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中的土地整治效果研究

吴硕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省西安市,710075

摘要: 乡村振兴,是发展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重要战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乡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支持。文章以乡村振兴中的土地整治为研究对象,对土地整治的概念、意义进行阐述。针对当前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价值参考。
关键词: 乡村振兴;土地整治;目标导向;以人为本
DOI:10.12721/ccn.2023.15919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需要同时发展乡村经济与城市经济,以实现现代化国家建设的目的。乡村振兴下,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不仅可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驱动力,同时能够促使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为我国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动力。那么如何进行土地整治,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呢?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1土地整治概念、意义

1.1土地整治的概念

土地整治,是以综合整治、合理规划的方式,对某一区域的土地资金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土地资源的开发、整治,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土地的产出率与利用率。一般来讲,土地整治包含较多的内容,如土地整理、土地开发等等。通过科学的整治工作,可以提升土地管理水平,为乡村经济发展助力。

1.2土地整治实施的意义

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持,为农村居民生活、种植、养殖等发展提供基础保障[1]。乡村振兴中的土地整治开展的目的,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的管理,保证基本农田的同时,为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开展提供资源保障,无形中提升生产的水平,增加人民群众的收入。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做好土地分布、格局方面的控制,增加土地经营管理规模与范围,鼓励群众参与其中,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借此创造更大的效益,为提升农业经济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农业发展来讲,土地是生产活动开展的前提。若是出现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则会影响后续工作实施效果,不能为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出现动力。土地整治工作的实施,解决土地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为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2乡村振兴下土地整治中存在的问题

2.1土地整治模式单一

在土地整治工作普遍具有系统化、综合性的特点,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以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情况与土地分布情况,做好顶层设计,为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工作人员缺乏理论调研意识,并没有对土地配置要求、土地分布、人地关系等进行分析,缺乏理论依据,不能为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提供支持,使土地整治工作出现固化的情况。此外,部分地方过于重视土地整治工作的进度,忽略与实际的联系,缺乏行之有效的土地整治策略,使各区域土地整治工作出现同质化的问题,无法体现出土地整治的作用与价值。

2.2人地关系处理不当

在土地整治工作中,要求工作人员以实际情况为主,通过理论支撑、顶层设计、公众参与的方式,推动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2]。由于工作人员的问题,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出现人地关系处理不当的情况,无法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规划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理论支持,无法使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为顶层设计的执行提供支持,不能保证土地整治规划的实施效果。致使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是工作人员不具备人地关系意识,并没有根据土地整治的要求,对区域内人口资源、土地资源等进行调研,无法为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最终影响后续工作实施效果。

2.3土地功能不完善

土地的功能非常的强大,具有养育、空间承载、文化、财产等功能。在土地整治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空间承载功能的运用,忽略土地其他功能的挖掘与利用,不能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支持。如部分地方土地整治工作中,比较注重耕地面积的拓展,并没有考虑土地生态功能。当土地整治后,会出现生态方面的问题,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在土地整治工作中,应以土地功能为前提,将此作为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依据,围绕此进行一系列工作,以实现土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目的。

3乡村振兴中土地整治工作开展对策

3.1优化整治模式

乡村振兴中,提升对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视,明确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目的,并采用多种有效方法开展工作,以空间统筹整治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若是在土地整治工作中,仍采用传统的方式开展工作,会增加土地整治的难度,无法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支持。因此,需要提升对土地整治模式创新的重视,不仅要拓展耕地面积,同时也要做好生态环境维护工作,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际工作中,利用空间统筹整治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治工作,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对乡村的土地资源进行优化与创新,提升土地资源空间利用率,为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政府部门还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明确相关部门的土地整治责任,要求各部门人员做好信息互动工作,建立合作关系,为空间统筹管理工作开展提供支持。通过对土地整治模式的创新,可以提升土地资源管理效果,能够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动力。

3.2坚持以人为本的土地整治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使土地整治工作开展,提升农村居民对土地利用工作的重视。为了解决人地关系矛盾,提升农村居民群众对土地资源利用工作的重视,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土地整治模式,从农村居民的利益出发,对于土地资源共生性进行思考,结合时空动态化发展的需求,提升土地整治工作效果。在土地整治工作中,结合农民的需求,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规划,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使乡村居民意识到土地整治与自身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此提升农民参与土地整治意识,为良好人地关系建设提供支持。乡村振兴下,土地制度发生较大的变化,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人民群众,都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参与土地资源规划与整合工作中,借助有效的措施提升土地资源的活力,加强对不同土地资源的利用,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动力。

3.3基于目标导向进行政整治工作

土地整治工作中,应明确土地整治工作开展的目标,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相关的工作,优化土地整治工作效果。在土地整治工作中,需要对城市及乡村地区融合发展的整治目标进行分析,思考土地资源利用与发展的目的,围绕此进行土地规划与整合工作,为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做好铺垫[3]。以往土地整治工作中,会采用问题导向的方式进行土地整治工作,这一土地整治模式的运用,虽然会解决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但是无法实现土地整治的目的,不利于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开展。因此,需要坚持目标导向原则,利用土地整治工作,优化农村居民生活环境与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水平,使乡村经济在不同类型土地资源的支持下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提供支撑。

结语:

总而言之,在乡村振兴下,土地整治工作十分重要,是提升土地资源,优化乡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有效举措。由于土地整治工作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土地整治模式单一、人地关系管理不当与土地功能不完善的问题,不能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原有的土地整治模式进行创新,坚持目标导向、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土地整治工作,使人民群众参与土地整治工作中,优化土地建设效果与水平,为乡村经济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安佳怡.乡村振兴中的土地整治效果分析[J].科技风,2022(24):142-144.

[2]刘畅.乡村振兴中的土地整治效果分析[J].新农业,2022(02):89.

[3]姜棪峰,龙花楼,唐郁婷.土地整治与乡村振兴——土地利用多功能性视角[J].地理科学进展,2021,40(03):487-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