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并且以保护环境为主展开了相关的工作,很大幅度上提高了环境的质量,降低了污染程度。环境的合格标准也要变得更高,这样才能够保证环境越来越好。根据这些问题,本篇文章做出了深刻的分析,再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完善质量评定工作,让人们的环保意识得到提升,从实际角度出发不断提升环保评定工作的水平。
1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作用
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作用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和总结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预测未来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变化趋势,采取相应的对策,优化项目中的污染环节,将废弃物排放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使企业对原材料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节约了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支出,促进了项目建设,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1.2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发展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促进环境保护战略转变的有效途径。要积极转变环境保护战略,不断实施规划环评,进一步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流域、区域和海域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等完全符合这一要求的专项发展规划和利用规划。
1.3推动环保工作的发展进步
规划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直接的推动环保策略目标。在现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们国家环境保护的主要工作就是降低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这些问题带来许多的难题和新的机遇,我们要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把握好机遇,在进行科学高效的环境保护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战略改变,要科学的对这个过程进行计划和安排。可以在陆地和海洋中对规划工作进行建设,这样会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变得更加的科学化、合理化。直接的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
2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
2.1规划环评环境现状调查不完善,无法全面与建设项目环评实施联动
部分工业园区在规划环评编制阶段,未对环境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如未对非甲烷总烃、臭氧、氨氮等进行监测,硫化氢等污染因子,规划环评实施有效期内多年未进行检测,无法及时分析工业园区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这使得住宅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的现状更加复杂。
2.2管理不规范
环境影响评价属于市场化范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导致工作质量下降,主要企业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如造纸企业、化工企业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环境污染,因此,要加强整治,为了更好的发展,企业会和环评人员一起对结果进行修订,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很多环评单位都会压低价格来获取机会,根本原因是环评管理不规范,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公开,环评涉及多个环节,因此,管理是创造稳定的市场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手段。
2.3规划环评文件分析不到位,无法支撑后续建设项目的联动和简化
当前,一些规划环评虽然提出了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设立缓冲带的要求,但未明确缓冲带的具体范围和与居民区的具体距离要求,甚至未提出与居民区相邻的工业区允许入驻的产业类型和环保准入要求。这导致一些项目在入驻时,因与缓冲带距离和范围不明确及入驻行业类型不明确无法实施与建设项目的联动。
3关于环境影响评价的优化策略
3.1设置健全化以及完善化的公众参与机制
为了使得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更好的实施,需要对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清晰的认识。然后,设置比较特殊化的环境影响评估标准,以对于公众参与环境评估体系实施一定的评估。这样就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保护,又可以使得公众以及社会的利益得以体现,并且会降低纠纷的出现。工程建设公司在发展当中,一定要实施深入性的分析以及调查,结合公众参与意见,以使得工程建设当中的具体环境保护过程得以完善化,保障每个过程存在有效性,使得环境保护得以强化。
3.2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为了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水平,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可以起到约束、规范的作用,有效解决实际中遇到问题,减少不利因素影响。树立起法律权威性,严格遵循法律规定,对于发现问题必须要彻查。例如部分企业由于环境问题需要整治,整治结束后再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看是否满足相关要求,如果依然存在环境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整治,不断改善环境效果。新形势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会出现以前没有遇到的问题,所以要对法律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保证与实际需求相符合,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3.3设置健全化以及完善化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首先,我们一定要及时地意识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存在的重要意义,并且要提高对其认识。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地把环境影响评价的结果当作环境保护工作当中的主要方向。其次,需要明确以及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单位,建设单位以及审批单位存在的法律责任等,保障各方的行为更加规范化,使得管理制度更加完善,防止出现越级审批等违法行为。要重视环境影响控制的全过程,并且出台相应的配套法律法规,使得目前的“中间大以及两头小的”的问题得以解决,保障环保验收环节更加规范化,最终使得环评执行率得以提升。
3.4创新环保公众参与新模式
未来“十四五”期间,“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及5G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挖掘公众参与环保事业新途径,需顺应时势,借“互联网+环保公众参与”解决传统环境领域的问题,具体措施有:①利用网络公开信息及线上回应制度;②加强公众与政府行政管理联系,促进环保合作机制的建立;③健全公众环保权利的法律保障;④制定公众参与环保的线上紧急事件应急机制;⑤建立公众环保激励制度,增强积极性。环保主管部门可开发APP用于收集公众意见与建议,或在短视频平台、公众号、微博等网站注册账号,发布项目信息、环保问题、环保知识等。与此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随时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举报各类环保违法案例,从而以更高效的方式来实现环境保护的多元化、智慧化管理。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环境保护问题非常重视,并且对其也存在非常高的要求。因此,一定要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与此同时,要及时发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当中存在的实际性问题,对其实施及时的解决,最终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吴育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J].绿色环保建材,2020(12):43-44.
[2]刘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风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化工管理,2020(35):154-155.
[3]詹莉莉.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思考[J].环境与发展,2020,32(10):15+17.
[4]陈龙.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作用探究[J].居舍,2019(16):163.
[5]李飞飞.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与影响[J].环境与发展,2018,30(01):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