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探析

张微

哈尔滨筑雅建筑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摘要: 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是城市规划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化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园林绿化对于提升城市的清洁、美丽,维持城市的净化与生态系统平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园林绿化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变革策略,将可持续化发展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化发展,使城市的生态环境始终处于良性循环中。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园林绿化;城市环境
DOI:10.12721/ccn.2022.15720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城市的形成是社会与文化共同发展的结果,我国的城市众多,目前常驻城市人口达到6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城镇数量快速增多,城镇化建设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今年来生态环境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人们对自然与生态和谐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何在发展城市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同时保证城市的生态建设,提高人们在城市生活的幸福度,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城市的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在城市生态平衡与和谐发展中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一、 园林绿化的重要意义

(一) 改善城市小气候

城市园林对于改善城市小气候具有重要的作用。城市小气候的调节主要分为水循环、高温与严寒三个方面的调节。首先,城市园林在多雨的季节可以有效蓄水,减少蒸发与流失的雨水量,而在干燥少雨的季节,绿林又可以将储存的雨水散发到空气中增加空气湿度,实现一定范围内的雨水调节,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怡人的范围。其次,城市园林能够在酷热的夏季有效阻隔来自太阳的辐射,也能阻隔来自地面、墙体等的热反射,使城市的温度显著降低,缩短一天当中高温的持续时间。最后,在寒冷的冬季,绿林可以起到挡风的作用,可以缓和温度的降低速度。

(二) 减少噪音、净化空气

由于城市园林中存在大量的植被,植被的枝叶柔软轻盈,能够有效吸收声波,当植被达到一定的数量形成树丛,可以有效减弱城市中的噪音,例如汽车鸣笛、施工噪声等,灌木结构虽然降噪的效果低于树丛,但是当其宽度达到三十米时,也能有效降低噪音。城市园林还对城市中工业以及交通带来的大量污染气体、滞尘等具有净化作用,以胡桃林为例,每平方米胡桃树一年约能吸收二氧化硫34kg,虽然不同的植被类型对污染气体以及滞尘的吸收能力有所区别,但整体上都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

(三) 美化城市环境

城市园林一般采用乔木、灌木与草地相结合的配置。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不仅能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还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合理的布局与设计形式,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起到赏心悦目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城市园林建造的过程中,要合理搭配植物类型,避免使用单一品种,一方面可以错开植物开花的时期,使城市中一年四季具有五颜六色的花;另一方面,增强园林的自我调节能力,防止大规模受到病虫害的侵扰。

二、 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建设发展规模不匹配

目前我国规定标准,城市中人均绿化面积应达到6.5平米以上,城市绿地覆盖率35%以上,但从统计调查中发现,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不能同时满足以上两项标准。从园林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匹配的角度看,虽然园林数量、多样性以及规模均呈增长趋势,但其增长速度与社会、经济发展并不成正比,相较之下,园林绿化的增长水平远远落后。在专家的研究中发现,在城市中园林绿化面积超过城市面积的35%以上时,才能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明显的调节与改善作用,因此从结果上看,目前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还不能满足需求。

(二) 城市园林绿化存在定位偏差

近年来城市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但园林绿化建设中明显存在定位偏差的问题。第一,城市园林绿化成为了城市的“形象”工程,为了追求城市园林绿化的面积与规模,减少城市园林的建设周期,忽略城市规划的根本需求,快速大量的进行植被堆叠种植,以牺牲园林绿化的质量为代价,追求所谓的一日成林。第二,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忽视的园林绿化生态调节的作用过分追求其美观性,在选择园林植被时弃当地适应性高、生长性好的植物品种不用,过度引进外地植被品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园林的美观性,但也需要投入大量的维护成本,重人造景观,轻自然景观。

(三) 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城市整体规划,近年来城市的大规模发展,一些改造工程舍本逐末,大量砍伐城市中的成年树木,将城市中的绿化面积挪为他用等。针对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中花草树木攀折、肆意踩踏草坪、毁坏园林绿化景观的现象屡见不鲜。以上两方面充分表现出园林绿化管理水平的欠缺,一方面城市园林执法队伍的制度体系不健全,人手不足;另一方面,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不够先进。

三、 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变革策略

(一) 观念的变革是重中之重

城市园林绿化观念的变革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种针对城市管理与领导人员,另一种针对城市居民。城市管理人员应该提高对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视程度,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在城市规划中不能将园林绿化归为末位,将一些不能合理规划的小块土地用于建设草坪,将不适合形成园林绿化的“废地”归为草坪建设,城市中的绿化以草坪占地超过总绿化的一半。要强化居民的绿化已是,积极宣传教育,提升城市居民对城市园林绿化的自觉性与责任感。

(二) 遵守园林绿化生态原则

充分注重生态学基础理论,合理进行园林规划与建设。一方面,要保证城市生态园林的公共性,在整个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园林绿化的分布,避免过于集中与过于分散,在城区、近郊区、远郊区形成以绿植为主的园林生态系统,打破园林绿化的狭隘圈子,使园林绿化真正的融入城市建设,突破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范围限制。另一方面,注重生态多样性,充分结合乔木、灌木、花草、藤条等植被种类,以当地植被种类为主,适当引进外地种类,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实现多样化与多层次绿化。

(三) “以法治绿”保障园林绿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

“以法治绿”包括立法与执法。一方面要加强立法,国家与各级政府要积极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城市园林绿化的建设与发展,制定园林绿化的管理办法,保证园林绿化的管理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城市各级政府要不定期进行绿化检查,充分发挥林业、城管、公安等个部门的作用,对破坏城市园林绿化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

四、 结语

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站在城市可持续化发展的角度,充分重视城市的园林绿化事业。合理分配城市建设的资金、物资与能源,以现代观念与完备的法律法规为支撑,充分尊重园林绿化的生态原则,实现高度的城市园林化与生态化,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喆.节约型社会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园林,2007(03):45-48.

[2]邓宝忠,李桂君,张俭卫.园林生态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J].防护林科技,2004(05):64-66.DOI:10.13601/j.issn.1005-5215.2004.05.027.

[3]王丹妮,狄洪发.园林绿化与人居环境[J].中国园林,1998(0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