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地养老建筑的独特性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整个国家2/3以上山地及丘陵地貌,因此在建筑设计中,经常会遇到有地形起伏的山地建筑。同时,中国在21世纪初已经进入老龄化,养老成了这些年国内一个一直绕不开的话题,养老建筑也成为建筑师一直在探讨研究的内容。这其中,山地建筑与养老建筑的结合——山地养老建筑,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如何处理山地起伏的地形与老年人身体较弱的矛盾,成为建筑师一直需要思考与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山地养老建筑如何解决上述突出矛盾点。
二.山地养老建筑设计基本要求
1.坚持“以人为本”为设计导向
人是方案设计之本,老年人作为山地养老建筑的使用主体,其身体机能是在不断下滑的,如何协调老年人身体与山地不同坡道对老年人的不友好是需要认真探讨的。山地养老建筑不仅仅需要创造好的疗养环境,舒适的空间体验,还更需要体现对老年人这种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要一切围绕特定人群所设计。
2.坚持“尊重自然”的设计方法
山地养老建筑应该遵循因地制宜,顺应地势的设计方法,以最小土方量开挖作为核心设计要求,以最低程度影响地形地貌为设计思想,通过对地形的分析,细化建筑标高,把整个山地规划为多个台地,来设计建筑。根据功能联系和需求,合理布置不同台地建筑功能,以是得整个建筑有机联系在一起。
3. 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
山地建筑的设计应具有可持续性,不能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进行建筑设计,应充分考虑项目发展的可持续性,整个开发过程都要考虑可持续性,比如填埋土方时要考虑整个地块的水土保持系统,有时填埋可以滞纳山洪和雨水的池塘和滩涂会加深水土流失问题,我们应以尊重自然为前提,而非事事想着事后用工程技术弥补。做内部景观设计时考虑地块中的绿地与周边公园的串联关系,建立与周边环境的整体性,达到有效缝补城市、缓解人地矛盾、保护生态。系统的作用
三.实际案例分析
1.项目概况
本项目为综合性养老机构,项目用地位于綦江区东部新城中医院东侧,属于开发区,区域交通便利,周边有医院等配套设施。项目用地8752平方米,周边有现状一期工程及现状山体。基地内地形复杂,南高北低,高差达到35米,项目设计难度较大。
2.场地设计
项目场地南高北低,南北长度又仅有117米,高差却达到35m,设计难度大。尤其作为养老建筑要充分考虑适老性以及无障碍设计等因素要求。
3. 设计理念
中国讲究“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在如今我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当今,这个话题是需要全社会去关注、认真对待的。
3.1打造“四季轴”
本项目地势高差起伏较大,无法通过地面平接本期及一期的建筑。设计充分考虑适老性,通过一个一二期的连廊,连接两期建筑,保证二期老人能够充分利用一期的活动用房及餐厅。本期内部建筑通过一个空中连廊,联系在一起,串联起来,使得本期内建筑能够联系在一起。两个连廊串联起来一二期建筑,两期建筑宛如一个单体,能够无障碍衔接,老人能够到达两期任意一个区域而无需通过室外,这样连廊如同一个“四季轴”,让老人无论风雨霜雪、三餐四季都能够在室内穿梭到整个两期建筑中,避免恶劣天气对老人的行动产生影响。
3.2良好的日照
老年人对阳光是向往的,阳光洒在身上的可以让老人充分感受到温暖,可以让老人感到舒适和幸福。
本项目充分考虑老人对阳光的需求,在有限的土地上,把建筑间距拉到最大,老年人居室全部采用南侧房间布局,保证每一间老年人用房能够照射到充分的阳光,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到阳光的照射,增加老人的归属感。
3.3优美的景观
项目场地位于山地之中,建筑依山就势,将山景引入建筑,把建筑融入自然,从整体环境考虑建筑布局,让山景能够映入建筑。场地内的景观设计充分考虑周围环境,与之相协调,不同台地之间景观协调的同时,又体现不同的特色,为不同类型老人提供景观,如护理楼由于老人都是行动不便的老人,周围的景观以观赏性为主,自理楼老人是行动便利,周边景观有些事可以自己打理或者是能够采摘的。
3.4充分考虑土方平衡
本项目场地高差将近35m,在有限的空间内,设计充分考虑减少土方开挖的因素,通过分析场地,最终把划分为三个台地。建筑通过一个架空连廊串联在一起,场地根据道路和日照等因素要求,充分用足台地高度,把土方开挖量设计到最小,达到最经济的目的。
4. 建筑风格
项目因一期已经建设,考虑到一二期的协调性,本期项目沿用一期建筑风格,在立面和色彩选择上保持相对一致。建筑设计上采用现代与中国古典元素相结合的手法。在立面色彩上以米白色配合浅褐色,屋顶采用蓝灰色的颜色,色调上冷暖搭配,带给老人宾至如归的感觉。立面采用现代设计,屋顶采用中式坡屋顶,现代与古典相结合,适应老人的心理感受。
5. 适老化设计
5.1交通设施适老化设计
园路的人行道路皆采用铺砌方式,且材质表面进行防滑处 理。园路铺装道路不小于1500mm,方便轮椅以及老人步行。 为照顾老人步伐小、步速慢的特点,在中途满足规范前提条件下,更多设置休息区,以供老人休息。
人行道路采用不超过8%的无障碍坡道设计,并且每提升750设置休息平台。重庆潮湿多雨,雨天道路湿滑,坡道部分需要 加设防滑设施,确需采用台阶时,采用120mm的小踏步消化整 体高差。
5.2室内设计
室内走道大于1800mm,房间内部通道大于900mm,预留轮椅通过及回转空间,标准三人房间开间尺寸设计为3850mm,降低房间尺寸过大、家具摆放分散、老人无处靠扶等发生危险的几率。 针对老人视力下降问题,室内平均照度设置在2001x,阅读区设置在6001x,走道设置在1001x,床头设置起夜灯为601x,
防止老人摸黑摔倒口。
卧室走廊的铺装应考虑质软、隔音、耐滑的材料。家具以及墙角等尖锐部分都需要采取保护措施,降低家具高度,床的两侧设置扶手。室内全部采用防滑措施,在居室内卫生间按照无障碍卫生间设计,设置呼叫装置,让老人遇到危险能够随时呼叫。
四.结语
山地中养老建筑,设计之时要充分考虑场地与老年人的适配性,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以老年人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山地的特点进行设计。不同山地因地势不同,建筑设计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说不同山地设计养老建筑都是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的,需要建筑师具体山地具体设计。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纽舍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6
[2]黄光宇.山地城市学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M].2006-9-1
[3]b.p.克罗基乌斯. 城市与地形[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4]老龄健康司.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z].2021.
[5]管轶群.适老化设计理想与实践[z].2013.
[6]褚冬竹.无理重庆[J].住区,2017(2):6—17.
[7]刘建兵.老年养护建筑复合化设计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叭5.
[9]江汇,易敏.老年养护院户外空间康养景观设计一以贺州市第一养护院为例[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21,22(9):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