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更加关心怀孕的问题,他们不但关心怀孕期间的安全问题,更关心分娩后的身心健康问题。尽管现在的社会越来越重视孕妇的健康,可是,产后大出血的发病率还是很高,而且还是孕妇最常见的致死因素。产妇在出生后24小时,出血超过500 ml,可称为产后大出血手术。一般情况下,80%的孕妇在分娩后2小时内会出现分娩出血[1]。分娩后大出血是分娩期间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合并症,在中国是导致分娩期间大出血的主要因素之一。有的要想减少产妇的出血危险,必须进行有效的护理介入,而进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预防措施,对产妇大出血进行了有效的健康教育。本文选择42名妇科和妇科的产妇为对象,进行了临床疗效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对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抢救。以42名患者为试验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他们平均分成了两组,分别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内进行了比较。两组分别为21名病人。对照组15名初次分娩,6名产后分娩。其中3例进行了剖腹产,18例进行了顺产,母亲的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85±2.14;观察组包括17名初次分娩者,4名产后分娩者;其中有5例进行了剖腹产,16例进行了顺产,其中孕妇的年龄在21~37岁之间,她们的平均年龄是:27.06±2.35。两个病例的基本数据比较,没有显著性的差别(P>0.05),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1.2 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宫缩、宫缩、对软产的看护,要注意对胎盘的及时清除,要做好排宫,要注意对病人凝血功的观察,如果出现了凝血功异常,要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提前进行抢救。做好准备工作,对产妇展开了对膳食的干预和引导,并对其进行了全程的无菌操作。不要被传染。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1)健体。健康教育途径的制订:从医院的实际出发,在与医院的医学体系相适应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健康教育的路径团队,并根据有关专家的意见来发展。在这次的健康教育路径中,1名责任医师、1名护士长作为小组的成员。小组成员包括两位主任、四位护士、两位主任、四位护士。是我们科室的中坚力量,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参考了很多文献后,确定,评估,改善等设计出来的。(2)执行健康教育途径:对责任型护理人员进行定向观察产妇在产后大出血时的出血情况,抢救过程,相关护理和康复结果,这样可以让孕妇对自己的身体情况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以“一对一”的方式进行交流,对病人多讲解,多示范,零距离护理。按照治疗计划。建议病人不要太过急躁,要多躺在床上,这样可以让身体更好的恢复,同时也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在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得稳定之后,要对病人进行正确的引导,让病人在下床的时候做出相应的动作。尽量不要太快,以免出现低血压昏迷的情况。为矫正后宫颈,尽可能采取平躺姿势侧身,让家属多开窗通风,多与病人沟通,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因为出现了出血,身体中的营养物质会大量的损失,从而会造成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所以需要吃一些营养丰富、高蛋白、高铁、高维生素和高卡路里的食品,还要保证病人的胃口,禁止吃一些刺激性的、冰凉的食品,并且要注意少吃多餐。教导母亲的基本照顾、程序及应留意的问题。卫生教育团队要对孕妇的康复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其进行适时调整,负责的护理人员要对每日的卫生教育路径执行进行详尽的记载,并将其提交给护士长进行随机抽查,这样可以持续地改进卫生教育路径,同时还可以增强团队内部的协作能力。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产后出血量。
1.4 评定标准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来对不良情感进行评估[2],这两种评估方法是相似的,将50分之下为正常,50分以上为有焦虑、抑郁,得分越高则表明其越是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所得结果以SPSS19.0为统计工具,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不良情绪对比
治疗前后两个时间点的焦虑感、忧郁感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感、忧郁感得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见表1。
表 1 两组产妇不良情绪对比(x̄±s,分)
2.2 两组产妇产后出血情况对比
术后24小时,两组患者的出血(675.86±22.37) ml,而对照组患者的出血(906.75±34.62) ml,两组患者的出血(t=25.670, P<0.05)均低于对照组。
3 讨论
作为一种在临床护理学上对病人进行护理介入的新方式,健康教育是提高护士与病人之间的联系的一种必要手段,可以让病人在医院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这对病人的尽早恢复有好处,提高病人的护士满意度[3]。
临床案例表明导致产后流血的因素有多种,其中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怀孕妇女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心理因素,在生产时隐藏了生育史,这也会对产后流血造成一定的影响[4-5]。许多病人在出血时会表现出紧张、焦虑、恐惧等情绪,所以在急救的时候,要通过健康教育方法来保证紧张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对病人的基础信息进行完整的了解,对病人的育产史进行详细的了解,并对病人说出自己的分娩经验进行激励,一旦出现可能的风险,就应该对病人进行切实的处理,将其排除掉,并将造成产妇分娩出血的因素告诉病人,并对其进行积极的防范和救助。同时,在病人的恢复期,通过预先制订好的治疗方案来对病人和他的家人展开教育和引导,帮助病人和他的家人早日恢复。在开展健康教育的时候,要使用简单、容易理解的言语,向病人解释有关的知识,尽量与病人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的信任关系,深入地理解病人的精神状况,共同面对困难,消除不利于病人的恢复的精神紧张情绪[6-7]。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感、忧郁感得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出血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两组患者的出血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果表明,实施卫生保健的成效比较显著。
在常规的医疗服务模式中,因为护士对有关的基本理论的认识不够透彻,而且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标准的交流方法,从而对整个医疗服务的品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8-9]。而健康教育路径指的是由相关专家、科室骨干经过研究和验证,形成的一套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健康教育过程,将分娩出血病人在各个时期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健康教育的方式都包含在内,这一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护士对相关基础理论知识的缺乏[10-13]。并且要针对病人本身的不同状况,对其进行适时地调节和修正,这样才能让护士与病人之间维持着紧密的护患联系,从而转变了病人的服务观念,让病人及其家人能够主动地与病人进行合作[14-15]。这样就确保了患者从抢救、康复到出院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体会到护士对患者的悉心照料和亲人的关爱,这就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总体护理品质。
因此,在分娩时,若能在分娩过程中,对分娩过程进行积极的宣教,能有效地降低分娩时的出血量,降低分娩时的负面心情,提高分娩的治疗性,并有助于分娩时的康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患者与患者的关系,增加了患者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 张晓黎. 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出血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13):2.
[2] 于丽妍. 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2.
[5] Zhang Y R, Nursing D O.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mmunity Diabetes Care[J]. Diabetes New World, 2019.
[6] 王瑞丽. 探究健康教育干预在产后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健康养生, 2019, 000(2019年15期):69.
[7] Zhang Y. Analysi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Obstetric Outpatient Care[J]. Smart Healthcare, 2019.
[10] Wang X L, Ding Y Q.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During Pregnancy in Obstetrics Outpatient Care[J].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2019.
[13] 赵丽琴. 对健康教育应用在孕产妇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J]. 2020.
[15] 师婷婷. 产后出血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大健康,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