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经济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矛盾,生态化建设理念不断深入到园林建设当中。将低碳技术应用到园林施工中是缓解社会建设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要明确低碳技术的应用要点,将低碳技术的应用落实到实际当中。
一、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价值
在园林施工中应用低碳技术是现阶段园林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低碳技术作为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园林施工中应用低碳技术,有利于缓解生态矛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低碳技术主要是借助技术手段实现资源转化,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通过应用低碳技术,借助其科技手段有利于实现植物资源的科学化、合理化配置,促进风景园林与周围自然社会环境的融合,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建设的生态价值,实现保护生态环境,协调生态矛盾的作用。
第二。应用低碳技术,有利于减低园林项目的施工成本,提高园林建设的价值。在施工过程中应用低碳技术,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施工材料的损耗,从而降低整体的施工建设成本;另一方面,从节能减排的理念出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完成园林施工建设,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减低生产建设成本[1]。
第三,应用低碳技术,有利于带动风景园林工程实现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应用缓解了园林施工中的资源矛盾,有利于推动园林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要点
(一)合理化使用新能源技术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各种新能源技术应运而生。由于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和资源之间的矛盾也处于不断加深的状态,探索新能源成为了重点工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可再生、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以及地热能等,将可再生能源应用到风景园林建设中,有利于减少园林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
以太阳能为例,利用新能源转化技术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所需的电能,满足园林施工作业中的电力需求。如在施工阶段,合理布置太阳能转化装置,白天储存太阳能,夜晚在施工团队需要时转化为电能,满足照明需求;此外,在园林景观中用太阳能灯取代原有的照明设备,既有利于提高太阳能的资源转化效率,同时也能够实现节能减排,同时满足园林设计时对灯光的需求。
此外,相较于传统照明设备,太阳发电设施具有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以及相对较低的能源浪费率,符合生态环保的建设理念。
(二)优化园林设计施工方案
提升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价值,除了重视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以外,还需要重视园林设计施工方案的优化,一方面是为了低碳技术能够在园林施工中实现有效化应用,另一方面是为了最大程度上避免突发情况影响施工计划,以及造成不必要的损耗,形成浪费。
优化园林设计方案,在设计初期要对施工地进行实地勘探,将建设需求和实地情况结合起来,遵循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经过反复验证后形成最佳的施工方案,此外,设计人员要重视低碳环保建筑的设计,有意识地将低碳技术的应用融入到方案设计中。优化设计理念,确保设计方案简洁明了,间接保证后期施工具有较高的施工效率。
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调整施工方案。风景园林的建设施工周期相对较长,一般情况下,实际施工情况和方案预期之间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最大程度上缩减施工差距,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施工进展调整预期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此外,要重视观察低碳技术的使用情况,不断督促施工团队提升技术能力,保证风景园林的整体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损耗率。
(三)重视低碳环保材料的应用
为了符合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在选择建设材料时应该选择低碳环保型材料,一方面减少碳排放量,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减少能源损耗。
相较于常规施工材料,低碳型环保材料无论是在运输过程中还是在后期的投入使用环节产生的碳排量都是相对减少的,此外,大部分的低碳环保材料是可以重复利用的,因此对于部分价值相对较高的低碳环保材料而言,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反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节能环保。
传统建筑材料具有较高的可回收价值,在二次使用时可以适当进行处理,使其更加符合施工需求;此外,根据场景需求选择低污染类型的自然资源或是环保资源,如园林中的道路建设可以选择使用可雨水过滤的材料,其目的是为了延长材料的使用周期以及最大程度上保证园林内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将设计美观度和生态环保理念相结合,可以适当地选择使用木结构或是铺设鹅卵石等方式完整园林部分场景的施工建设。
(四)因地制宜,适地适树
园林施工建设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合理化分配植被资源,提升植被资源的生态价值,此外,也有利于延长植被的使用周期,避免多次更换植被造成建设成本的增加。
从固碳能力的角度比较植被性能,综合使用固碳能力强和弱的植被,整体上有利于提高整个园林景观的固碳能力;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植被的存活率,避免多次更换植被,造成建设成本的提升,在选择植被时尽可能地选择乡土植被,其原因在于乡土植被对当地气候以及环境的适应性更强,存活率相对较高,有利于最大程度上降低能源损耗,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2]。
除此之外,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化扩大园林景观的植被布局,同时协调植被生态系统和陆地系统之间的关系,最大程度上降低城市建设对园林景观的影响。形成低碳化的养护模式,如充分发挥植被枝条的生态价值,将修剪下来的枝条作为肥料处理,在除草防虫时尽可能选择低污染方式,最大程度上降低化学药剂对园林景观的破坏,此外,可以应用雨水转化装置收集并处理雨水,将其作为养护水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上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整体而言,符合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有利于提升园林景观的生态价值。
结束语:在园林施工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园林景观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性,率先进行实地考察,基于生态环保理念以及实际建设需求制定施工方案,重视低碳技术的应用,将新能源技术、低碳环保材料应用到园林建设中,使其符合生态环保的建设理念,从而提升提高园林的生态价值。
参考文献:
[1]范玥秋. 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探索[J]. 模型世界,2021(12):136-138.
[2]肖丽莉. 探索低碳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J]. 低碳世界,2021,11(6):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