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李阳

鄱阳县田畈街镇莳山学校,333105

摘要: 体育游戏可以是体育活动也可以是一种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设置体育游戏,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体育游戏比较简单易学,而且充满风趣性,可以不被地点局限,在校园和家庭都可以进行,安全性比较高,可以避免危险因素发生,教师可以节约很多教学精力。同时体育游戏作为体育教学中比较特殊的教育手段,符合新时代的教学计划。对此,教师需要探寻在课堂上开展体育游戏的途径,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体育游戏;小学体育;运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2.15721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体育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提升学生的身体素养。本文通过分析阐述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促进小学生体育能力的全面发展。

一、设计热身游戏,点燃学生体育运动的热情

小学生在正式开展体育训练之前,身体机能和训练兴趣都处于沉睡状态,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热身,才能落实体育教学准备工作。以往教师在带领学生热身时,通常沿用程式化的热身流程,如身体关节部位活动操,久而久之学生缺乏新鲜感,参与体育课程热身活动的兴趣就会降低。在小学体育课开展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中的运动量和运动强度比正常运动时有所增加,因此教师为了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避免受到因运动所带来的伤害,需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这也是确保小学体育课堂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体育课开展之前学生要进行慢跑以及活动手腕、脚腕、膝关节等热身,这些传统的活动项目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完成,这种单调的体育运动方式使学生感到无聊,因此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教师可以在热身环节增加教学内容。热身游戏是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运用方式之一,同时契合体育教学需求,教师若能设计开展一些具有热身效用的体育游戏活动,不但能在体育教学伊始就点燃学生的运动热情,还能活化学生身体机能,从而确保学生对体育技术动作要领的练习和掌握。

例如,在体育短跑教学正式开展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报数慢跑”的热身游戏,先让全班学生站成圆圈型队列,按照1~2的顺序报数,教师站在圆圈的中央,组织学生按圆圈轨迹进行逆时针慢跑,教师喊出口号“1”时,之前报“1”数字的学生站在原地不动,报“2”数字的学生围着“1”数字学生转圈;教师喊出口号“2”时,报“2”数字的学生站立不动,报“1”数字的学生绕其转圈。学生进行热身游戏期间,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注意听口号,并根据口号及时做出正确的身体反应。此热身游戏强度不高且富有趣味,还能有效活动学生的关节,训练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思维敏捷性。

二、开展合作游戏,增进学生体育学习的互动性

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中,一般先是由教师单方面向学生传授体育运动项目的技术动作要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集体训练,体育训练互动性不足,学生难以自主发现运用技能的不规范之处,而教师训练指导精力有限,无法对学生动作错误做出一一纠正。开展合作游戏是消除上述体育教学弊病的有力措施,学生在初步掌握体育项目的动作要领后,教师可以迅速跟进开展合作游戏,让运动能力强的学生去帮扶体育运动力薄弱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合作完成教师发布的训练任务,然后再把小组内无法独立解决的动作难点反馈给教师,由教师做出统一的、精细化的补充讲解,这样既可以增进学生体育学习互动性,又能提高训练效率,从而达到体育游戏合理运用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师在课堂中组织体育比赛项目时,选好教学内容非常重要。良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不仅应该让学生玩得开心,还要重视体育游戏的教育功能以及体育游戏项目带给学生们的影响力。在体育课堂中引入体育游戏项目,赋予体育课堂趣味性,趣味性的课堂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体育游戏项目的开展也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可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堂中必须注意体育游戏的教育性质,始终坚持将体育游戏作为一种教育学生的方法。

三、组织竞争游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

体育运动具有较强的竞技和竞争性质,小学生的体育品格还处于启蒙和构建时期,需要教师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引导,避免小学生的争抢好胜心理占据主导,促使他们养成关注友谊、公平竞争、正视不足、追求进步的体育美德。竞争型游戏既可以体现体育的竞技性,又能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竞技观。为此,教师在小学体育教改中运用体育游戏时,可以加强组织学生开展竞争游戏,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引导学生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下公平比拼,这样一来可以激扬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竞争精神,二来有助于锤炼学生的团队配合力与运动技能,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品格,体现体育游戏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卓越的实践价值。

例如,在小学体育“仰卧起坐”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设计开展一项“耐力接力比拼”的竞争游戏,将学生分成5人左右的竞争队伍,为每个队伍规定50个仰卧起坐数量目标,计时开始后,各组成员做仰卧起坐,一个成员体力不支后,其他成员迅速接力,哪个队伍完成50个仰卧起坐用时最短哪个队伍获胜。教师在向学生讲解竞争规则时,应该重点明确两点:一是各竞争队伍中每个成员必须都参与仰卧起坐训练,二是某一队伍在进行计时接力时,其他队伍成员不得从旁干扰,待所有队伍都完成仰卧起坐耐力竞拼之后,教师根据各队伍的计时记录选出优胜队伍,这样既锻炼了学生仰卧起坐动作熟练性和身体耐力,又向学生渗透了公平竞争的体育竞技精神,从而借助体育游戏高效培育学生体育品格。

四、结语

游戏化体育教学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环节导入的目的,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参与兴趣,让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学习到更多的体育运动知识,提高运动技能,确保学生的体育运动核心素养获得更好突破。同时,也可以达到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学生体育思维的目的,让学生的体育理论素养及体育实践素养都可以在自身层面获得稳步提升,推动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振坤.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2021(47):116.

[2]仇祝红.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7):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