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

唐延超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密度则是城市化的集中体现,我国自本世纪初经济便迅猛发展,仅过去了二十几年,我国便拥有了数十个超大城市,然而密度的增加会带来拥挤、压力等负面情绪,对于人民幸福生活的构建会起到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在高密度的环境下合理的规划建筑就成为了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此,谈谈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学的思考。
关键词: 城市;高密度;建筑学
DOI:10.12721/ccn.2024.15735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一直以来,泱泱大国和地大物博都是中国的代名词,但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这两个代名词却成为了无形的压力,截至2008年末中国城镇化率达到45.7%,拥有6.07亿城镇人口,形成建制城市655坐,其中百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超大城市39座,然而这组数据还未达到城市化的完全体,完全城市化后,该数据还会上涨1倍,高密度的城市环境势必出现,而且还会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因此面对这种问题,因从建筑学入手为高密度的环境“释放压力”。

一、高密度环境的优势

(一)活力旺盛

高密度城市的人口密度为创新和交流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在人口密集的环境中,人们更容易相互接触,从而有利于思想碰撞和知识共享。这种环境可以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产生。同时密集的城市规划提供了多样化的消费选择,各种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的密度也随之增高,人们可以拥有更多的商品和服务选择权,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二)生活便捷

首先,由于人口密集,出行需求的增多势必加大交通的负担,然而高压之下却使高密度城市更有利于发展出高密度的路网和公共交通系统,以便于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其次,高密度的城市环境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例如,在高密度的城市中,可以建设更多的超市、便利店、医疗设施、教育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方便人们的生活。此外,公共设施使用频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公共设施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使用效率。

(三)经济发达

高密度城市环境通常会吸引更多的商业机会,包括零售、餐饮、娱乐等,而人口密集则提供了庞大的消费者群体,使得更多的企业入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并且大量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企业可以更轻松地招聘到人才,加速企业的生产和创新。高密度城市环境还会带动房地产价值的增长,居民的需求,再加上商业、文化和娱乐等配套设施的用地需求,势必推动房地产市场的繁荣[1]

二、环境密度过度增长的缺点

(一)生活质量低

城市密度的过度增长会导致城市人口突破城市可承担人口数量,从而导致工作岗位的供需关系失衡,人们面临更加激烈的岗位竞争,从而导致个体面临更大的压力。土地资源的日益减少同样是核心问题,土地资源稀缺和房价居高不下,会导致城市内的生活成本增加,包括住房、食品、交通等开销,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压力。住房面积较小、人口拥挤、高经济负担、社会环境多元化会从空间和精神两方面给人带来压力,这些问题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会对城市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一定的挑战。

(二)破坏生态环境

高密度城市环境需要使用大量土地用于建设居住、商业等配套设施,这会使土地资源被大量消耗,并且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建筑和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扩张势必会对周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例如湿地的填埋、森林的砍伐和农田的覆盖,这些活动都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多样性和生态平衡。高密度城市会产生大量的工业生产活动,伴随而来的是大量废气和废水的产生,从而使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对周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负面影响。

三、对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

(一)高层建筑设计

在高密度城市中,高层建筑设计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既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城市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限制的一种解决方案。高层建筑的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通过垂直发展,高层建筑可以在有限的地理空间内允许更多的居住或是商业和服务设施,从而使建筑的集成度提高,建筑设计师只需要合理规划各个功能区域,就能满足城市居民的多样化需求[2]。在高密度城市中,高层建筑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土地利用效率、多功能规划、公共空间、可持续性和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以创造出更具有活力的城市空间。

(二)绿色建筑设计

高密度城市中的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节能问题以及绿色材料、可再生能源的利用,通过采用节能设计,例如有效的隔热、保温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等,降低能耗和碳排放。使用环保材料,如可再生材料、低碳材料和可回收材料,减少资源的消耗。通过绿色屋顶和立面设计来增加绿化覆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空气质量。绿色建筑能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包括雨水收集、灰水回收和节水设施等,从而加快水循环进程。多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从而降低对传统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

(三)智能建筑技术

在高密度城市中,应加大智能建筑技术的使用力度,以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舒适度和安全性。通过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智能建筑可以实时监测建筑内外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CO2浓度等,从而优化建筑运营,提高维护的效率[3]。智能建筑还可加入人机互动系统,居民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与建筑内部的系统进行互动,实现智能家居控制等功能。智能建筑技术可以通过各种先进的设备和系统,实现对建筑能源的高效利用、舒适度的提高以及运维的优化,更能满足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求。

四、结语:

在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建筑的合理规划是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议题。在思考建筑规划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了建筑学在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高密度城市环境下的建筑学思考需要综合考虑空间利用效率、节能环保、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并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我们希望这些思考能够为未来的城市建筑发展提供启示,并促进更多的创新和实践,以便于能够营造更美好的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应小宇,沈丽颖,韩鑫裕,等.风环境视野下南方湿热地区高密度小学校园布局比较分析与策略研究[J].华中建筑,2023,41(5):51-57.

[2]田晨,董楠.城市高密度环境下对建筑学的思考与探索[J].低碳地产,2016,2(19):487.

[3]陈阳.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研究[J].装饰装修天地,2018(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