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之后,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变成了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也是提升人民福利的重要举措。在农村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与人口、产业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稳步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利用土地资源的时候,要以绿色、和谐发展为经营理念,宣传低碳、绿色、集约、节俭、资源共享、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唯有如此才可保证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
1.1土地资源利用率较低
在农村发展中,因为受到城市化建设的影响,使得农村中大多数年轻力量得到流失,年轻村民普遍去到城市中谋求生存发展,这一现象便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事业失去主要支撑力量,使得生产质量和效率不断下降,加之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农业中所需要的肥料、种子、农药等资源的价格出现大幅提升,大大增加了种植成本,这就阻碍了农民种植事业的发展和生产热情的提高。其次,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教育理念的不同,新一代的农业经营者和老一辈的农民在观念、认知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差异,新一代从事农业种植的农民,不能将全部的重心和注意力集中在农业生产工作中,这就导致出现大面积的闲置土地。
1.2宅基地占地面积较大
新时期下,城市化和工业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进而使得农村区域中的土地空心化现象较为严重。虽然大多数农民已经选择到城市中进行发展,但是仍旧没有使得农村宅基地问题的得到改善,多数农民均认为应该保留宅基地以备不时之需,这一思想观念便造成各个区域中城市的房屋建筑价格持续提升,而农村空闲宅基地较多。同时,在农村地区中较为突出的问题还有农民大都为一户多宅。并且,因为一部分农村人员在城市工作发展稳定后,就会大大改善经济状况,这时他们通常选择回到农村,选取某一宅基地进行房屋重建,但是对于原有的旧房又尚未进行拆除,这一情况不仅会导致宅基地浪费程度加重,还会使得农村房屋建设布局逐渐分散。
1.3农村建设用地少
因为社会建设用地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城市中的建设用地已经可以进行交易活动,然而,农村区域中,能够用来进行建设用地的土地面积非常之少,这也就难以提升土地资源使用率。一是想要让农村中的集体建设用地能够进行交易,通过征收成为国家所有是唯一途径,并且实现市场化后也只能在城市中进行交易活动,这就影响了农村建设用地的价值;二是受到农村空心化情况的制约,进行国家征收时,农民获取的价格通常较低,而一旦进行市场交易后,这些建设用地又会被有关人员以更高的价格转卖回农民手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让农民的经济利益受损。
2.乡村振兴背景下土地资源利用优化策略
2.1实施土地确权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应该把握住发展机遇,跟紧时代发展步伐,以能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农村持续、稳步的向现代化方向发展。首先,对于农村区域中出现的因产权模糊而流转困难的问题,可通过实行土地确权的方法进行解决。开展土地确权,能够确保集体产权的革新活动顺利开展,并有利于资源利用率的改善,同时还能增强农民自主权,以对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按需求进行更改,从而有效增加经济收益。而在具体实践的时候,需要先对农村中有关土地确权的制度体制进行建立健全,以为该项工作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在农村地区,一般要采用组织、村镇、乡镇逐级递增的管理模式,利用自下而上的等级管理来召集农民进行产权分工,以切实维护集体产权的法人权益,进而可以对集体资产进行合理管制。其次,在执行土地确权工作中,要先将土地所有权交由相应的集体组织,这样法律才能发挥自身作用来对合法权益和地位进行维护,进而避免引起权责划分模糊的情况产生。在正式进行确权的过程中,有关人员要以民主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公平公正公开为指导原则,来就重要问题组织集体进行详细深入的探讨,最后通过展开股份制整改,来让合作社和生产小组等经营形式在农村农业工作中得到推广和普及,这样便可提升农村经济收益和资源利用度。
2.2改革宅基地制度
宅基地制度问题是阻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率难以提升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就目前农村宅基地现行的制度而言,仍旧沿用着较为传统的规定,即对土地进行永久无偿的应用,在这一管理制度的影响下,让农村中闲置宅基地的数量逐年增加,从而妨碍了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为此,第一,就要在保证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居住条件的前提下,及时对这一制度进行整改,对大量荒废的宅基地进行有偿征收,并结合实际,规定农村中各户居住者若是土地使用面积超出相关规定标准,就需要进行额外的费用缴纳,并在使用期间始终维持有偿占有机制,同时,还要加强对宅基地的购入力度,增加经费额度,针对积极主动放弃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民予以充分的补偿。第二,要对农村中大部分农民一户多宅的现象进行解决,针对这一情况,就应及时实行自动回收机制,将这一任务分配给村集体组织进行落实完成,回收之后进行统计记录上报给有关部门,这样便可有效对闲置宅基地问题进行改善。第三,可将资源丰富乡村地区的闲置宅基地改造成民宿,由此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
2.3统筹乡村及城市用地
首先,因为城镇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具有一定差异,所以对于土地的利用方式也有所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制度进行升级优化,并对土地进行确权,这样在没有进行登记的情况下,便不能随意对土地进行流转,进而解决在乡村中的利益分配不合理问题。其次,可在乡村建立一个能够进行直接交易的市场,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并在公开透明原则的指导下,对所有用地都进行平等的交易,同时构建一个城乡一体化的交易平台,来更好促进交易活动开展。最后,在让农村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过程中,还需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评估工作,一旦条件符合,即可进行直接交易;而如果尚未与预计标准一致,则要对较为分散的农用地进行整合后再进入市场,从而提高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
结语: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粮食安全的新要求以及对有机农产品的大量需求等社会政策变化,使得农村的土地资源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广泛重视。而针对当前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有关负责部门应采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制度改革等措施来加强农用地使用的合理性,完善农用地的流转机制,从而保证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李箫瑶,詹逢源,吕依莼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资源利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以浙西南地区为例[J].山西农经,2023(05):77-79+188.
[2]潘星晨,徐萌萌,李扬.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利用问题分析[J].安徽建筑,2023,30(01):17-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