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讨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李彬 董芙荣

宁夏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 753000

摘要: 探究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结束后对患者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心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得出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明显提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和心理质量评分,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关键词: 个性化护理;儿科护理;实施;效果
DOI:10.12721/ccn.2022.15712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我院治疗的儿科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5岁至13岁,平均年龄7.82±1.12岁,患者病程1个月至5个月,患者平均病程2.51±0.61月,实验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5岁至12岁,平均年龄7.56±1.16岁,患者病程1个月至4个月,患者平均病程2.32±0.54月。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儿童肺炎的诊断标准,所有患儿年龄均大于三岁,在实验开始前,详细讲述实验全过程,并且由患者家属签署实验知情书。

排除标准:对于存在先天性心脏疾病和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存在其他内脏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对于无法配合实验全过程的患者进行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法,合理的采用常规的药物,对患者的进行全面的针对性护理管理,充分使用隔离、吸氧护理和抗生素的使用。

实验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方法,(1)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结合护理人员的个人情况,及时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由科室内的骨干护理人员,成立个性化护理小组,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全面的护理培训,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2)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自身心理变化,需要作出全面的控制和管理,尤其是注重心理护理,全面倾听患者的内心情况,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保障患者负面情绪的及时消除。另外还需要指导家属,做好患者情况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综合认知,实现全面的治疗和护理配合管理。由于很多患者自身的年龄都比较小,因此容易出现哭闹等不良情绪,因此需要确保护理人员对患者时刻保持微笑,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3)健康教育,对于每个参与本次试验的患者,都要做好全面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方法的应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负担,让患者和家属实现健康问题的及时认知。还可以通过多种娱乐活动的开展,吸引患者的注意力,在发生紧急问题的时候,及时联系主治医生,做好应急问题的快速处理。(4)个性化护理,由于不同的患儿自身病情的发生和后续的发展情况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需要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模式,一般来说,主要是严密的观察患者个人病情,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及时告知患者的病情发展,确保对患者的及时抢救。对于患者自身出现的高热情况,需要及时的利用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方式,实现患者的及时康复。

结束后对患者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心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得出结果。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得出具体的住院天数。对患者的护理不满意度情况进行调查,总结得出护理不满意度。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心理质量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心理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

2结果

患者住院时间、护理质量评分、心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不满意度对比

截图1737349056.png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8.54±1.75天,护理质量评分为87.61±1.67,心理质量评分为86.13±1.54,护理满意度为8(16.00%)。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为5.68±0.85天,护理质量评分为94.62±1.87,心理质量评分为95.27±1.83,护理满意度为1(2.00%)。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3讨论

通过对我国小儿肺炎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整体的发病率在不断提升,而且很多患儿自身的年龄也越来越小,这对于患者的成长影响较为明显。对于不同的患者来说,自身的年龄、身体状况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在感染肺炎或者是其他呼吸道疾病后,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护理,但是整体的研究效果并不理想。在传统的护理中,所采用的主要是常规护理方法,护理的整体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调整。个性化护理方法在实验组儿科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转变以往的被动护理模式,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可以从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入手,结合患者的自身身体状况,改变被动护理方法,转变为主动护理,更好的发现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满足患者的个人需要,提升护理的整体水平。通过本次试验分析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心理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护理不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合理应用,可以实现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明显提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整体护理质量和心理质量评分,应用效果较为明显。

参考文献:

[1]申屠早.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7,(11):82-84.

[2]宋凯微,刘娇阳,韩喜艳.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家有孕宝,2020,2(7):7.

[3]张岩,曹国贞,宋玉玲,等.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东方药膳,2021,(23):228.

[4]杨志菊,崔文香.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探析 [J].饮食保健,2019,6(51):177.

[5]陈云宏.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的护理应用效果研究 [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5):177-178.

[6]杨秋容,林石顺,钟丽雅.个性化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8,(13).180-183.

[7]魏洁.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8,(1).288-289.

[8]张萍.个性化护理在儿科患者护理中的探讨与应用[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3).93,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