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传播信息的重要性也逐渐变得重要。确保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提高国家间通信质量的基础。中国每天从世界各地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如何准确地把借款词翻译成自己的语言是关键问题之一。
一、新闻术语特点
(一)专有名词的大量使用
以《南德意志报》为例,该新闻网站上所涉及的领域覆盖政治、经济、运动以及社会与文化,旅游与汽车等,各个领域之间都有许多的专业术语。其中与新闻三要素——人物、地点、时间有关的诸如人名、地名(包括国家、城市、地区、机构和公司名称),以及一些官员头衔、法律条款等词汇,俯拾皆是。其中能够提高篇章内容精确度与清晰度以及简洁的派生词、复合词作为专业语篇的词汇特点之一也处处可见,如 Volkswirtschaft, Gesundheitsminister, Ärzteverband, Föderalismus, Gesundheitsamt,Filibuster等。这是新闻术语的一大特点:专有名词多。
(二)新术语源源不断
新闻篇章是社会的风向标,反映出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重大事件也往往在第一时间由新闻篇章报道。因此新闻篇章中常常会有许多新术语的产生,多为新词或者临时造词,如digitalesSchulzeitalter,Einkaufsheld,mobilesArbeiten等。这些词汇紧贴时事,在新闻中作为新术语亮相,广为流传。
二、时政新闻中的特色词汇
(一)隐喻词语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将具有相同特点的不同事物通过隐喻串联起来,使得表达更加形象丰富。新现象和新事物催生新的隐喻词语,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有关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阻击战”形象描绘了疫情防控任务之艰巨,意在动员激励中国人民;“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由“人类命运共同体”衍生而来,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大局意识,高度重视疫情防控工作;“风雨同舟、守望相助”赞扬了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期间的团结一致。近年来被多次提及的“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侧重点也有所转移,之前代表的是食品短缺,现在国家更多地关注于物价稳定。
(二)高语境词
霍尔认为,文化是处于高低语境两端的连续体。高语境文化的人倾向于间接交际,大部分信息受制于交际情境和环境,语言所承载的明确信息相对较少。低语境文化的人在交际中给语言很多明确的信息,更喜欢直接交流。译者在中德之间的翻译是一个从高语境到低语境的过程。例如,中国外长在2020年7月9日的中美智库媒体视频论坛上的演讲中,呼吁“中美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强行脱钩”,表达了中国对双方合作的理解。“不同制度、不同文明的和平共处之道”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和谐的思想。在翻译中,译者的任务是挖掘源文本中的信息并传递出去。
三、关联理论指导下德语新闻术语的翻译策略
(一)中德新闻文体差异的变译方法
信息文体标准中汉德语言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以新德语标题为例,语法特征通常在标题中突出。笔译员有义务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或结构,必须采用适当的翻译变异方法加以修订。因此,在这里我们要提一下标题翻译中减法的实际应用。其中,像省略系词“sein”“esgibt”等经常看见。针对此,建议翻译人员在汉译德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上述要求采取减词法进行合理改正。以实例为证,汉语新闻标题“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次领导非正式会议在北京开幕”,德语翻译为“APEC—GipfelinBeijingoffizielleröffnet”。从这一句话中不难看出,助动词“wird”被省略了。
(二)直译
直译主要针对已有的专有名词等在原文和译文中存在对等表达的术语。在翻译时也可借助词典或网络搜索引擎确定其意思。如KfW(德国复兴信贷银行)、ERP(企业资源计划)、Impeachment-Verfahren(弹劾方法)、Oxfam(乐施会)、WellcomeTrust(惠康基金会)等专有名词,以及一些政治人名,如RuthBaderGinsburg(鲁斯·巴德·金斯伯格)。如果通过查阅德语词典无法得知,就要用百度等搜索引擎和相关的平行文字来确定其含义,并注意与汉语平行文字中的常用名称或文字保持一致。因为这些单词在目标语言中有相似的认知语境,所以文学翻译可以达到最好的相关性。
(三)编译和摘译
汇编是翻译新闻时常用的翻译方法这是编辑和翻译的组合,指的是与编辑混合的翻译活动。它的本质是翻译的变异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据目标的具体要求来处理原文,然后再进行翻译。处理过程可能包括将原文转换成新作品或改进原文,最终目的是提高读者对译文的接受程度。分类的目的是使原始内容更加有序有序有五种微观汇编方法,即提取、合并、推广、重组和句子;宏观方法包括段落内汇编、段落间汇编、文章内汇编、文章间汇编、书籍内汇编和书籍间汇编。段落是最小的编译方法单元。在编译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现在编译和以后翻译的原则,定义主体,集中材料、典型材料、适当细节、有序结构和合理长度。节选是翻译的一种变体,根据翻译的具体要求选择要翻译的原文的一部分,表达原文的主要内容,或者只是为了满足读者的兴趣和爱好。从这个角度来看,它在翻译的选择和删除上有一定的等温性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第一,诚信原则。在翻译时,应注意内容的相关性,以确保前后关联的一致性。第二,相关性原则。翻译必须优先考虑读者感兴趣的信息。第三,简短原则。翻译应在充分了解原文内容和主要思想的基础上进行,截断不必要的细节,完善原文,突出原文的核心主题。第四,重要原则。选定的翻译部分必须能够突出原始文本的关键点。第六,客观性原则。在确定所选内容后,译者必须客观地翻译,不能添加自己的个人观点,以确保原思想的完整性。
(四)中德新闻规范差异的变译方法
关于中德信息标准差异的翻译方法研究,建议译者应从德语信息语言风格和汉语信息语言风格入手。一般来说,中国新闻工作者更倾向于表达政治信息,因此在领导过程中,他们更倾向于表达政治活动的总体情况。但是,德国新来的人通常用短信息来完成报道的传递过程,这与中国新来的人的表达方式大不相同。例如,汉语新闻表达中多会添加“祖国大好河山”“青山绿水”等修饰词,而德语新闻一般不会添加这些具备修饰性色彩的词语。因此,在德语外宣新闻工作当中,翻译人员应该斟酌情况适当删减修饰性词汇的应用。
结束语
本文认为,翻译变异理论与新广告翻译之间的相关性应从多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反映新广告翻译中翻译变异理论的适应性和取向。根据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新中国人和德国人在文体表达和规范运用方面存在着显着差异。此外,两国的语言和文化差异很大,因此不建议完全翻译。为了保证德国新广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本文建议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翻译变异理论的标准和要求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方法,确保外宣新闻翻译工作的质量优势,尽量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深化译语语篇产出能力与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瑞玲,陈正华.新媒体背景下的新闻热词英译策略探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16-121.
[2]关熔珍,罗薇薇.陌生化理论视角下2015时政热词英译评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68-71.
[3]李维,钱叶萍.中国特色词汇的德语翻译策略探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2-56.
[4]董琦.中国特色词汇的德语翻译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3):362-363.
[5]钱文彩.汉译德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