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培育机制与对策研究——以邵阳市为例

郭阳1 彭贞贞1 郑艳梅2 马佳欣3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摘要: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与基础,培育新动能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邵阳市虽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但在乡村产业发展与新动能培育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构建新的发展机制,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新技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形式出现,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关键词: 产业振兴;新动能;机制
DOI:10.12721/ccn.2024.157899
基金资助: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乡村产业兴旺的新动能培育机制与对策研究——以邵阳市为例》(编号:202210547012)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乡村特色产业链建设与效应评价研究》(编号:2023JJ50272)阶段性成果。
文章地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村消除了绝对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乡村产业得到一定发展,农民收入不断改善。但近年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农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投入不足、创新动力不强、农村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传统发展动能己显不足,需要培育发展新动能,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一、培育新能动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

乡村产业振兴事关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与共同富裕的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不能依靠传统的耕作与生产方式,需要培育新能动,推动乡村产业的持续发展。 

(一)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新动能发力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五个振兴(即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之首,处于乡村振兴的基础地位,关系到整个乡村振兴战略的成败。目前,传统的乡村产业发展动能难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活力和满足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需要,需要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模式、绿色发展、品牌质量以及要素投入与激活等方面发力,以持续推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与振兴。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需要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新发展理念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与导向,对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活力、塑造发展优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创新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绿色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根本与底线。乡村产业发展必须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方能行稳致远,才能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邵阳市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培育现状分析

邵阳市地处湖南省中西部,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市。根据湖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邵阳市的乡村常住人口为303.78万人,是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中乡村人口最多的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员97.04万人,为湖南省14个地级市中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最多的市;第一产业产值为408.88亿元,在湖南省14个地级市的第一产业产值中排名第五。因此,邵阳市有丰富的乡村资源,但在乡村产业发展与新动能培育方面还存在不足。     

(一)乡村产业效能增长缓慢

从农林牧副渔业产值看,其增长速度缓慢,产业效能不高。2018-2022年,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的平均增长速度只有5.1%,低于同期的地区GDP平均增长速度(6.5%)。由于乡村产业效能不高,其富民效应不强,使得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2018年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为11857元,而到2022年城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差距扩大为18362元。

(二)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创新不够

受传统农耕思想与文化的影响,留在乡村的人大多不愿意将土地留传,使得农村企业化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科技生产等新的产业模式运用较少,制约新能动的培育与发力。

(三)新技术运用程度不高

受资金、人才、观念与集约化等方面的影响,乡村新技术运用与机械化耕种生产程度不高。从农业生产条件看,2022年湖南省每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平均为2.09万千瓦,而邵阳市每千公顷有效灌溉面积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平均为1.81万千瓦,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表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而从农产品新品种的培育来看,由于缺乏风险意识与资金政策的支持,高质量的农产品较少,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缺乏特色的农业产业链、产业村镇。

三、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培育机制分析

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培育的目的是促进产业振兴,实现农民增收和乡村发展。因此,要通过激活乡村产业发展的要素——人、地、资金,形成新技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一)人才培养机制

乡村产业的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形成新动能既需要大批从事乡村产业科技研究的拔尖人才,也需要大批从事乡村产业技术和成果推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培育大批懂技术、用技术的乡村技术应用型人才。然而,邵阳市乡村常住人口中大多是老弱病残幼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高端人才更是严重缺乏。因此,需要留人、育人和引人机制,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的主体素质。

(二)土地集约化利用机制

土地是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要素,传统的农耕形式不能使土地有效增值,也必然影响乡村产业的振兴。因此,培育新动能要通过土地流传形成土地集约化利用和适度规模化生产的机制,让土地成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来源。

(三)资金利用机制

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包括新技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形式,新动能形成需要资金支持。因为资金可以引导乡村产业形成新主体、运用新技术,引导集约化生产打造新产业、构建新业态和创新新模式。因此,需要形成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社会融资和农民投资等资金机制,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培育提供资金支持。

(四)科技创新机制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新动能的重要要素,没有科技创新不可能提高产品质量、不可能形成特色产品,也不可能形成产业链。通过科技创新,可以重新组合要素,发挥以前无法获得的力量。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的培育其实就是不断创新的结果。目前,在邵阳市的乡村产业发展中,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的水平并不高,科技创新还有很大空间,未来也大有可为,需要从农产品培育、产品质量、产业链构建、科技队伍建立、科技创新研发投入等方面形成创新机制。

