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较于传统的静脉注射方式操作简单,具有置管时间长的特点,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提高静脉滴注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1】。但是考虑到新生儿的依从性较低,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PICC风险的发生几率,需要给予新生儿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会从从护理人员、新生儿、药物、医疗器械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为新生儿提供更加全面的护理服务,以此来降低新生儿PICC护理风险发生的几率。为了分析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对90例PICC置管新生儿进行调查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妇产科选取2020年7月-2021年7月的90例新生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统计学方法将90例新生儿划分为两个研究小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新生儿45例,新生儿男女比例为24:21,新生儿的平均日龄为(13.53±2.25)d;研究组新生儿45例,新生儿男女比例为28:17,新生儿的平均日龄为(15.18±1.97)d。在新生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进行,且所有新生儿的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高度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儿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向新生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密切监测新生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定期更换敷贴,记录新生儿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强化风险管理干预,①组建风险管理小组;②定期培训,确保风险管理小组的护理水平;③对新生儿PICC进行风险评估,结合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风险管理方案,并根据新生儿的治疗效果及风险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模式,降低风险发生几率【2】。④做好护理质量监督,以此作为持续护理质量改进的依据。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时间,调查两组新生儿护理中风险发生几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相关数据,包含的计数资料(x̄±s)和计量资料(%)均经过t检验和X2检验,以P<0.05为参考标准。
2 结果
2.1两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与置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11%,置管时间为19.03±4.81min,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75.56%、32.51±5.22min,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
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比较表
2.2两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比较
研究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
13.33%,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详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几率比较表(%)
3 讨论
风险管理会以新生儿为中心,结合新生儿PICC中潜在的风险因子,对存在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根据新生儿的护理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从而提高PICC护理的针对性,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3】。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新生儿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1.11%,置管时间为19.03±4.81min,显著优于对照组新生儿的75.56%、32.51±5.22min,组间差异性
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研究组新生儿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44%,
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的13.33%,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意义。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降低了新生儿PICC置管中风险发生几率,还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缩短了新生儿置管时间,可用于实际的临床护理中。
参考文献:
[3]陈华燕. 基于FMEA模式的风险管理减少新生儿PICC并发症的临床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9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