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不仅可以锻炼健体,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总和能力。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尝试引入武术课程,引导学生们从中国武术中学到中国的优良传统,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为学校的体育运动增添新的生机和力量。另外,把武术的内容融入到课堂中,还能丰富体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从而使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课堂中运用武术内容,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小学体育中开展武术教学的价值
(一)培养休闲娱乐情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处于成长的初期,学生对于一些休闲娱乐的项目较为感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休闲娱乐倾向极为重要。为此,教师应当采取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良好的休闲娱乐情趣。武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它具有很强的闲暇功能,它还具有很好的情感修养,比如武术中讲究武德,而武德主要有忠、孝、仁、义、礼、智、信等组成。所以,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学员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优良的品性,并培养其闲暇玩乐的兴趣。同时,武术所倡导的思想内涵也将对其今后的成长、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更大的正面作用。
(二)增强防范意识
在我国传统武术中,除了富有强身健体的功能之外,还可以帮助学习者提高自身的自卫能力。而在自卫能力中,主要体现的是个人的防范意识。因此,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武术以后,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还能够加强自身防范意识与自卫能力,当学生拥有了良好的防范意识,其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对于个人的安全、财产等将会有良好的保护能力,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此外,随着学生学习武术,对于武德的领悟也将会逐渐加深,学生的思维、认知、情感逐渐打开,在看待外界事物时将会掺杂更多理性的思维。
(三)夯实德艺双馨
在小学阶段,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思想素养、道德品质、身体形态等均处于高速成长与发育的状态。因此,该阶段的学生拥有良好的可塑性,而武术中所包含的各类功能要素,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个人道德修养。例如,在武术的技艺中,其蕴含大量的拳种拳类,学生学习这些内容可以锻炼身体机能,加快身体的健康成长与发育。又如,在学生练习武术的过程中,武礼、武德的内涵、修养能够持续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守礼、容忍、谦让、宽厚的个人品质。由此可见,学习武术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夯实德艺双馨。
二、武术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提高体育教师武术涵养和授课水平
把武术教学引进到小学体育课中,对教师的素质要求很高。如果老师本身的功夫素质达不到要求,就会造成教学和讲授能力的限制,从而使武术教学成为一种形式,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为此,小学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以提高其教学质量。另外,还可以引进外部专业的武术教练进行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又可以有效地提高目前的体育师资水平。在教学准备期间,学校要积极引导老师们进行武术教学的集体联合教学,并和老师们一起讨论教学内容、方法和策略,以达到互相学习、提升教学质量和授课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武术实训,聘请一些武术名家,与老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迅速提升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武术修养,保证武术教学高效科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武术技能。要鼓励广大体育老师到户外锻炼,多参加各种社会性的活动,尤其是参加武术比赛。在这一阶段,老师的功夫水平将得到明显提高,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内在的意义和韵味,从而使其在课堂上能够更好地传达到学生身上。
在小学体育课堂武术教学中,随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武术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大大改善,当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授课技巧和方法以后,还需要持续创新与变革,注重授课的语言、风格,从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的教学,帮助学生打好武术课程学习的基础,促进其成长与发展。
(二)加强武术文化的宣传
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武术课程学习,为其提供必要的专业化的武术指导,尤为重要的是加强对武术文化的传播。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人文故事的探究兴趣相对较高,但是自身的理解和认知相对有限,因此教师需要及时地向学生讲述武术活动中的内涵、价值、精神,确保学生在自身探究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正确把握其中的概念,不至于产生偏差。同时,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武术学习环境,将人文知识、武术文化等引入其中,促使学生可以在小学体育课程中享受到学习武术的快乐。
此外,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武术教学,还需要确保学生可以有效明白习武的内涵和意义,帮助学生建立吃苦耐劳、勇于进取的良好精神品质,从而主动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例如,现阶段已经有部分体育教师或武术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武术的梅花拳、八卦掌、咏春拳等展开深入讲解,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拳法、掌法的诞生、技艺、内涵,并将相应的文化也引入其中,这极大地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参与体育课堂,学习课程内容。也有一部分教师会选择在教学中讲述自身的习武故事,学生对此极为感兴趣,以教师亲身的经历带领学生学习,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识别武术学习的重难点,以此提升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三)学校提高对体育课程重视程度
现阶段在一些小学院校中,其对于体育课程仍存在不重视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考试时期,时常会出现体育课程被其他课程如语文、英语、数学等替代,这也导致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也存在不重视的问题,认为体育课程无非是休闲放松的课程,进而影响了武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学校需要加大对体育教学的研究力度,确保体育课程能够按照既定的课时有效开展,并及时更新与完善相关教学设备,确保体育武术教学能够拥有必要的教学场地,促使武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此外,学校还应当对体育教师实施教评考核,在考核指标中加入武术项目,以此引发体育教师的关注,也避免其他学科的教师占用体育课程,为体育教学中开展武术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结语
总之,将武术运用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休闲娱乐兴趣,提高学生的警觉性,并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德艺双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武术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传播;在此基础上,高校应加强对体育的关注,以防止体育课被其它科目所占据。目前我国小学武术教学任重而道远,教师和学校都需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对策,保证武术教学能够取得应有的教学成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丁莉,刘映海.“武术进校园”的教师困境:基于山西省小学体育教师武术教学能力的调查[J].武术研究,2021(03):83-87.
[2]林健.我国大、中、小学体育教材中武术内容的衔接与整合优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