(5)基础设施建设机制

扶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乡村基础设施大有改善,但基础设施条件作为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培育的基础环节,乡村交通道路、市场建设、产品储存运输、医院教育、信息化等基础设施条件还与城市存在很大差别,一些乡村产业生产的水利设施、农田耕作道路等方面的设施还需要改善。因此,要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参加的协同机制,以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培育提供基础。

四、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培育的对策

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的培育需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激活乡村产业振兴的要素与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和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的培育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欠发达地区和拥有广大乡村区域的地区,不仅需要中央的财政支持,地方财政也应加大财政支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乡村产业发展,同时要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管,要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财政资金的“渗漏”。通过对规模集约化生产进行乡村产业综合阶梯式补贴,引导乡村产业走适度规模化经营,以免继续走传统的农耕之路,造成低效生产。鼓励绿色生产与种植,通过有机肥料使用补贴等措施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引导农民逐步实现农产品有机生产,稳步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绿色生态邵阳建设,打造湘西南绿色生态屏障。加大对乡村产业链建设的支持与补贴力度,促进生产、 加工、销售等环节的整合,促进乡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科学设计财政补贴与支持政策,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金投向乡村产业发展,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能力。 

(二)加强乡村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和培育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要把增强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重要位置,以强化对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培育的人才支撑。一是要把乡村人才开发与培养列为各级党委人才工作的总体部署,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二是要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吸引与留住一些高素质专业人才,尤其是农业科研人员和农业推广人员,他们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的创造者、实践者,是科技走向农村,科技造福农户的传播者。三是要用好“乡情牌”,把从本地农村走出去的学有所成、业有所成、技有所专、情有家乡的人“请回来”,让他们把浓浓的家乡情结转化为服务家乡、建设家乡、振兴家乡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产业持续发展。

(三)促进土地适度流转

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的新动能,促进乡村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的出现,必须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基础上将经营权流转,使其乡村产业振兴提供用地保障。一是因为农村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农村大量土地闲置、抛荒,影响土地资源要素发挥潜力;二是乡村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需要土地适度规模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要做好政策宣传与沟通,为促进土地流转提供政策支持与保障;同时,可建立土地流转平台,为土地流转提供信息服务,激活土地发展潜力。

(四)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

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的培育关键在于培育科学技术创新的能力,新技术、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形式的出现离不开创新的支持,对于邵阳市乡村产业新动能的培育更是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因此,邵阳市乡村产业振兴要以乡村产业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作为动力。一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农业科研院所、相关院校,增加研究投入与开发,加强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技术研究合作,促进乡村产业技术创新;二是通过政府支持,鼓励乡村企业与乡村产业主体运用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三是支持龙头企业与科技创新主体引领乡村产业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现代化生产方向转变。

(五)夯实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是乡村产业新动能培育的基础性工程,要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促进乡村产业的发展。一是要加大乡村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医疗、 教育、文化服务等,以满足乡村民生改善的需要;二是要加强乡村生产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水利、电力、交通、网络、物流等设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便利与支持。

参考文献:

[1]孔祥智.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三大途径[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8,34(05):5-11.

[2]申振东,黄江.新发展理念下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探索[J].理论与当代,2019(03):4-7.

[3]常钦,刘梦丹. 激发乡村特色产业新动能[N]. 人民日报,2023-05-26(018).

[4]杨时云.新业态新模式激活乡村产业振兴新动能[J].群众,2021(21):9-10.

[5]高敏. 山东省农业新动能的培育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20.

[6]马骥,王宏阳.乡村特色产业研究现状分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06):59-64.

[1. 邵阳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2.邵阳市大祥区教育区局,湖南 邵阳 422100;3.邵阳市第一中学,湖南 邵阳 422000]

1.郭阳(2002-),女,湖南衡山人,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

2.彭贞贞(1969-),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乡村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3.郑艳梅(1974-),女,湖南新宁人,中学教师,主要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数据统计分析研究。

4.马佳欣(2007-),女,湖南邵阳人,邵阳市第一学学生,开展课题社会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