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大众健身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分析

何林旭

长安大学,陕西省,710000

摘要: 在本篇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大众健身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以及管理人才提出的相关需求,结合实际情况落实了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以及管理人才培养力度的完善策略,以此为大众健身提供专业性的人才。
关键词: 大众健身;社会体育指导;管理人才;基本需求;培养策略
DOI:10.12721/ccn.2021.1570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当前阶段,需要遵循健康为主的基本原则,制定合理的全民健身方案,将正确的健身方式以及方法应用于大众健身中,加深人们对于运动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加大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广力度,使人们养成良好的健身运动习惯,促使健身朝着生活化趋势发展。在这一阶段中,加强对专业性人才的培养力度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加快我国战略实施进程,提升整体质量,处于大众健身背景下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以及管理人员期间,需要注重体育结合以及非医疗保健等健康干预方式,以此与不同人群不同体质条件和环境下提出的各项要求相一致,构建专业性的信息化平台,提供优质的健康服务,从而实现我国体质健康水平的全面提升。

1、大众健身对于社会体育指导以及管理人员提出的高要求
在社会经济水平提升的背景下,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日益严峻,具体表现为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现象极为明显,通过相关探究来看,我国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口数目随之增多,该项病症直接威胁着人们自身健康,是面临的一项严重问题,基于此,采取何种方式提升和确保我国人民的健康,减少医疗成本输出,降低社会经济压力是目前面临的首要难点,除了采取医疗方式确保自身健康之外,做好体育方面的指导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最佳方式,激发全民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健身活动中采取体育锻炼的方式,能够改善人们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形成,缓解社会经济压力,加深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对此,社会方面逐渐加大了对大众健身的重视程度,将其当成了关注的主要内容。当前阶段,要想促使大众健身和体育产业的良好运行,离不开专业性强,、并且经验丰富社会体育人员的支持,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有着丰富的社会管理知识点以及较强的体育运动技能,与此同时有关于大众健身的参与群体类型包含了很多种这些类型,涉及到的人群有慢性疾病,有的群体则是康复阶段,所以社会体育人才应提供相应的运动处方,引进规范性的健康干预方式,为大众群体提供优质的健身管理服务,从而促使大众健身朝科学性和有效性趋势发展。
2、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人才培养的相关策略
2.1对课程进行合理设置和改革
在教学期间,存在着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面不均衡现象,这就需要以专业性的特征和市场提出的相关需求为主,加大对课程的改革和创新力度,全面培养专业性人才,以此达到课程效率提升的目的。对于高校而言,必须紧跟新时代发展脚步,结合社会的需求重点培养社会体育人才,除了加深知识点的掌握之外,还必须提升人才的专业技能,为其设置专业性的拓展课程以及实践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等,从而达到专业人才整体素质全面增强的目的。第一,从我国学校体育规定要求来看,高校体育学专业应当设置专业性的课程,为学生能力提升以及创新力激发提供相应的发展空间,实施各项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创建全能型人才,基础专业课程的设置涉及到了多方面,分别是体育概论、体育社会学、心理学、运动生理学等多方面,而且为了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还应当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健康理论指导和急救与康复等保健类型的课程,在设置实践课程期间提供多样性的实践机会,落实专业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学生依照自身的需求选择与之相符的培养课程,从而实现相应的目标,增强自身素质。第二,全面培养专业人才自身能力,以目前公共体育资源建设现象为主,高校遵循改革和优化体育资源共享的基本原则设置体育场馆举办体育活动,为社区以及周边群众提供良好的健身服务和咨询以及指导业务,并且也有利于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增强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在大力开发校内课堂教学以及实践的同时还必须对校外实践教学资源加以挖掘,和校外健身俱乐部体育竞赛组织单位等加大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机遇,使社会和学校资源相互衔接到一起,并且理论和实践也能够全面结合有助于学生将各项问题彻底解决,在正确了解到自身缺陷的基础上强化整体实力,培养综合素养,与社会体育基本发展需求相一致,为未来就业奠定基础。
2.2制定健全且完善的教学管理体系
以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高要求为主,遵循立德育人的基本原则合理设计课程,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优化和改善专业管理以及保障体系,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性更好的体现出来。第一,创新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实现教学目标和高效率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渠道,高校必须全面遵循办学理念要求将课堂教学知识型技能型和应用型的特征全面体现出来,在教课期间可以借助信息化技术指导学生,引进探究式教学方式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式,借助这些教学方式的优势实施教学工作,掌握人才的就业情况,为后期教学任务和管理体系改进奠定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创建激励体系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支持,以此强化学生的自信心。第三,创建专业性的师资团队,师资团队的创建在社会体育指导和人才素质培养方面有着极高的优势,基于此,应当全面遵循加强实践和注重实效的基本理念,大力培养社会体育师资团队,创建健全的师资建设队伍,引进经验丰富且优秀的教师,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进修机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大力实施课堂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健全教师激励体系,将教师的职责清楚地体现出来,全面评估教师教学活动,使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基层教学专项科研工作中,解决社会体育中的各项难点。将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全面结合到一起,在构建专业性师资团队的基础上为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人才提供相应的培养依据。

2.3落实清楚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高校而言,应当选择合理的服务对象,明确培养目标,结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大众健身需求变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培养整体素质,在满足市场变化需求的基础上改善课程内容,强化专业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合理区分专业类型的指向性,完善课程要点,改进教学方式,以此与大众健身的多样化需求相一致。第二,培养社会体育人才期间注重终身健身教育以及学生学习态度和精神品质的规范性引导,让学生清楚了解到体育人员必须承担的责任,树立良好的精神思想,强化社会体育教育方面的改革力度。第三,改善社会体育课程,明确培养目标,依照人才实际特征制定完善的培养方案,动态性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多举办有关于体育竞赛方面的活动,将社会体育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全面体现出来,激发人才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高校大力探索创新性的设计,创建和社会市场以及大众健身相符合的教学目标,转变教学思路,将多样性的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中,为体育教学提供全方位的应用人才。
3、结语
基于大众健身人口数目的增多,社会体育指导和管理人才方面出现了相应的矛盾,针对于此种矛盾,就要求高校和我国加大社会体育人才的培养力度,构建良好的社会体育教学环境,激发大众健身的积极性,保持公共体育服务的均衡性发展,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推动社会领域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雷.大众健身背景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人才培养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21,12(03):85-87. 
[2]高珊珊.大众健身视域下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设健身瑜伽专项的可行性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05):151-152. 
[3]常保荣,张焱龙.陕北区域社会指导员指导体育活动及大众需求的实证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5(02):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