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景观都市主义在可持续城市设计中的运用——以云南蒙自为例

姜嫄1 刘婧 2

1.攀枝花学院教师,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博士研究生 2.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摘要: 基于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理念,从景观都市主义的角度出发,从更新和生态这两个城市设计策略对以云南蒙自为中心的景观基础设施为案例进行设计分析。
关键词: 可持续城市设计;景观城市;设计策略;景观基础设施
DOI:10.12721/ccn.2024.15724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可持续城市设计

上世纪末,英国首先提出“可持续设计”的概念,使可持续发展理念首次成为设计界的重要设计理念。在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并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它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却不能满足后代人的需要。能力构成有害发展。”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即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可持续城市设计以塑造良好的空间环境为基础,更加注重环境、社会和经济之间的平衡,其内涵也更加包容和广泛。践行生态、社会、经济,体现朴素的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公平正义。目前学术界对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景观设计等。

2、景观都市主义

2.1 景观设施

景观作为空间载体和城市支撑结构,可以容纳以各种自然过程为主的生态基础设施和 以多种功能为主的公共基础设施,并为其提供支撑和服务。这种开放的、能够预测和参与未来、需要并能够履行其功能的载体,就是我们所说的景观基础设施。

2.2 景观都市主义

景观都市主义是将城市理解为一个生态系统。通过景观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求相结合,使当今的城市得以建设和延伸。

2.3 城市设计策略

策略是指“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能够实现目标的方案以及行动政策和斗争方法的集合”。城市设计策略是在城市设计过程中,为实现城市总体目标或愿景,针对城市现状、发展需求和更高的规划要求而提出的发展策略。

3、设计策略

3.1 更新策略

随着工业经济的转型和后现代主义的兴起,城市迅速横向扩散,传统的城市空间形态消失,逐渐形成无等级、多中心的有机城市形态。传统的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就处于规模和规划似乎不够充分的层级。在具体的城市设计中,自然资源和交通设施就像景观都市主义的理论一样;所描述的“流动的风景”与“移动的风景”相同。这些景观基础设施往往被视为“城市框架的城市骨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践案例表明,景观都市主义理论下的景观媒介在组织新城市框架拼接、重塑旧城市结构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

3.2 生态策略

市政道路和高架桥、城市排洪渠道和河流、交通码头和枢纽工程等在城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在设计时往往只关注它们的基本功能,破坏了城市肌理,限制了公共空间。景观都市主义的一个重要策略是将这些单一功能的基础设施生态化,使其在发挥基本功能的同时以景观的形式融入城市,景观将基础设施和公共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4、云南蒙自案例

蒙自市是红河自治州地级行政区首府。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是滇南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在中心城市可持续城市设计中,建立了“城市生态景观-水环境综合管理体系”,综合运用多种工程技术措施,尽量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让这座城市能够自然呼吸。

4.1 广场

利用原有废弃消防水池,体育场入口广场铺装透水,铺设雨水收集管道。同时,建设生态花园和嵌入式绿地,收集雨水,并将雨水引至绿地下方300m3的PP蓄水模块。该水库采用一体化滤砂池深度净化后,将收集的雨水作为绿化灌溉用水,其他部分参与滴水景观水循环。然后从滴水景观中流出的水将返回水库,形成水循环,从而实现雨水利用与景观建设的有机统一,同时良好的环境吸引周边居民休息、游玩(图 1-2)。

图片1.png

图 1广场改造前                           图2 广场改造后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4.2 城市街道

城市道路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径流和污染物的主要产生场所之一。蒙自人居环境改善项目道路根据道路现状,开展了具体工程措施,包括透水铺装、生态草沟等技

术的应用,为可持续城市中心区道路建设中提供基础改造(图 3-4)。

图片2.png

图 3 草坪改造前                           4 草坪改造后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4.3 水系景观

此次瀛州滨江景观以打造“绿色河流”为重点,采用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生态湿地、生态草沟、水生植物、透水材料等绿色措施控制地表径流、组织排水。雨水管理主要采取“源头分散”和“缓排缓释”两大措施。采用雨水调蓄、水质净化、水景景观“三位一体”的综合生态管理策略,建立河流自净系统,打造水清岸秀的景观系统,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和可持续性。

仅水域面积29.94万平方米,蓄水量45万立方米,但由于历史悠久,植被退化,生态景观遭到破坏。南湖公园遵循可持续雨洪管理的目标,采用雨水收集系统方法,建设和利用透水地面、绿地等设施进行自然渗透,并收集和利用附近多余的雨水作为人工水景或绿化水源的供水(图 5-6)。

图片3.png

图 5 水系景观施工前                           图6 水系景观施工后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5、结语

景观都市主义作为对当今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批判性反思,但无论如何,抛开是非之论,回归可持续城市设计的轨道,为基础设施等问题寻找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案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在这个过程中,常常令人惊讶地发现景观城市主义理论已广泛应用于可持续城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鲍梓婷,周剑云,肖毅强.景观作为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媒介和途径[J].中国园林,2017,33(2):5.

[2]瓦尔德海姆.景观都市主义[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3] Koen Steemers. Sustainable urban design: Issues, research and projects[J].WorldArchitecture,2004(8):34-39.

[4]亚当·里奇,兰德尔·托马斯.可持续城市设计[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