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20年9月~2021年3月间96例康复科老年脑卒中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两组。其中护理组(n=48):男19例,女29例,年龄49~81岁,平均年龄为 63.88±5.79 岁;病程为14~67 d,平均病程为 7.84±1.52 d;25例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焦虑状态,另有23例患者处于不同程度抑郁状态。对照组(n=48):男21例,女27例,年龄区间为50~80岁,平均年龄为 69.74±7.26 岁;病程为21~70 d,平均病程为 6.35±1.29 d;28例患者处于不同程度焦虑状态,另有20例患者处于不同程度抑郁状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签署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经《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确诊者;②经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为初次脑卒中发病者;③脑卒中后被确诊为焦虑、抑郁患者;④康复期脑卒中患者;⑤60岁≤年龄≤80岁。排除标准:①研究前已处于焦虑、抑郁状态;②合并重要器官心肝肾肺功能严重异常者;③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者;④精神病史患者;⑤病史资料存在缺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入院后常规指导、生命体征实时监测、用药指导、生活护理、康复训练等。
护理组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1)康复护理。①语言功能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制定相应的语言障碍练习,在早期可采取吹泡泡糖、噘嘴、舌头伸缩等训练,对口腔基本功能进行锻炼,30 min/d,分开2~3次练习。患者口腔基本功能有所恢复后,则进行相应的发音练习,如根据拼音字母表对单音节和多音节发音进行练习;②肢体护理:患者在发病早期,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进行翻身、移动等躯体基本功能训练,防止肢体功能退化,养成肌肉记忆,待病情有所好转后,可进行坐立、独立行走等主动训练,恢复基本肢体功能;③生活能力训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锻炼,比如洗脸刷牙、穿衣脱衣、搭积木、拨算珠等,活动时先健侧,后患侧,着重对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上肢基本功能;④训练的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辅助治疗,脑卒中患者在饮食方面应少食多餐,避免食用辛辣等刺激性食物。(2)心理干预。①医护人员需根据每位患者的不同病情制定适合的心理干预方案,针对性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主动与患者沟通,获得信任,了解其目前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给予其支持鼓励,使患者的心理需求得到满足,护理期间,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要及时记录,方便随时进行护理方案的调整。②普及健康知识,耐心讲解脑卒中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流程、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对该疾病有清晰的认识,给患者列举以往治愈病例,消除其焦虑、抑郁情绪,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于治疗中的点滴进步加以肯定,坚定治愈信心。③指导患者生活自理,积极参加社会团体活动,充实生活,缓解焦虑、失落感。④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应细心护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更需要被关爱,医护人员要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向患者强调自身情绪在脑卒中治疗中的重要性,保证患者处于乐观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对于焦虑、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鼓励其通过适当方式排解情绪,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转移注意力,有效减轻患者压力,缓解负面情绪。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心理情绪、生活质量、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与满意度。①心理情绪:护理干预前后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分,SAS评分标准:无焦虑(<50分),轻度焦虑(50~59分),中度焦虑(60~69分)和重度焦虑(≥70分)。SDS评分标准: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2分),中度抑郁(63~72分)和重度抑郁(≥7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抑郁、焦虑情绪越严重。②生活质量:使用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含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领域及环境领域,单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③神经功能恢复疗效:参照欧洲卒中量表(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对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病残程度为0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基本痊愈;病残程度1~3级,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为有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为改善;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为无效。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有效率+改善率。④满意度:邀请患者从服务态度、健康知识普及、心理疏导3个方面对整体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满分100分,其中评分≥90分为非常满意、60分≤评分<90分为一般满意、评分<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例数×100%。
2 结果
2.1 心理情绪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焦虑、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生活质量
入院时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护理组生活质量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神经功能恢复疗效
治疗6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护理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比较两组焦虑、抑郁评分(x̄x̄±s)
注: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评分(x̄x̄±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综上所述,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联合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带来的影响,有利于患者康复,提高其满意度和生活质量。但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数量较少,并且为单中心研究,将来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多中心研究。
参考文献
[1] 朱仕绉,朱玲.循证护理干预预防老年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价值及对生活质量、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8):901-903.
[2] 索小燕,樊凌云,李婷.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合并抑郁焦虑的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J].贵州医药,2020,44(10):1657-1658.
[3] 郑志华,郑汝林,毛素飞.心理干预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疗效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4):293-294.
[4] 王晓华,梁晓慧,孟伟康,等.老年脑卒中患者主要照顾者抑郁现况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医药,2017,39(19):3035-3037,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