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泵治疗在外科重症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

孙颖

威海市中医院,2645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泵治疗在外科重症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n=39)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泵治疗和对照组(n=41)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结论: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泵治疗在外科重症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关键词: 护理干预;气压泵;外科重症;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DOI:10.12721/ccn.2023.15727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手术是导致深静脉血栓(DVT)的主要原因。患者的年龄,手术的类型,创伤的大小,手术的时间,患者的卧床时间等均与 DVT的发病密切相关[1]。DVT是术后最容易出现的一种早期合并症,它会出现患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能够导致患者在术后不能下床,严重影响患者的恢复,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变得更长,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和经济压力[2]。除此之外,在治疗DVT时,若效果不佳,还会导致下肢深静脉阻塞、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后遗症,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的患者还会由于血栓掉落而导致肺栓塞,最终引起患者死亡[3]。相关研究发现,外科术后 DVT的发病率约为19%,尤其是下肢 DVT的发生率更高[4]。DVT会引起肢体肿胀、疼痛,严重时会导致肺栓塞,威胁患者的生命[5]。为了探索护理干预与气压泵治疗相结合,在预防外科重症患者术后 DVT中的作用,本文选择8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4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80例重症外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1.12,平均年龄57.43±3.06岁;其中胃癌根治术12例,直肠癌根治术16例,结肠癌根治术 13例。研究组39例,其中男女性别比为1:1.17,平均年龄57.58±3.04岁;其中胃癌根治术12例,直肠癌根治术14例,结肠癌根治术 13例。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无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的是护理干预,主要有:术前护理干预:对患者的文化水平及交流能力进行评价,对患者及家人进行健康教育,并向其说明术后下肢 DVT的诱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引起其思想上的重视,使其能主动配合预防下肢 DVT。询问病人有没有吸烟的坏习惯,并对吸烟者进行叮嘱,让其停止吸烟,这样可以防止香烟中的尼古丁对他的身体产生刺激,引起血管收缩,这样就可以降低手术中出血的几率,进而可以更好地防止伤口感染及下肢 DVT;同时对病人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如有高凝血率,应在医生指导下,给予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或复方丹参片进行预防;向患者说明饮食习惯和血栓形成之间的联系,并叮嘱患者要注意多食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品,做到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饮食,多饮水,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高龄,肥胖,高血脂,糖尿病,下肢静脉曲张,口服避孕药,激素治疗等,都有可能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需要在手术前1小时穿上医用弹力袜,以加速下肢静脉回流,防止血管过度扩张导致血管壁的损坏。弹力袜要选择适宜型号、压力及长度,使用中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状况。手术中的护理干预:由于全身处于全麻状态时,身体的交感神经会减弱,血管会舒张,肌肉会松弛,血液流动会变慢,从而减少残余效应;为了防止因为血容量不足而导致身体脱水,导致血液浓缩,导致高凝,所以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静脉通路(尽可能的避免下肢输液),这样才能保证有效的血容量。要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例如:a)使用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2-25℃之间。b)在手术过程中,避免无谓的暴露。c)用温热的冲洗溶液(加热到37℃)。d)在需要的情况下,采用注入加热器;在手术过程中,应避免使用不必需的止血剂。术后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在病人手术结束后,回到自己的病房,护士要主动地对病人进行安慰关心,告诉病人手术已经成功地完成了,从而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使患者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与患者共同合作进行诊疗、护理;去枕平躺6-8个小时,在麻醉效果未彻底消退前,护理人员可协助病人进行双下肢运动,并做好腿部的保温。在下肢感觉恢复以后,要让病人积极地进行双下肢的运动,例如膝关节、踝关节的屈伸练习。在24小时内,按照医生的指示,每天一次皮下注射5000 IU的肝素钠注射液,持续3天;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二天,对床旁双下肢进行彩超检查,当彩超显示没有下肢 DVT的时候,要密切关注病人的下肢是否有肿胀、疼痛、 Homans征阳性和浅静脉曲张,一旦发生上述情况,就要高度警惕下肢 DVT,要卧床休息,尽量把患肢抬高,避免压迫,以防栓子掉落引起肺栓塞,并要立即报告医师,遵医嘱给予正确的治疗。对于长期卧床不起的病人,建议他们做踝关节练习,以便更好的循环血液和淋巴。治疗的方式:患者仰卧在床上,腿部伸展,下肢放松,踝关节由中立位缓慢匀速跖屈到45°,停留3 s,然后缓慢匀速达到背伸30°,停留3 s,直至中性位,一组10次,3~5次/日,以腓肠肌不会有酸痛为标准。饮食指导:建议病人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低脂肪的食品,多饮水,多食用新鲜的果蔬,以保证粪便的畅通,防止由于排便障碍而引起的腹内压增高,进而影响到下肢静脉回流。

