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罗伟承

韶关市浈江区执信小学,512000

摘要: 在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和建设体育强国的背景下,社会各界对于“健康体育、快乐运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跳绳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娱乐活动,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竞技运动。与传统跳绳项目相比,花样跳绳还有着跳法多样、趣味性强等优势,合理开展能够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其保持好心态来锻炼身体。对此,教师应积极探索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实践,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推动体育教学质量提升。

关键词: 小学体育;花样跳绳;应用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花样跳绳是一项形式新颖、能够强身健体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开展花样跳绳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运动的热情,培养其终身运动的意识,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改变传统的跳绳教学方法,打造和谐的花样跳绳课堂,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花样跳绳步法,提高身体、心理素质。小学体育教师应当不断研究如何将花样跳绳活动引入体育教学中,设计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花样跳绳课程,让学生在玩中学,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引入花样跳绳的积极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推广,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成为体育教师重点探索的问题。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侧重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花样跳绳应用在体育课堂中,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运用花样跳绳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让其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编创新的跳绳方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提高身体素质

正所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说明我们在强调理想与奋斗的同时,不能忽略健康的作用。花样跳绳主要有“跳”和“摇”两种活动方式,学生能够在转体和变换步伐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实现健康成长。花样跳绳活动具有安全性的特点,开展这项活动有助于提升体育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来调节运动的强度,在最近发展区实现身体素质的提高。

二、花样跳绳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耐心示范,激发学生跳绳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教师耐心细致地进行示范,对于学生身体协调性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花样跳绳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在活动前亲自进行花样跳绳的示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产生学习和运动的兴趣。例如,“向前、向后摇绳编花跳”的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向前摇绳编花跳、向后摇绳编花跳动作的教授。以向前摇绳编花跳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模仿自己并脚站立,双手握绳柄自然下垂,由体后向前摇绳,当绳位于身体前上方时,快速交叉双臂并向后抖腕,双脚起跳,当绳通过脚下、位于头上方时,还原交叉的双臂;并且分两种形式(即“固定”编花跳、“灵活”编花跳)进行示范。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训练,感受跳绳的节奏,以激发学生的跳绳兴趣。学生在观察教师所做动作的同时进行思考、交流、实践,可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创新教育理念,丰富跳绳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广和落实,体育教学地位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花样跳绳运动对场地和设备的要求较低,适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推广。为了充分发挥花样跳绳的有效性,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转变固有的教育理念,并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体系,引导体育教学朝着高效、科学化方向发展,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花样跳绳的普及。例如,在讲解“编花跳绳”相关动作时,学生通过模仿和练习能有效锻炼肢体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但是,这一动作较为复杂,单纯依靠教师亲身演示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时,教师就可以转变思路,采取室内、室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在室内观看视频课件,了解“编花跳绳”的基本动作,并利用慢放将难度较高的动作进行拆解,反复播放让学生仔细观看,强化课堂教学效果,活跃课堂氛围。其次,当学生掌握编花跳绳的动作后,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上站队,以亲身演示来指导学生掌握双脚交换跳时,腿部、踝关节、肘关节等部位的动作要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花样跳绳动作的掌握。然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练习时间,让学生先独自进行练习,再两人为一小组捉对练习,相互之间仔细观察对方的动作,及时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在学生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每6人为一组演示编花跳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将动作掌握不熟练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针对性教学,以纠正其错误。

(三)因材施教,设计分层花样跳绳活动

陶行知认为,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说明教师要因材施教。以“穿梭跳长绳”的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根据学生跳长绳的表现,将学生分成技能型学生和基础型学生两个群体,分别设计花样跳绳教学活动。针对技能型学生群体,教师可以高标准要求学生,将其划分成甲、乙两队,让两队各成一路纵队站立在绳的两侧,对于摇绳的任务,要求学生进行适当轮换,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摇绳和跳绳,切实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反应力。针对基础型学生群体,教师则可降低跳绳标准,让学生复习“8”字跳绳法,再自然过渡到穿梭跳长绳方法的讲解,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使之能够掌握上下绳的时机,保持跳绳的连续性。然后,教师可鼓励技能型学生带着基础型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甲、乙两队的技能型学生分别总结上下绳的时机和注意事项,再通过示范,重点强调“绳打地即起动”“跳绳落地立即从右侧跑下”;同时加强对基础型学生练习的指导,引导基础型学生发现和学习技能型学生的长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课堂中合理开展花样跳绳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肺活量、骨骼系统、反应速度等都能得到显著提升。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坚持开展花样跳绳,对调节学生紧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组织能力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佳琪.小学花样跳绳的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163-164.

[2]刘官秀.花样跳绳运动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研究[J].体育视野,2021(20):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