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问题剖析

​苏艳 温丰功 杨达

山东青岛,266109

摘要: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监测成果可深入、全面地了解地表水的水质类型、变化规律、污染物质组成、成因等,从而为有关部门开展污水治理计划,实现水资源保护、生态平衡和公众安全的目标。但也不能否认,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本身就是一项复杂、技术性和专业性的工作,加之水体污染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监测结果极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误差。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对目前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为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环境监测;地表水;监测问题
DOI:10.12721/ccn.2024.15706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常见问题

1.1.缺少对地表水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结合工作实践来看,我国部分地区在地表水监测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重视程度不高是影响监测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坚持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基层群众,都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在工作开展中,环境监测部门却普遍将工作重点放在环境治理上,甚至在没有分析环境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盲目制定环境治理方案,导致治理效果不尽理想。也正因环境监测部门长期忽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使得很多地区因地表水污染造成了严重环境破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治理难度,为地区生态建设和人民健康带来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并且这些问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演越烈。可以看出,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依然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全面等问题。而做好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能够准确了解地表水污染成分、发展规律等情况,可以为相关部门分析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生态造成的危害提供可靠依据,进而制定出详细、周全的水环境治理方案。所以,提高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迫在眉睫。

1.2.地表水监测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我国在地表水监测方面起步较晚,时至今日依然没有形成健全的法律体系,仅有的法律条例也是在其他环境监测法规中以附属内容呈现的,导致监测工作在开展方面时常出现无据可依、无章可循等问题。具体来说,由于法律法规的缺乏,影响对环境监测人员操作行为的约束,导致环境监测过程随意性较大,很多监测内容没有得到落实,监测结果缺乏准确性和可靠性。另外,尽管有相关法律法规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进行了规定和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监管部门的职责不够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了一些不良现象的发生。例如,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保问题,违法违规操作等行为时有发生。并且我国地表水监测信息披露机制不完善,信息公开程度较低,公众无法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影响了社会监督的效果。

1.3.监测技术和设备落后

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本身具有技术性、专业性特点,想要保证监测结果准确、可靠,就要有先进、高效的监测技术和设施设备作为支撑。尤其新时期,市面上涌现出各种功能丰富、性能完善的技术设备,不仅提高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将环境监测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脱离出来。然而,由于先进的技术设备价格高昂,加上更新换代速度较快,所以对于长期处于资金匮乏状态的环境监测部门来说,在引进方面存在较大难度。尤其针对经济发展速度较慢的地区,在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始终沿用传统监测方法。然而由于设备精度不足、自动化程度低、操作烦琐,无法满足快速检测要求,严重影响了后续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环境监测中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有效策略

2.1.提高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视程度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地表水的质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目前许多地区的监测部门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地表水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提高监测部门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的重视程度势在必行。尤其在我国工业化进程持续深入背景下,大量废水排放到地表水中。如果这些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到位,则会对生态建设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具体来说:政府部门作为主导机构,需要制定统一的地表水监测标准,并下达到基层,强制要求各地区环境监测部门和社会化检测机构规范的开展地表水监测工作。同时扩大宣传教育范围,面向人民群众普及地表水监测的重要性及水环境污染造成的不良影响,使群众对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有正确认识,并主动配合环境监测部门开展地表水监测工作。另外,环境监测部门应组建专业的地表水监测队伍,组织环境监测人员参加各种专业培训活动,学习先进的地表水监测技术和治理手段。在此基础上,环境监测部门还应提高监管能力,加大对违法排放废水和污水的企业的惩罚力度,尽可能将地表水污染问题扼杀在摇篮中。

2.2.完善地表水监测法律法规

由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由于我国当前并为出台完善的地表水监测法律法规,导致监测工作得不到重视,使得各项工作内容流于形式,无法充分发挥地表水监测在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中的作用。对此,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不断完善,具体来说:第一,明确责任主体:应当明确负责地表水监测的机构或组织,包括其职责、权利和义务等。这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来规范这些机构的运作。第二,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为了确保地表水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包括对监测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对违规行为进行惩处等。第三,提高公众参与度:地表水监测与公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提高公众的参与度非常重要。这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公开信息等方式来实现。第四,建立健全的地表水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地表水检测体系是保障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包括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网络、制定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等。

2.3.引入先进地表水监测技术和设备

在地表水监测工作中,如果一直沿用传统化学分析法、生物分析法和物理分析法,虽然能够监测出有机物、重金属等常见污染物,但需要投入较大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监测精度和灵敏度相对较低。这就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积极引入现代化检测技术和设备。尤其新时期,在科技迅速发展背景下,地表水监测技术和设备也得到了一定优化和完善。如光谱分析技术、电化学分析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均具有灵敏度高、监测速度快等特点,可以准确监测出地表水中的微量或痕量污染物。例如:使用光谱分析技术,结合物质吸收光线的特征对地表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鉴别,可以有效监测污染物种类和成分。除了引入先进监测技术外,还要购进各种智能化监测设备。例如,无人船只和无人机可以用于水体勘测和采样,自动化实验室则可以实现快速、准确的污染物监测。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对社会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对人类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其监测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以预料的扰动问题,稍有不慎,便会导致监测结果的精度与科学性受到影响,从而不能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这就要求环保部门加强对地表水监测工作的重视,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与设备,同时,国家也要继续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监测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从而保障地表水监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既能提升监测结果的精度,又能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刘广明.环境监测中地表水检测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1,2(06):106+108.

[2]张磊.环境监测中地表水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0,1(Z2):18-21.

[3]邢冬.环境监测中地表水检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析[J].科技风,2020,(19):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