺设干净的草地,取代水泥地板,使幼儿能在草地上开展各种游戏活动,而且能够在树荫下休息聊天,组织自主交流活动等,以这些基础自然要素调动学生欢快愉悦的心情。
然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辟一个种植园,以一些常见的植物,如小番茄、土豆、桃树等为主,和幼儿一起参与松土、种植、浇水等一系列活动,幼儿在这一过程中会观察并通过手中的画笔记录植物生长的一般过程,在亲身经历以及各类色彩的刺激下获得对自然生活更深刻地感受,有效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3]。
最后,自然要素的融入也需做好管理工作,一些带有危害性的植物、虫类、断枝需要及时清理,一些不具危害性的管理工作则可以交给幼儿参与,如户外场地的垃圾要随手捡起丢掉垃圾桶,和教师一起清理树下的枯叶,为花卉、树苗定期浇水灌溉等等,一些幼儿力所能力的小事参与,不断锻炼幼儿动手能力,而且对其责任感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创设自然环境时,通过将更多的自然元素引入其中,让幼儿与大自然更加亲近,与各种小植物、小动物接触过程中,放飞心灵,释放童真,达到更好的幼儿教育效果。
(二)推动多元化户外环境的创设
多元化户外环境是幼儿户外参与的重要基础,给予幼儿不同的环境感受才能保证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具体而言要结合幼儿户外活动参与的实际需求对环境区域进行合理划分,为幼儿提供更多样化的活动参与环境。
幼儿户外环境具体可分为运动区、休闲区、自然区等主要内容,也可以独特教育需求设计更多丰富的活动分区:运动区可配置橡胶操场,其中可安置如钻爬区、跳跃区、器械区、游戏区等多个分类,幼儿在运动区内主要是参与各种运动活动,比如教师可在其中组成幼儿展开竞走比赛,围绕小操场展开,对于培养幼儿运动参与兴趣而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自然区是户外环境中的关键组成,以草地为基础,可以布设各种活动餐所,如“小农种植园”,其中可存放一些简单的水壶、塑料工具等,让幼儿可以参与简易农作,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再比如“草地驿站”,安置在树荫下,布置简易桌椅、图书、以供幼儿活动疲惫后休息、聊天,给予幼儿更丰富的户外活动体验。此外,幼儿园还可结合各自特殊教育需要,设置如水边音乐厅、传统中国节等各种活动场所,带给幼儿更多环境体验,在多元化认知中获得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
自然元素丰富、类型多种多样,幼儿老师根据孩子性格特点及环境分区特征,选用合适的自然元素创设户外环境,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维护孩子们的童真之心。
(三)创设轻松自由的户外活动氛围
幼儿户外活动要注意良好氛围的营造,幼儿年龄特性也要求教师必须保证幼儿参与兴趣才能取得良好的活动教育效果,所以要在活动中多给予幼儿活动参与的自由性,营造轻松的户外活动氛围。
教师在活动中应多与户外环境相结合,创设更积极的互动情境,尤其是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活动内容的情景化,更有助于幼儿积极参与。比如在各环境区域中设置更情景化的引导提示:钻爬区以“毛毛虫、快快爬”为引导,平衡区以“小猫咪要过独木桥”为引导,走跑区设置“小火车跑呀跑”为引导等等,通过这些情景化设计,带给幼儿更多童真感受;再者教师还要以各类户外材料引导幼儿自主创新游戏内容,比如一些废旧材料的再利用教育,带领幼儿制作酸奶瓶子的拉力器、矿泉水桶的小火车等,使幼儿逐渐能够自主完成各类材料或用具的开发应用;教师在活动项目介绍之后,要使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类型,按照自己喜好和小伙伴一同参与游戏活动,不仅增强幼儿与户外环境的互动,而且还能在同辈群体中获得对竞争、合作的深刻认知[4]。
轻松、自由的活动氛围,可以让幼儿获得良好的活动体验,保持愉悦心情,在自由活动过程中将童心呈现出来,展现出幼儿的可爱、有趣特性。
(四)环境设计要注意整体规划合理性
幼儿园户外环境设计时应多参考专业设计人员的建议,将设计要求充分表达出来,并与设计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对设计方案整体性进行详细分析,结合幼儿园自身各类资源内容,合理规划户外环境的设计。与室内环境规划间有很大区别,户外环境场所更宽阔,幼儿能自由奔跑跳跃,在整体规划时更需注意整体性,比如可以在空旷草坪部位堆砌有一定起伏的山坡,而非一味平整草地,并在山坡上安装小桥,布置山洞,使户外环境更具立体性,带给幼儿更多运动挑战;再比如还可在山坡附近开挖浅浅的小湖、小河,铺设鹅卵石,将玩水区自然结合,再搭配周边的树木,构设更加真实的整体性自然环境,更能吸引幼儿参与;此外,整体性设计中幼儿园可多利用其它材料,比如将跷跷板装点绿色花草,设计轮胎组合的斑马坐骑,安装树下牢固而自然的秋千,从细节处增强自然气息,使幼儿更觉置身于自然风光中,增强户外环境的自然教育功能。
综上所述,幼儿户外环境创设中要将幼儿教育需求置于关键指导位置,将自然因素导入户外活动中,使幼儿能与自然环境关联更加紧密,从自然环境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更全面的认知,同时还需将游戏活动、自由氛围导入户外环境中,设计更贴切的户外教育指导规划,以此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为其健康成长与学习提供更有力的教育支持。
参考文献:
[1]周玉嫦.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J].数码设计(下),2019,(9):298.
[2]冯宝梅.以幼儿为本的城市幼儿园户外自然环境创设[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9,(4):76.
[3]邓桦.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浅谈幼儿园户外自主活动环境创设[J].赤子,2019,(24):110.
[4]欧艳芳.让童真在幼儿园中绽放——浅谈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的策略[J].速读,2019,(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