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良好的物资供应是企业存续和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其又依赖于采购这一重要的供应链管理过程。物资供应采购对市场、政策、需求等多元因素较为敏感,天然存在各种内部和外部风险,如采购目标模糊、内部监督机制失效、计划性不足、供应商管控不力以及不可抗力等因素。这些风险可能导致采购目标难以实现、供应链中断、质量问题以及成本增加等不利影响。因此,加强物资供应采购中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至关重要。
1采购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采购管理是企业根据市场需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原材料、设备和技术等进行有效选择和使用,以实现生产经营目标。它不仅能够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而且还能为客户提供更多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的产品或服务。采购管理的概念和作用是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视野下实施采购活动所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的作用体现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上,能够为供应商提供良好的服务支持,促进企业长期发展。要成功开展采购管理工作,首先,企业必须明确自己的战略定位,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规划方案。其次,要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此外,还应该加强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建立双赢模式。因此,加强供应链管理视野下企业的采购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采购工作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要兼顾产品质量和成本控制要求,在保证供应质量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这就要求采购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从而制订合理的采购方案。
2物资供应采购中的主要风险
2.1内控制度问题
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存在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缺乏完善性和系统性,会直接影响相关工作的落实不专业,难以实现理想化效果。从企业落实财务管财讯理工作的角度来看,内控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缺乏风险管理防控机制和相关风险管控措施,使制度无法发挥真正作用。各部门之间并未突破壁垒,分、子公司与财务部门之间存在内控制度建设方面的阻碍,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开发和优质材料采购中,而对于如何构建物资集中采购内控体系方面重视程度不足,存在诸多短板。此外,执行力不足也是内部控制管理力度不够的关键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管理层重视业绩轻视内控的思想,导致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发挥作用,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并未实施全面化的管理,仅仅用于采购数据汇总、计算、记录方面,其中预算管理、事中监督等均落实不到位,预期目标无法反映企业发展规划,存在局限性。我国针对企业内控部分尚未形成系统化规章制度,缺乏可参照的标准,导致内控体系结构不规范,在企业治理与内部监督之间联合性不足。因此能够发现,现有的内控制度仅仅停留在表面,而非具有规范、限制作用的管理手段。
2.2监督机制失效产生隐患
企业对物资供应采购过程的监督机制不到位,工作流程有失规范,缺乏成体系的管理制度和有力执行等现象,将导致一系列风险和不当行为的产生,不仅影响企业的运行效能,更不利于其通过高效运用资源实现长远发展。从合规性监督角度来说,缺乏有效的合规控制和监督机制可能导致采购活动中的不合规问题,如违反法律法规、违背道德准则、不当竞争等,进而带来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例如,采购决策和行为没有规范的授权与审批程序,可能导致采购人员的行为脱离掌控,进而增加内定供应商、操纵采购过程等贪污腐败和权力寻租情况。另外,监督机制的失效,也将加大物资供应采购过程中产生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数据篡改等信息泄露和数据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为企业带来经济、商业口理碑等多方面的损失和不良影响。
2.3工作人员思想观念落后,控制意识淡薄
当前企业物资采购中,部分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对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片面追求效益、忽视内控风险的现象,对于物资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流程要求落实不到位,缺乏对控制度的严格遵守和自我监督意识。这可能导致采购过程中的操纵行为、失职和其他不当行为的发生,增加企业内部控制的风险。3物资供应采购中加强风险管理与控制的措施3.1完善内控制度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忽视内控环境,相关财务管理措施并不能很好地与内控相结合,对内控工作、员工内控意识均会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基于供热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对现有内控体系进行优化创新。首先需要明确管理方向,建立财务管理系统框架,引导员工明确现代化财务管理对于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其次需要详细分配岗位职责,做到科学分工,合理设计预算、资金、会计等财务管理岗位,适当拓展财务职能。再次,需要基于企业实际资金管理情况确定详细的财务管理目标,以此为战略目标进行体系改进优化,围绕物资集中采购流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有效提升企业内控水平。最后,根据现行体系建设相关组织机构,用于落实不同层级的工作,相互配合提升企业内控效果。
3.2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的监督机制
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的监督机制,不断加强对采购流程的监督。首先,需要明确物资采购的具体流程,根据不同的流程确定监督重点,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其次,要明确各部门在物资采购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根据各自的职责要求确定各部门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再次,要明确物资采购监督管理工作流程中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要求和质量标准。最后,要根据各个部门在物资采购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设定监督任务和目标。此外,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合理、规范有效的监督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物资采购工作顺利开展,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3.3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
企业应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水平。培训内容可以包括采购法律法规、采购政策和流程、供应商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加强采购人员对采购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理解和掌握,使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工具和方法进行采购工作。同时,企业应培养采购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和质量。采购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在控制中发挥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高度重视采购管理过程,结合企业供应链特征,着力优化采购管理模式,实现更高效、更有竞争力的采购管理模式。在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生产秩序的同时,为企业带来更显著的效益,让采购更完善,企业也能充分适应变革时代的背景。
参考文献
[1]刘军芳.国有企业物资采购合规管理及风险防范探析[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2,17(5):30-33.
[2]王丽.国有企业物资采购风险控制方法和制度[J].现代企业,2021(12):36-37.
[3]封其迪.大宗物资集中采购的风险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市场,2021(36):164-165.