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想了解的内容!
截图后在输入框直接粘贴

请您为我的服务评分:

发送提交
PDF下载
《科学管理原理》读书报告

吴浩

广西大学,广西南宁,530000

摘要: 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开创了一个管理新时代,在工业技术快速发展的十九世纪,技术先进和管理落后的矛盾仍是科学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泰特以提升工作效率,在不同的机械厂担任了管理职务,试行科学管理。二十世纪初“科学管理原理”发表,泰勒被成全世界的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关键词: 科学管理原理;泰勒;效率;劳资关系
DOI:10.12721/ccn.2021.15703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https://ccnpub.com/index.php/yuyind-2-30650

一、成书背景

弗雷德里克·泰勒是19世纪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被后世称为“科学管理之父”。19世纪末,美国工业出现前所未有的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发展、组织、控制和管理这些资源上的落后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劳资关系的对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如何解决发挥劳动力潜力的问题,成为当时在争论的热点。泰勒在不但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的情况下来提高生产效率。《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是他的成名作,写于二十世纪初。

二、文章结构

(一)主要线索

《科学管理原理》这本书主要以时间为线索,在美国资本积累和工业技术进步的时期,管理的落后的矛盾仍是阻碍提高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如何使劳动者发挥自身最大的潜力。泰勒当时是一个年轻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是美国工程师协会的成员,因而很了解人们提出的一些解决办法,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不同的工厂担任不同的管理职务并进行了各种实验来提高生产效率。泰勒认为提高生产效率不仅要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润,同时他对工人在工作中的“磨洋工”问题深有感触。

(二)主要内容

1、美国在效率问题上存在的问题

本书序中提到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向美国各州长的讲话,“保护我们国家的资源,只是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的前奏。”泰勒认为美国人虽然认识到了保护物质资源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总统提出的“提高全国性效率这一重大问题”重要性的认识却依然模糊不清。当时的美国人虽然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物质资源的浪费,但是却对于工作过程中的“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下或指挥不当”却看的不够具体。

泰勒认为美国人在效率问题上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没有意识到管理中的效率问题;第二,美国人在意识到了效率问题之后,他对于如何提高效率却依然没有正确的方法的去解决这个难题。

2、对于“磨洋工”现象的分析

泰勒用“磨洋工”或“怠工”来描述当时美国工业企业界存在的普遍现象,这种现象并被大多数人认识,但却被大多数人认为是经济萧条、失业和贫穷的主要原因。泰勒对于“磨洋工”现象深有感触并分析了“磨洋工”现象产生的原因,以事实根据来说明这一现象。第一,“磨洋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工人们一个悠久观念:全力以赴地工作会导致工人失业。但泰勒认为全力以赴地工作不仅会增加工人工资待遇,还会降低商品价格;这两个方面不仅会增加人们的购买力,从而达到不断刺激商品需求的增长,进而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第二、“磨洋工”出现是因为现行管理制度下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和重重顾虑,主要表现为计时工资下消极怠工以及计件工资下工人对于雇主提高工资承诺的不信任而引发的积极性怠工。泰勒在这个原因中认为管理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雇主的财富最大化,同时也使每一位雇员的财富最大化。”第三、“磨洋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由于那些单凭经验行事的方法而造成的无效率操作,问题的症结就在于这个原因超越了雇员和雇主的知识,是双方都不曾意识到的。泰勒认为在各个行业,通过消除工人作业中不必要的动作,并以快捷的操作代替缓慢而无效的操作,可节约大量作业时间,进而提高产量,并提高效率。

3、对于效率问题的把握

管理者的新责任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提出工人操作的每一动作的科学方法,以代替过去单凭经验从事的方法,他经过长期的系列实验和观察,拆解每个工人在每一个时间段内的每一个动作,开拓出对提高效率问题的动作研究和时间研究领域,提高效率用数据为例证而非工人们的主观判断;第二,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成才,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工人选择各自的工作,并各尽可能地进行自我培训,当然,他认为要科学挑选工人也并不是要挑选一些特殊的人,而只是从非常普通的人群中挑选少数特别适合从事这类工作的人,问题的重点是要对工人进行科学选择并培训。第三,管理者与工人密切合作,以确保所有工作都按照所指定的科学原则行事,争取做到让工人将其主管和指导老师看成是帮助他们挣更多工资的朋友,而非强迫他们做苦工的工头和强迫他们超负荷劳动却只给一般工资的人,这有助于避免罢工;第四,管理者与工人的工作和职责几乎是均分的,归纳起来,“在积极性加激励”的管理制度下,实际上全部的问题由“工人决定”,而在科学管理制度下,一半的问题由“管理者决定”,管理者需要预先制定任务计划并实施计划,管理者要告诉工人每项任务要做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完成。

三、科学管理原理的启示

1、推进生产流程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科学管理的核心正是科学化与标准化,在新的世纪,为了增强核心竞争力,我们更应该坚持生产流程的科学化和核心化,使生产走向标准化,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面临复杂多变的环境,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标准化和科学化的生产流程是产品质量的最有力的保障,

2、员工培训的多样化。科学管理之前,大部分员工都是依靠经验来进行工作,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和学习才能提高效率。泰勒提出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使其掌握标准的生产方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无论是对于企业还是国家,针对不同的岗位和不同的员工, 培养出匹配岗位和匹配员工特质的培训法,并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组织氛围,充分发挥每个员工的优势,为组织目标做出贡献。

3、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企业应该在积极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为目的,以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通过不断增强员工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来达到员工的人性化管理模式。企业不能单纯的通过压榨剥削来提高效率,而是在员工个人目标要和组织目标相协调的情况下,通过实现员工的个人目标来实现组织的最高目标,是企业上下形成目标的高度一致性,管理者和员工相互协调的良性局面,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4、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在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企业只有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起来,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当两者产生矛盾或者冲突时,社会效益第一,经济效益第二,这是我国国情的基本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四、总结

科学管理是管理思想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也是第一次管理思想的大综合。它使管理成为科学的一次质的飞跃,是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科学管理理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泰勒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了管理理论的科学性。泰勒等人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一整套的方法措施,为管理理论的系统形成奠定了基础。

作者简介:吴浩(1990--),男,汉族,河南禹州人,硕士在读,单位:广西大学,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