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分析及质量控制

​叶茵 吕海

贵阳市白云区气象局,550014

摘要: 气象预报属于一项长期性的、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该项工作在人们日常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面均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准确性也有了更为精细化的需求,但是受观测环境、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依然有待提升。本次通过对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气象预报质量控制对策,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 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因素;质量控制
DOI:10.12721/ccn.2021.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众所周知,气象变化复杂多样。为了掌握气候变化规律,了解未来短时或者较长时间的气象信息,需要充分借助于先进科学技术对气象变化进行预报预测,从而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及时可靠的气象息服务。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现代天气预报近百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赢得了社会大众的高度信任。然而,作为预报科学,天气预报受科学认识、技术手段等因素的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各种极端灾害天气的发生频率不断增加,这无疑增加了天气预报工作的难度,并且对观测环境和专业人士等各个方面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而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特别是在农业、交通等领域,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通常在相关工作的安排与开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天气预报准确性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更好地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气象预报预警服务的效益。

1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

1.1观测环境因素的影响

按照中国有关气象法律法规的要求,气象站应布设在开阔区域,且附近不应有高层建筑。但是,由于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建筑面积不断扩张,有些地方气象站周边过度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对气象监测以及预环境和设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气象测报环境遭受破坏的形势越发严重,导致有些测站不得不得迁移,这样会对区域预报数据的完整性以及连续性造成不利影响,这也是近年来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一大关键因素。

1.2气象观测信息连续性不够

一般而言,天气预报信息大都来自气象观测站。气象观测站的主要职责是长时间监测、记录天气实况信息,采集的这些气候信息资料具备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是制作气象预报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从监测、评估的时间方面分析来看,所获取的信息存在一定的间歇性,仅仅在指定的时间点收集监测信息;从空间层面进行分析可以获悉,天气变化具有局部特征,虽说气象单位设置了气象监测站,但依然会发生空间监测仍不到位的状况。若天气变化恰好在时间、空间之间的间隙中,则可能会使得观测数据的信息资料连续性和完整性不够,进而大大影响气象预报的准确率。

1.3数字化预报技术还不够成熟

我国的数值预报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还有较为落后,气象监测数据的同化水平较差,主要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变分同化以及模式物理有待改善,数值预报技术还不够成熟,预报模式产品的解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1.4缺乏专业的预报人才

当前,我国有相当大一部分基层气象部门还没有建立专业的预报业务技术系统,非常缺乏专业的预报人才。很多人员的预报业务能力较差,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基层气象预报的精细化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一般而言,在短期天气预报的制作中,通常在短期气象预报的制作时,需要先对环流背景进行分析,从大范围到局部,从粗略到精细化逐渐集中对地方天气形势的影响系统进行分析。但是有些工作人员在对天气形势分析以及使用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着生搬硬套、缺乏变通的问题,加上预报模式应用经验不够,几乎还没有一些相对合适的预报指标以及订正方法来满足地方气象预报工作的开展。此外,基层气象部门在科技研发方面开展还不够,复杂的气象灾害的预报都是在上级的指导下进行的,本身气象订正技术水平较低,针对局部区域的精细化气候以定量降水落区等订正预报能力较差,这些均会到天气预报的准确性造成较大影响。

2气象预报质量控制对策

2.1优化气象观测环境

尽管当前的国家气象观测环境存在很大缺陷,但仍然有必要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改善当前的不利局面,尽可能提升气象预报质量。例如在城镇周围建立测站,迁出已规划到城镇中的观测站,则不仅可以获得更准确的观察数据,并且不会对城市化进程造成阻碍。气象部门还可以结合实际建设一些天气校准站,对比分析城镇与城郊的气象数据,经过比较分析,可以找到最理想的气象站建设地点或对气象数据进行相应的订正,有效控制气象观测数据质量,进而提升天气预报的准确率。

2.2增强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

对于当前气象观测数据连续性、完整性不够的现象,气象部门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设加密监测站,以缓解气象观测数据缺测问题,增强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使用现代化气象监测设备对区域进行24h全天候监测,以确保获得更为准确、完整、系统的气象数据资料,提升气象预报的精准性水平。

2.3加强现代化气象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

针对我国地方天气预报分析技术的薄弱环节,各级气象台应积极加强现代化气象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充分借助于数值分析预报模型来开展气象预报工作。数值模型将成为未来天气预报工作的发展方向。此外, 应尽快建立国家、省、市级应用平台,加强气象数据分析指导,严格预报订正制作流程,并且加强后期气象评估能力的培养 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形成系统的气象预报指标,为有效提高天气预报准确性提供有价值的数值参考。

2.4加强对预报人员的培训

预报员在天气预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报员的专业知识与相关技能直接影响到天气预报是否准确、有效。所以,气象部门应特别注重各级气象部门预报员的培养。第一,必须加强对天气预报理论知识的培训学校。只有对天气的基本理论知识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为科学、准确地分析天气系统的动态变化,避免盲目预测,提升预报的准确性。第二,应定期对基层气象部门进行数据预报资料、天气雷达、卫星云图等相关数据信息分析以及预报制作方法方面的培训,尽可能增强气象台站的预报能力;第三,可以选派一些天气预报员到专业学院或国外深造,进一步提升我国气象预报工作水平和预报的准确性。

3结语

总之,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各业对气象预报服务的准确性也有了更为精细化的需求,但是受观测环境、预报技术能力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依然有待提升。因此,气象部门应该不断优化气象观测环境、增强气象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加强现代化气象数据分析系统的应用以及预报人员的培训,从而有效提升我国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

参考文献:

[1]逄俊汉 , 李秋 , 华高雷, 等.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北京农业 ,2015(18):168-169.

[2]赵强.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及改进措施[J].吉林农业,2019(1):97.

[3]梁洪艳,高长宇.县级气象台站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的若干思考[J].黑龙江气象,2013,03.

[4]章萍萍,戴云,费玉娟[J].浅谈影响气象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08):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