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

王盼盼

南京白云环境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 本文全面探讨了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详细分析了AAS的三种常见类型:火焰原子吸收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氢化物法,并阐述了各自的技术特点。重点讨论了AAS在土壤监测中的应用优势,包括高选择性、灵敏度和广泛的适用范围。此外,本文还详细描述了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检测、元素形态分析和污染评价的步骤。最后,强调了人才培养在推动AAS技术在土壤监测领域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原子吸收光谱法;土壤环境;监测
DOI:10.12721/ccn.2024.15705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常见类型

1. 火焰原子吸收法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利用火焰的热能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空气-乙炔火焰,适用于分析30多种常见元素。其基本原理遵循Lambert-Beer定律,即被测元素的浓度与入射光强和透射光强之间的关系。此法的优点包括分析速度快、精密度高、干扰少、操作简单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火焰种类众多,但目前广泛使用的是乙炔-空气火焰。

2.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石墨材料制成的管或杯形原子化器,通过电流加热进行原子化分析。该方法的显著优势是分析灵敏度的显著提升,因为样品完全参与原子化,避免了原子浓度在火焰气体中的稀释。这种方法适用于测定痕量金属元素,性能通常优于其他方法,并可用于少量样品分析和固体样品的直接分析。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的优点还包括进样量少、原子化温度可调、操作安全性高,但它也有缺点,如分析范围较窄、测定速度慢、成本较高、精度较差,有时因样品基体复杂导致背景吸收干扰,影响测定结果。

3. 氢化物法

氢化物法适用于那些最佳分析线处于近紫外区的元素,例如As, Sb, Bi, Ge, Sn, Pb, Se, Te。常规的火焰原子吸收法和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在分析这些元素时会受到严重的背景吸收和基体干扰。氢化物法是基于这些元素的氢化物在常温下为气态、热稳定性差的特性,使用特定的还原剂或化学反应,使样品中的分析元素形成挥发性共价氢化物,然后导入加热的T形石英管中进行分解,从而实现元素的原子化。氢化物法的主要干扰类型包括液相干扰和气相干扰,涉及价态效应、金属沉淀捕获氢化物、气相干扰等多种现象。例如,不合适的酸度会影响氢化物的生成速度和形态,而难溶化合物的形成会影响氢化物的释放效率。

二、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应用优势

1.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选择性表现在其能够针对性地分析特定元素。由于采用特征性入射光,基态原子的吸收频率独特,元素间的干扰相对较小。这一特性使得原子吸收光谱法能够在不需要进行复杂分离步骤的情况下,直接在同一溶液中准确测定多种元素,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

2. 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灵敏度方面表现卓越,特别是在微量和痕量元素的测定上。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相对灵敏度范围为1.0×10-8~1.0×10-10g·mL,而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绝对灵敏度则达到了1.0×10-12~1.0×10-14g。这种高灵敏度主要得益于方法测定的基态原子占原子总数的绝大多数,相较于测定激发态原子的方法,其准确度和灵敏度显著提高。

3. 适用范围广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应用范围上极为广泛,可直接用于测定包括岩矿、土壤、大气飘尘、水体、植物、食品、生物组织等各种样品中的70多种微量金属元素。此外,它还能通过间接方法测定硫、氮、卤素等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这种广泛的应用范围使得原子吸收光谱法在环境保护、化工、生物技术、食品科学、地质、国防、卫生检测和农林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步骤

1. 样品处理

土壤样品处理是整个分析过程的基础,关键在于保证样品代表性和准确性。首先,需要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干燥、研磨和筛选,以达到适合分析的粒度。然后,样品需通过酸消解或其他适合的方法,将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溶解到溶液中。这一步骤的准确执行对于后续的分析结果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元素的提取效率和测定的准确性。

2. 样品测量

样品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即可进行测量。在原子吸收光谱法中,首先要设定仪器的工作条件,包括光源、波长、带宽等,确保对特定元素的最佳响应。然后,将处理过的样品溶液通过适当的方法(如火焰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等)导入仪器进行分析。这个步骤中,操作的准确性和仪器的稳定性对于最终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3. 干扰处理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分析中可能会受到各种干扰,包括化学干扰、谱线干扰等。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消除或减少这些干扰。例如,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基体改进剂或使用特定的方法(如背景校正技术)来克服这些干扰。正确处理干扰是确保分析结果准确性和重现性的关键一步。

4. 污染元素分析评价

最后一步是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不仅包括数据的定量分析,还涉及对结果的质量控制和校验。例如,通过与标准参考物质的比对、重复性检验等方法来评估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基于测量结果,进行土壤污染程度的评估和风险分析,为环境监测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四、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要点

1. 重金属含量检测

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首要应用是检测重金属含量。这一过程要求高度的准确性和细致的操作,从样品采集到最终的分析都需要严格的控制。在采集阶段,样品的代表性至关重要,需要避免污染和损失。样品预处理包括干燥、磨碎、筛选,以及必要的化学处理,如酸消解,这些步骤的目的是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有效转移到可分析的状态。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吸收波长和光源,确保设备校准精确,是获取准确结果的关键。此外,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包括使用标准参考物质和实行严格的数据质量管理,对于保证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2. 重金属元素形态分析

在土壤环境监测中,了解重金属的化学形态同样重要,因为不同形态的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各不相同。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形态分析中通常结合其他技术,如液相色谱、气相色谱,以区分和量化不同形态的金属。这一过程涉及将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转换为不同的化学形态,并进行适当的分离和富集。此过程要求精确的化学处理,确保不同形态间不发生转化。对于形态分析的数据解释,需要考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以及它们如何受到土壤pH、有机质含量和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

3. 重金属污染评价

基于重金属含量和形态分析的结果,进行污染评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包括评估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分布、浓度水平、以及可能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的风险。污染评价通常涉及将监测数据与环境质量标准或背景水平进行比较,判断土壤是否受到重金属污染,以及污染程度。此外,还需考虑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潜力,包括它们能否通过地下水迁移或通过食物链累积,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人类健康。这一评价不仅依赖于科学的数据分析,还涉及综合考量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地区的土地使用类型等多方面因素。

4. 加强人才培养

在原子吸收光谱法应用于土壤环境监测的过程中,人才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专业人才的缺乏会直接影响到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至关重要。这包括对实验技术人员进行系统的仪器操作、数据分析和环境评估的培训。同时,也需要对科研人员进行高级技能培训,如样品处理、干扰因素识别和处理、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等。除了技术培训,还需提供跨学科知识教育,如环境科学、化学、生态学等,以提升团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结语

通过本研究,笔者深入了解了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重要作用。AAS技术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对于评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至关重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需要精准的技术和方法,也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足够的资金支持。未来的工作应着重于技术创新、跨学科合作以及持续的质量控制,以确保土壤环境监测的高效性和可靠性,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米拉古丽·加尔恒.原子吸收光谱法在土壤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分析[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3):68-70.

[2]陈小佩,钟宏星,钟艺维等.原子吸收光谱法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食品工业,2023(10):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