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操作系统》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陈伟 刘佳 李淑芳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信息工程系

摘要: 本文分析了《操作系统》课程特点,挖掘了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提出了在操作系统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思路,并以银行家算法授课为例,剖析了基于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流程,最后通过实践检验,从成绩对比和满意度调查两方面评价了其教学成效。
关键词: ​课程思政;操作系统;教学改革
DOI:10.12721/ccn.2021.157044
基金资助:河北环境工程学院2020年“课程思政”示范课——《操作系统》(KCSZ202007)
文章地址:

1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他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一重要讲话对高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专业课体量大、覆盖面广,因此,“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利用专业课教师这一“主力军”、专业课教学这一“主战场”、专业课课堂这一“主渠道”,深入推动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融合[2]

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类专业的基础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的重要阵地之一[3]。本文将对操作系统课程教学中进行的课程思政改革探讨,并对课程改革的成效进行分析。

2操作系统课程特点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授操作系统的发展、功能和基本原理,同时也是计算机相关专业考研时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因此,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与此同时这门课程也有着十分显著的特点。

(1)理论性强。操作系统以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先修课程,课程中既有一些常见的基本内容,也有进程管理等比较抽象、难度大的问题,学生接触少,不易理解和掌握。

(2)系统性强。操作系统课程内容包含硬件、编译、数据结构等内容,且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硬件资源,强调各部分的协作,因此,课程内容系统性强,也会导致复杂性增加,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3)发展性强。操作系统作为专业基础课,其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是进行后续专业课程学习的理论基础。与此同时,操作系统的持续发展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及时对新的发展技术和研究成果做拓展。

3操作系统中的思政元素

操作系统课程传授的原理与技术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4]

(1)精神榜样、品德修养。通过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领域的科学家的事迹,向科学家致敬,向学生传递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坚持不懈的品质,指导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

(2)政治认同、国家意识。通过解读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社会热点等,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有更开阔的眼界,增加对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投身行业、建设祖国的爱国热情。

(3)学术志向、专业伦理。通过对操作系统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树立学术志向,在自身的发展和强大过程中遵循专业的规范。

(4)系统论、工程思维[5]。在学习中,让学生从系统论的角度,理解计算机软硬件之间的协作关系,理解系统论思想精髓;同时,在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工程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工程中各模块的关系,以及相关人、事、物、等多因素,以最优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并指导学生实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5)工匠精神、创新发展。通过让学生对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的钻研、实践和创新,理解工匠精神[6],成为专业领域的创新发展人才。

表1是部分知识点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实例。

表1  部分知识点对应的课程思政元素实例

截图1741069099.png

截图1741069127.png

4操作系统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思路

操作系统课程的内容包括理论讲授和上机实验两部分,其中均含有课程思政教育元素。在讲授部分,主要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知识点的讲解转化成相对独立的任务点,针对任务点以讲授、演示和讨论的方法引领学生掌握对应的解决办法,课程思政元素适时适度穿插在其中。在上机实验部分,主要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在布置了实验任务和要求后,由学生自主讨论完成对应实验,让学生在过程中逐步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这两部分的有机结合,形成了“问题导入—内容背景(应用环境)介绍—知识点精讲—举例分析—总结—上机实验”的课程教学思路,其中贯穿课程思政。图1为以“银行家算法”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程。

截图1741069137.png

图1  以“银行家算法”为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流程

5 课程思政教学成效分析

以物联网工程专业2017级与2018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例,从2018级学生开始在操作系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了课程思政教育,现将课程思政实施前后的成效进行对比分析。

5.1成绩对比

在两轮的课程教学结束后,对2017级和2018级的平均成绩与总评综合成绩分布的对比。表2所示为成绩区间分布及平均成绩对比情况,图2所示为综合成绩的分布对比情况。

表2  成绩区间分布及平均成绩对比

截图1741069159.png

截图1741069176.png

图2  综合成绩的分布对比

从图表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课程思政之后,学生的成绩(包括平均成绩)有了明显提高;在成绩分布上,70分以上成绩区间的人数增多,最高分有了大幅度提高。这说明操作系统中融入课程思政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效。

5.2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

在操作系统的授课结束后,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了关于课程满意度的反馈调查,表3所示为物联网工程专业2018级学生从课程整体情况、讲课情况和实验情况的反馈结果。

表3  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

截图1741069201.png从表中可以看出,融合了课程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满意度较高,获得了学生的普遍认可。

结论

《操作系统》在课堂教学和上机实践中课程中融入了精神榜样和品德修养、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学术志向和专业伦理、系统论和工程思维、工匠精神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思政教育元素,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个人修养和专业素质、明确个人学习和发展目标有很大促进作用,让学生树立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思想认识。经过实际的教学实践检验可知,操作系统课程思政实现了专业培养与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教学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 2016-12-09(1).

[2]  新华网. 让课程思政成为有情有义、有温度、有爱的教育过程[EB/OL]. [2020-06-14]. http://education. news.cn/2017talk/20200608b-no-portrait.htm.

[3]  孙佳佳, 杜冰, 张海君, 姚琳. 通信原理课程思政建设的研究和探索[J].计算机教育, 2020(1):85-88.

[4]  何彦虎, 王荣扬. 基于“三核心”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实施路径研究[J]. 高教学刊, 2021(2):185-188.

[5]  远俊红, 林波. 课程思政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以“Java程序设计”为例[J]. 智库时代, 2019(21): 153-154.

[6]  温娟, 王纪平. 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镜鉴[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0, 32(2): 45-49.

第一作者简介:陈伟 女 博士 教授  研究方向:数据挖掘、计算机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