研究组使用的是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对双下肢进行气压治疗。在治疗之前,均要确定没有深静脉血栓,并将有气压仪治疗禁忌证的患者排除在外。患者平卧,上抬患者的双下肢,佩戴合适的充气腿护套,用压力腿套将双下肢包裹起来,将压力设定为60 mmHg-80mmHg,按照踝部、小腿、大腿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充气,在全部充满之后,所有部位的气囊同时放气,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每天2次,7天为1个疗程。

1.3研究指标

护理满意度:采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估,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下肢 DVT 发生率:观察并统计2组患者下肢DVT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软件,为SPSS 22.0.0,计数资料(%)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与对照组的78.05%相比,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P<0.05),如表3所示。

表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微信图片_20250304171622.png2.2下肢DVT发生率

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见表3。

表3两组下肢DVT发生率比较

微信图片_20250304171624.png3、讨论

手术的损伤往往很大,而且在手术过程中会刺激患者体内的内源性活性物质,导致患者的代谢,免疫,血流动力学等生理机能的紊乱[6]。此外,手术后在麻醉药物的影响下,肌肉会失去正常的收缩能力,再加上长时间的卧床,都会导致下肢静脉血流量减少,从而导致下肢DVT形成[7]。下肢DVT指的是静脉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血管中的不正常凝结,一般会出现在制动状态,会留下下肢水肿、继发性静脉曲张、皮炎、色素沉着、淤滞性溃疡等异常变化。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要素: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8]。单一因素还不能独立地导致静脉血栓形成。其中,静脉血流滞缓和血液高凝状态是两个最主要的原因,2到3个因素的组合作用导致了深静脉血栓形成[9]。在进行体检时,可以看到患肢肿胀、静脉血栓部位压痛、 Homans征和浅静脉曲张等改变[10]

有25%的患者在术后6周内会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与围术期的体内凝血、抗凝、溶栓系统的异常以及静脉血管的损伤有关[11]。对下肢 DVT患者进行消凝、抗凝、溶栓等综合治疗,并做好预防措施,可有效防止或减少 DVT的发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12]。物理方法是一种比较简单、容易操作的方法,比如让卧床患者按时翻身、按摩或挤捏肢体、抬高肢体等,让患者从被动运动尽快过渡到主动运动,这样可以加快静脉回流速度。气压泵治疗属于一种物理性非介入性治疗仪器,它利用气压袋对下肢反复压迫和松弛的方法,来促进静脉血液与淋巴的回流,可以使下肢静脉排血量与血流速度增加,可以预防凝血因子的聚集及对血管内膜的黏附,增强纤溶系统活性,防止血栓形成[13]。本次研究中,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研究组下肢DVT发生率为2.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95%(P<0.05)。分析认为:气压泵治疗是由远心端到近心端依次进行充气和放气,这样可以促进下肢的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从而加快下肢静脉血流速度,消除下肢水肿。可以有效地清除静脉瘀血,增强肢体血液循环,防止静脉内壁上凝血因子的聚集和黏附,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14]。它能活化纤溶系统,促进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在血液被推向的过程中,可以促进新陈代谢,从而提高下肢体温,加快静脉血流,从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单纯的护理干预,在体外按摩和运动的情况下,对静脉回流的影响不大,但是在与气压治疗结合之后,可以通过内外同时护理的方式来强化下肢静脉血运,从而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15]。在外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干预中,结合气压疗法,可以有效地缓解下肢水肿,促进下肢静脉回流。

综上所述,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泵治疗在外科重症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薛海燕,陈静.预见性护理干预预防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价值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23,36(03):110-111.

[2]刘丹.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医疗装备,2021,34(21):159-161.

[3]王慧华,胡筱艳,曾克非,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2,19(23):3571-3575.

[4]李海凤,钟俊桥.护理干预结合气压泵治疗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J].透析与人工器官,2021,32(03):82-83.

[5]王婷,陈素杰.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2,16(03):233-235+245.

[6]陈彬彬,曾明珠,林萃等.整体护理对神经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J].中外医疗,2022,41(14):162-166.

[7]黄琳凤.预防护理干预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老年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疗装备,2021,34(22):132-133.

[8]何明春,熊小芹.预防泌尿外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综合护理干预法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7):135-136.

[9]翁云洪,赖凤娣.护理干预配合气压治疗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5):2123-2124.

[10]张卉,胡锦秀,叶冬梅.普胸外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预防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5):83-84.

[11]曾诚,刘娥容.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在预防产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33(07):1081-1083.

[12]杨华杰,李鑫.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老年股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临床研究,2021,29(11):179-180.

[13]纪甜甜,王倩兰,陈珊.动静脉脉冲气压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干预预防脑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2,35(18):129-131.

[14]邓佳丽,吴荔军.气压治疗仪联合护理干预预防腰椎间盘切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医疗装备,2023,36(14):125-127.

[15]刘虹.气压泵结合护理干预对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03):47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