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是人体中非常特殊的一个部位,而且其位置相对比较脆弱,经常会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之时,人体出现眼部疾病,例如交通事故、不良用眼习惯、长期熬夜等等都会致使人体视力下降,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实际生活质量。所以,针对眼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也存在极大的风险,必须要针对患者的实际状况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这样才能够尽量减少不良事故的出现,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次实验分析中选择100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男性21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为(51.21±1.35)岁,研究组患者男性28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为(50.39±1.45)岁。
1.2 方法
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基于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基本的健康宣教以及常规眼部护理等等。对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添加安全管理,首先需要结合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人为因素。由于部分护理人员其自身的操作经验不够丰富,且在日常操作过程中,其技术操作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对患者进行技术操作时,很容易出现动作不规范,工作不细致,从而引起患者出现不适感,另外由于部分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并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也很容易引起患者的反感,最终出现医患纠纷。第二,患者自身因素。不同的患者其自身的年龄、文化程度等都会有所区别,因此其治疗依从性也会有所不同,而这些因素也会对护理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降低治疗效果。第三,外界环境因素。在护理过程中,病房卫生条件差、光线不好、温度不适、地面潮湿以及床位之间的距离过近等等因素,都有可能会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最终影响护理操作的实际效果。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医院能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确保其专业技术和护理能力都能够得到根本性提升,从而保证护理效果,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第二,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全面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并且结合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眼科知识以及治疗方案等多方面的宣讲,此外还可以通过每天集体讲课、每月大讲堂、术前术后宣教、电视科普、微信公众号、展板、宣传资料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和家属进行眼部知识的健康宣教活动,确保患者能够对自己的病情拥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医护人员完成治疗,从而提升治疗效果。第三,结合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护理人员也应该对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相应的调节,并且定期对病房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理,保证病房内的卫生,确保患者能够在更加舒适、卫生的环境中接受治疗。第四,在患者出院以后还应该通过电话回访或者家庭回访的方式,对于患者疾病的恢复状况进行调查,并且还需要嘱咐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从而保证患者能够顺利恢复身体健康。
1.3 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主要是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仔细对比,其主要包括护理符合率、操作技术娴熟率、护理错误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
2 结果
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管理的效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管理效果对比
3 结论
所谓的护理安全就是指患者在接受一切护理活动的时候都能够进行安全诊疗期,主要包含各种医护的操作,尽量确保患者的身心能够保持愉悦,有效减少护理隐患的出现,不会出现任何并发症,从而减少护理纠纷事件的产生,确保护理计划以及整体治疗计划的顺利完成,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以此来达到理想的治疗状态。
针对眼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时,一旦在护理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对于患者的日常护理安全关注不到,极有可能会引发医疗纠纷,同时也会进一步降低对于护理人员操作的满意度,而且在护理过程中保证护理安全与护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部环境都有着极大的关系。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就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要求护理人员能够对自身的职业风险进行全面的认识,确保针对患者进行护理,是能够确保各个细节全部做到位,并且医院还应该积极的组织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升护理人员操作水平,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操作技能,并且加强对眼保健的认识程度,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自身的责任感,尽量降低护理过程中操作失误的产生。其次,还应该为患者创造更加理想的治疗环境。通过对病房进行有效的布置,正确摆放各种不同的设备和物品,对于过道和走廊内的扶手进行加固保持病房内的安静整洁,同时还需要对病房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相应的调节,保证病房内具备充足的光线,为患者提供更加良好的治疗环境。第三,医院也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的护理人员在日常操作过程中都必须严格按照医院管理制度的内容,落实各项责任,一旦发现操作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清除以此来保证整个护理过程的安全性。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护理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也就是说明,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添加护理安全管理,积极完成各项护理任务,做好各项护理工作,能够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同时保证患者的身心始终处于最佳的治疗状态,也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另外,开展护理安全管理,不仅能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在眼科疾病管理中也具有极高的探索价值。加强护理人员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实际状况,通过自身所了解到的心理学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确保其治疗效果能够得到高水平提升。
总而言之,通过开展切实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过程中技术操作的安全性,有效减少不良事故的出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因此可以在临床上大规模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安宁.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21,19(13):236-237.
[2] 刘思晨.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与防范对策[J].智慧健康,2020,6(31):135-136.
[3] 何东恩.眼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安全隐患与防范策略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8):142-143+151.
[4] 代元丽,高俊霞,段萍萍.眼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和预防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15(16):51.
[5 ]郜文欣.眼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