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循环类的疾病,心血管疾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会导致长时间都面临着通病的折磨,甚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此次研究主要分析的某院一年之内在心血管重症监护病房中接受治疗的74例患者,对其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预见性护理,并且也获得了较好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2019.01月~2021.01月就医患者中,选择74位患者观察,观察组病患37位,年龄在(44岁~63岁)之间,有11例患者在手术中发生反射性低血压,有13例患者在动脉鞘管拔出后在十分钟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13名患者在完成手术2小时后发生发射性低血压。对照组病患37位,年龄在(45岁~67岁)之间,有12例患者在手术中发生反射性低血压,有14例患者在动脉鞘管拔出后在十分钟内出现反射性低血压,其余11名患者在完成手术2小时后发生发射性低血压。
1.2护理方式
对照组常规护理,检测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脉搏等指标的变化,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低血压,尽快采用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观察组全面护理,护理内容从以下几个方向开展:
①心理护理,受到疾病影响,患者会长期受到病痛折磨,患者对血管介入治疗没有足够的了解,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滋生负面情绪,随着情绪的不断积累,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因此医务人员需要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抚慰患者情绪,使患者内心中的焦虑、恐惧宣泄出来。在护理过程中也要对患者讲解需要注意的治疗知识以及主要注意的问题,加深患者对接入治疗的了解,也可以向患者讲述成功患者案例,使患者从成功案例中,消除对治疗效果的疑虑,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形成良性的医患关系。
②拔管护理,在进行拔管时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方面,减少患者的痛苦。在拔管时,可以尝试按压鞘管,并观察按压后患者是否出现不适感,如果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感,可以在患者麻醉后进行拔管。在拔管前也要做好准备工作,将相关的急救器械准备妥善后,再进行拔管。在完成拔管后,需要对患者进行止血处理,使用中指以及食指按压患者的穿刺位置,不可大面积摁压穿刺点,防止出现反射性低血压的情况。
③抢救护理,如果患者出现呕吐以及血压下降等反应,需要建立静脉通路,为患者提供低流量吸氧干预,使用阿托品注射液保证患者的血液循环。此外,如果患者的穿刺位置感觉到疼痛,需要将患者穿刺部位的绷带拆除,重新包扎,尽可能减少患者的痛苦。
④手术后观察,手术后,需要对患者的血压以及呼吸等状况进行观察,时刻关注患者是否出现胸闷等症状,患者的伤口是否恶化,做好手术后病房巡视工作,一旦发现患者发生恶化征兆,及时通知负责医生。如果患者的血压降低,也要及时进行干预,保证足够量的血液循环,使用巴胺调整患者的血压。在手术三天后,患者可以补充大量的液体,使体内的造影剂能够尽快排出,防止出现迷走神经反射。
1.3评价方式
对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患者的具体数据,采用计软件处理数据,使用百分比计算定量数据,数据通过卡方检验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以均数标准差作为正态分布数据的表现方式,P<0.05,无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 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0位,基本满意患者例数为15位,不满意的患者例数为2位,护理满意度为35(94.59%)。对照组非常满意的患者人数有13位,基本满意患者例数为16位,不满意的患者例数为8位,护理满意度为29(78.37%)。数据差异p<0.05.
2.2患者临床指标变化对比
对患者临床指标变化,观察组血压恢复正常时间以及心率恢复正常的时间为(28.35±1.21)、(10.39±1.03)。对照组患者的数据为(45.36±1.29)、(21.34±1.66),数据差异明显,p<0.05。根据两组互相之间的结果对比,可以获得以下详细数据.
3结论
心血管疾病主要威胁患者的脑部以及心脏,发病原因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有关。反射性低血压是常见的并发症,导致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与患者血管迷走性抑制性晕厥有关,人体在出现疼痛以及缺血等症状时,会导致下丘脑手操刺激,从而影响内脏等器官,出现反射性扩张的情况,最终引起血压下降,如果没有及时缓解患者血压下滑的症状,就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为减少低血压的发生,需要对患者提供更为细致的护理干预。全民护理能够根据反射性低血压的相关因素进行护理,使患者的血压以及心率能够恢复正常,从心理、拔管等多个方向进行干预,平缓患者的异常情绪,使患者的恢复效果增加。
预见性护理强调护理服务的预见性,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展开预见性护理干预,相较于常规护理更具及时性、提前性。对血液透析病患开展预见性护理服务,可进一步强化护理管理,同时通过展开预见性体征监测并强调低血压预防,以有效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同时开展预见性心理干预、营养干预、运动指导等,提升病患的免疫力、情绪状态,进一步提升疾病控制效果,进而提高病患满意度。
综上,在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反射性低血压的发生,使患者的血压尽快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黄申慧,李根娣.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1,50(08):1365-1367.
[2]陈琴梅.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21,21(06):55-57.
[3]张伟.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06):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